本帖最后由 窥天瞳 于 2025-9-7 22:10 编辑
崇贞皇帝为什么挽救不了大明?因为他对人性的理解太差了!当他从天启皇帝手里接过皇权接力棒时,牌面还不算太差。袁崇焕在关外顶住了后金。国家内部还未曾出现大规模民变,他要做的事情只是整顿吏治,解决皇族无休止扩大而形成的国家负担问题。
世界上有四种领导:有能力又勤奋的、没能力却勤奋的、有能力不勤奋的、没能力又不勤奋的。有能力又勤奋的当然是盛世明君,比如像朱元璋、朱棣,有能力不勤奋的可以看做守成之君,比如天启皇帝,没能力又不勤奋的,往往是由盛转衰的皇帝,明朝有好几个,比如嘉靖皇帝、万历皇帝。而没能力又勤奋的皇帝,在大明衰落期出现,基本是亡国之君,就像崇祯这样的。
崇祯手里的牌并不烂,但是架不住他打得烂!昏招迭出:
昏招第一步:信任文官!在由盛转衰的朝代,因为政治腐败,最不能相信的就是文官!文官是读书人,其中还有不少是寒门,他们要不是敷衍趋势,党同伐异,怎么可能由读书到做官?这些人只是利益集团地喉舌!就像今天,专家的话那是能信的?崇贞皇帝的第一步昏招绝对是致命的,后期再做什么努力都是白搭!
那崇祯皇帝应该做什么?很简单,整顿锦衣卫和御史。在朱元璋时期,锦衣卫和御史是皇帝的直属权力执行机构,御史用来监控各地官员,锦衣卫负责执行杀伐。可是崇祯时期,锦衣卫和御史却是在阉党的制约之下。这是在动阉党之前必须解放出来的。崇贞皇帝在实行自己的抱负之前,必须有自己的直属权力执行人。这个执行人自然不该是官员,也不该是阉党。
昏招第二步:解决阉党!当时在朝堂,势力最大的就是文官集团和阉党,阉党是压制文官集团的。崇祯皇帝急吼吼的解决了阉党,一副明君姿态。可惜他只看到了阉党的只手遮天,却忽视了阉党的作用。阉党是奴才,奴才需要敲打,否则会强枝压弱主。但是奴才不能随便消灭。如果崇祯只想做个守成之君,那就别动阉党,或者适当的控制一下就完了。如果要做明君,那就在洗牌锦衣卫和御史以后,慢慢收缩阉党的权力,可以保留东厂,关闭西厂。毕竟有些见不得光的脏活还是奴才干最合适。
昏招第三步:任由文官集团做大。因为把文官当成了自己人,按照他们的意愿打倒了阉党,造成了文官集团一手遮天的局面。在治国上,文官集团一塌糊涂,有人是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有人只会纸上谈兵,最缺的就是那种善于使用道德绑架的文官,无论他们忠奸,这种人的破坏性比最坏的奸臣都大!他们为了保护民间财阀利益,对内操控国家经济调控的杠杆,把繁重税务落在穷人身上,造成民变四起。对外给武将形成指挥掣肘,造成武将或者兵败身死,或者成为失败责任的背锅侠。
实际上,文官集团不是不能用,问题是怎么用?要想用文官集团,必须做好一件事:基础数据采集!这个问题到今天依旧存在,下面把各种经济、民生的数据粉饰一遍上报,上面根据这个制定策略,再多的读书人又用个屁用?就是搞出AI智能和deepseek又有什么用?朱元璋为什么要借助空印案杀那么多人?就是为了维护基础数据的真实性!一个朝代末年,必然存在数据作假的问题。这些是文官解决不了的,需要御史解决问题。对于庞大的官吏系统,最好的策略,也是唯一正确的策略就是:先获取真实民间各项数据,再制定策略。文官如器,我在需要你制定策略的时候发挥自己智慧,策略制定了,就是需要体现执行力。执行力不走样就是好的官员。作为官员可以反馈执行中的问题,但是没有权力走样去执行上面的政策。走样执行政策,比贪污腐败更可怕。
昏招第四步:对武将实施卸磨杀驴策略。大明朝是朝廷道德最肮脏的朝代,没有之一!从蓟州兵变开始,对于讨薪的士兵直接亮屠刀,连对外征战打出国威的将士都杀,朱家皇族在国破后被屠戮也是说得过去了,崇贞皇帝把对武将的残忍发挥到了新高度。孙传庭被下狱,好不容易放出来又逼着他在潼关主动出击送死。卢相升的天熊军所向无敌,怕人家做大非要分解天熊军,让卢相升带着残兵去找李自成送死。袁崇焕也是先捧后杀,杀就杀了,还凌迟处死。这些做法完全寒了保家卫国的将士的心,这些的结果是在崇贞皇帝遇到危难时,左良玉拥兵自重,不想来朝;吴三桂磨磨蹭蹭,不敢来朝。对于有能力的武将,崇祯皇帝的策略如下:先给予无限的权力和信任,再定下不可能完成的目标,逼着武将表决心下承诺,到时候完不成轻则入狱,重则残杀。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崇祯皇帝没有战场的真实数据,要不是文官粉饰,要不是武将夸大,完全一个小马过河的故事。第二是多头管理的问题。崇文抑武没问题,问题是武将就该受一个文官的制约,而不是什么多头管理。现实是很多人都可以对武将形成制约。崇贞皇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放大某一个武将的权力,结果把文官得罪了一个遍,可是他的能力又做不到解决根本问题。最后只能做背锅侠。
比如袁崇焕的使用,袁崇焕确实在辽东作战有大功,但号称五年平辽,那不是扯淡吗?杀毛文龙足以证明这个人的认知格局有限。在开始的时候,崇祯可以重用袁崇焕,但是不该给他那么大的权力,而是应该作为像熊廷弼,洪承畴等将领那样使用,最好上面在有个和袁崇焕一条心的文官,帮他遮风挡雨。武将是干实事的人,只要不是造反,就要慎重处理,不能说杀就杀,就是非要杀,也不要虐杀。这个屠刀最该落在总是喜欢用道德绑架左右皇帝想法的文官身上。
当崇祯皇帝到了煤山,喊出了:“诸臣误我。”可惜他明白的太晚了。或者说他始终没明白,这一切都是他自己造成的。在政治腐败的年代,把信任抛给文官,无异于自掘坟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