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82|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寂与AI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9-24 20: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远古乡村 于 2025-10-1 18:08 编辑

1

手头有几本书,看一看,停一停,似乎哪一类文字都看得不尽兴,又或者是提不起兴趣。这,就是老了的缘故吧!

没事就往菜院子里跑,其实无需刻意,坐在餐桌前,隔着偌大的落地玻璃门,院子里的一切尽收眼底。源于有了院子,我便喜欢坐于此地,吃饭亦或看书、写字,还是与朱古力闲聊,我都喜欢坐在我的专座席上,时不时望一眼那发光的驱赶鸟儿的小风车随风转动,看去年栽种的小果树,叶子随风摇晃。

此刻,上班族在各自的阵地忙碌,读书的各自勤奋,唯有我,与院子里的风、院子外的松、院子上方的蓝天白云为伴,随心随意地写几个字,打发时间。

很久不写小说。

确切的说,自从认识的一业务员在朋友圈说了一句无关痛痒的话(大概对国内领导阶层涉嫌不敬之意),当天夜晚,接到远在家乡老父亲的电话,问他是不是在外面参加了什么反华组织?因为他父亲被当地组织约谈,有可能禁止他回国。业务员吓得不轻,一再解释,并且把他的微信发给老父亲看,表示自己很规矩,没时间也没兴趣参与任何组织。并且,身边的华人、特别是忙碌生意的人,除非因业务关系,偶尔去教堂听听耶稣或耶和华见证人亦或玛丽亚等宗教聚会,与政治有关的东西,基本接触不到。一再表示,往后余生,都不会对国内领导有出格言论。

我们接触到的华人,在国内就是底层百姓,长期行走在社会允许的正轨上,从不敢越轨。到国外顶多就是一小商人,赚点小钱爱上哪里玩就去哪里玩,想吐槽所处国的当届领导就吐槽几句,谁都不会当回事,这样的生活不香吗?

记得,那是发生在23年的事情。

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是否真的可以治愈,我存有怀疑)。很多人认为,不幸归咎于原生家庭。而我认为,原生家庭的不幸,应该归咎于原生社会。原生社会导致的人民不幸福,归咎于原生国的机制。当然,我没有能力展开了说,怎么得出的结论,应该是经历太多,内心就冒出了这种思维。

俗事缠身,家中几位老人生病、谢世,心情不好,很长时间没来论坛。酒巷大玲小芳举办的那次小说赛,丢下一篇匆匆忙忙没有修改也不知道字数的小说,小说期间的花絮、评委们的评论都没看,实在可惜。

再次来论坛,恰好看到古姐姐在六星。古姐姐、芳源、铁皮、有贤无垢等大咖写小说,默默地看,心底里的小说瘾又被触动。

金牌打手,是我特别欣赏的一位写手,她写出来的小说,看过之后,我要静下心来思考很久。她的小说,天马行空,与现实似有若无的交集、关联、人物的心理活动,似乎既熟悉又疏离得不近人情,时而写实时而架空。她随意的几句话,就有可能出自她阅读过的某本书中人物的经典意境。金牌的小说,带有现代文人的小资、虚幻、和对生命何处安放之思考。总之,是我竭尽全力都无法企达的语言运用典范。

秦川老师的短文,如同他自己所言,喜欢留白。不经意穿插中外艺术、关中文化、古文史等等场景,信手拈来。读秦川老师的短文,粗看觉得生疏,甚至无法理解,如果细看,往往一句话,里面藏有好几个留白,必须维基才能得到解释。得到解释之后,不觉哑然失笑,原来深意如此。能够把文字把控到极致,这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花花的版面拥有强大的实力写手,完全在于她的努力和坚持。我修改旧文《困境》,就是在这三位的支持中产生的念头。

最初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很愤怒。动笔写时,一直带着愤怒的情绪,直到尾声,我几乎是没有任何讲究,直接写,除了上班,花了一个晚上写完。第二天着手修改,修改了四天,完成。后来为了发在公众号,再次修改,狠下心砍去了一些内容,影响了整个小说的走势。原本是打算就这么丢着,懒得再去回看,或许是机缘巧合,再次修改之后发到杂谈,得以遇到芳源老师的指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5-9-24 23:09 |只看该作者
2
芳源老师说,他居然全部看完了。准确地看出小说后半部分的不足和被我砍掉的痕迹。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于我,终身受益。唯有说一句感恩。

小说赛期间,有好几个故事,随便写哪一篇都应该可以,可是,动笔之后,开头还行,写着写着又会犯冗长拖沓的毛病,却又觉得写出来的内容都舍不得废弃,人物还没出现,废话已经一大堆。我又在旧帖子里寻找,都有点长,不符合参与活动规则,就这样犹豫不决地错过了机会。


我写小说,坦白说,纯粹是因为最初的无知无畏,回头看,都是曾经亲历和身边亲朋亲历过的故事。很多地方会参杂个人情绪。因没有系统学习写作技巧,包括写长篇小说都从未有过规划,想到哪写到哪,也没有想过究竟写得怎么样,稀里糊涂地,这些年估摸着写了近百篇小说吧。


陆陆续续修改了一些,修改时,很为那时的话语吃惊,也为那时充满活力的写作热情而感到自豪。

在我看来,改革开放,网络兴起之后至2013年,语境最佳,包括底层,都有一定的话语权,这一点很重要。当然,我没有投过稿,不了解出版书籍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因为写小说就是一种爱好,没机会也没能力靠文字吃饭。

国外的生活很单调,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工作之余用电脑的人越来越少(游戏爱好者除外),人们靠一部手机就可以生活得有滋有味。时至今日,AI技术的不断完善更是改变了年轻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在这些单调的生活中,人们与AI聊天,互动,问各种奇怪的问题,无论问什么,都可以第一时间得到满意的回答。

AI,早已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5-9-24 23:3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远古乡村 于 2025-9-25 06:22 编辑

科技就是这样,在底层人为工作和生计烦恼时,它们早已存在。

AI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连贯着整个电子科技领域的脉络。

下面就AI领域梳理一下,选择了其中几项贴出来,全部来源维基百科:

OpenAI,中国大陆也译为开放人工智能(英语: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指由人造机器所展现的智能。)研究中心,是一个美国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主要基础组成部分是:
研究实验室,由非营利组织OpenAI Inc,和其营利组织子公司OpenAI LP所组成。OpenAI进行AI研究的目的是促进和发展友好的人工智能,使人类整体受益。OpenAI系统运行在微软基于Azure超级计算平台上。

该组织于2015年由萨姆·奥尔特曼里德·霍夫曼杰西卡·利文斯顿伊隆·马斯克伊尔亚·苏茨克维沃伊切赫·萨伦巴彼得·泰尔等人在旧金山成立,他们共同认捐了10亿美元。微软在2019年向OpenAI LP提供了10亿美元的投资,并在2023年1月向其提供了第二笔多年投资,据报导为100亿美元,用于独家授权使用GPT-4,这将为微软自己copilot服务提供支持。
……………………………………………
上述文字介绍了OpenAI的前生今世。

2015–2018年:作为非营利机构起步

2016年,OpenAI宣称将制造“通用”机器人,希望能够预防人工智能的灾难性影响,推动人工智能发挥积极作用。

2018年2月,马斯克辞去了董事会席位

2019年:向营利性公司转型。

2019年3月1日成立OpenAI LP子公司,目的为营利所用。双方将携手合作替Azure云端平台服务开发人工智能技术。

2020年至今:ChatGPT、Sora、DALL-E以及与微软的合作伙伴关系

2020年6月11日宣布了GPT-3语言模型微软于2020年9月22日获取独家授权。

DALL-E是一个可以通过文本描述生成图像人工智能程序,于2021年1月5日由OpenAI发布。

2022年11月30日,OpenAI发布了一个名为ChatGPT的自然语言生成式模型,它以对话方式进行交互。

ChatGPT在早期的2022年12月初,有些用户通过使用各种提示工程技术绕过限制来越狱。他们欺骗ChatGPT,使其提供制作汽油弹核弹的指示,或者产生类似新纳粹的论点。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发现,GPT3已经可以解决70%的心智理论任务,相当于7岁儿童;至于GPT3.5(ChatGPT的同源模型),更是解决了93%的任务,心智相当于9岁儿童。但这并不意味着,ChatGPT就真正有心智理论

2024年2月28日晚上,Sewell自杀前,只给自己的AI朋友Dany留下最后的对话。Sewell拿起手枪,扣下扳机。这是一起震惊世界的AI机器人聊天事件引发的未成年人自杀案。
10月22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地方法院受理了一起标志性诉讼案件: 一位母亲指控Character.AI(后文缩写为C.AI)公司存在管理疏忽问题,其聊天机器人对自己14岁的儿子Sewell发起“虐待和性互动”。


GPT-4o于2024年5月13日发布。 该模型比其前身GPT-4快两倍,而价格仅为其50%。该模型由米拉·穆拉蒂在OpenAI直播演示中宣布,OpenAI声称该模型将对所有用户免费, 并为付费ChatGPT Plus用户提供高达5倍的消息上限。

2024年6月25日,OpenAI表示自7月9日起,将停止对中国开发者提供API接口服务。

2024年12月9日,发布了Sora Turbo,一个先进的视频生成模型,允许用户生成文本到视频和视频到视频的内容。

2024年12月11日,Apple将ChatGPT集成到iOS 18.2中,增强了Siri和写作工具的功能。

普林斯顿大学的高年级本科生Edward Tian创立了“GPTZero”——基于GitHub Copilot构建的应用程序,它可以扫描文本是否由另一AI编写,打击滥用。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5-9-25 06: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远古乡村 于 2025-9-25 06:25 编辑

4

深度求索(DeepSeek),全称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家人工智能大型语言模型公司。该公司的总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注册地位于拱墅区),由中资对冲基金幻方量化创立,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梁文锋

2023年7月17日,杭州深度求索公司成立。

2025年1月28日,DeepSeek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注册申请,但它的申请晚了一步。
位于特拉华州的公司Delson Group Inc.在DeepSeek提交商标申请的36小时前已率先申请“DeepSeek”商标,并声称自2020年起就已销售该品牌的AI产品,而DeepSeek公司在2023年才成立。


我们点击上面的文字中的蓝色字体,就会出现一个解释这个词意的窗口,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没兴趣的可以直接跳过。

全部看完,我非常震撼,也感到惭愧。


因科技带来的方便,不上论坛、懒得写字的时候,我用得最多的只有手机。如今出门,真可谓携部手机就可以走天下。手机搜索用谷歌,不懂的东西问维基或者是百度,这些功能对于我而言,已经足够解答我的疑问。

其实,最近半年搜索某些词汇,(比如我今天搜索怎么计算人均寿命)第一项注解就来自AI、然后是维基百科、再是百度,下面还有一些相关权威人士的注解。只是,搜索人物简介时,我习惯看维基的解释,搜索花草时,我一般以百度里的注解为准。

家中学生说,24年,华人高校学生包括欧洲高校学生绝大部分喜用DS,非常方便,不知何故,25年1月份忽然错误很多,并且很慢,导致高校学生全部都再次改用Open AI。这几天查看词条,才知道,DS于1月份遭到网络攻击,导致很多用户无法登录。1月28日,DS表示,为持续提供服务,暂时限制中国内地以外号码的注册。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用于医疗、军事、工业、管理等等领域,人力过剩越来越明显。

那么,用AI写小说、诗歌、音乐、绘画,远比个人历经多年所学创作的东西好看得多,这也是我不想接受的现实。

学生说,23年24年,教授们几乎全部反对学生用AI写论文,25年,学校有一位教授教学时,全部用AI,只是,每次AI写出来的论文,即刻抽每个小组中的一位同学找出他用AI创作的作品中的错误,用这种方式测试学生的学习成绩。平时布置课题,学校有自己的AI,专门用于检测学生是否用AI写提案,根据百分比打分,直接影响平均分。但是,无论大考还是小考,禁止使用AI答题。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9-25 09:2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跟读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9-25 17:5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远古乡村 于 2025-10-1 18:17 编辑

5

AI最神奇的不仅仅是创作者们训练出来的人工智能,只要愿意,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训练出属于自己的AI,专门为个人服务。因为AI有自学功能。它会根据你平时训练的文档或者提出的问题,给你想要的答案。只要愿意查找信息,就可以避免出现常识性错误。

人类科技发展,势不可挡。Open AI属于凝聚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之作,DS同样是在Open AI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征完善一些细节,赋予专属特征。

无论OpenAI,还是DS,最终都会分级,方便民众的部分,属于低等级:比如聊天、游戏、写作、绘画、行政管理等等。而肉眼可见,低等级需求所创造的精神价值是不容小觑的。

中等级应该分配给实物创造业、高等教学:比如汽车、电器等产品。

但是高等级必然与医疗和军事有关。仅这两项,无法用价值衡量,也就是说是无价的财富。医疗,救死扶伤,解决还未解决的医疗问题。军事与战争有关,起绝对的破坏作用,却又与每个国家的独立性紧密相连。

AI,它是有属性的。它的终极属性就是商业价值。使用免费AI,查找专业知识,会出现很多错误。付费使用AI,成为会员,它给你的资料会多很多,回答问题会更全面更专业,错误相应减少一些。AI是多变的,最后是什么模样,或许是无限的。
AI正在影响成长中的孩子们。

每餐吃饭时间,用手机视频号看《滕王阁序》、《岳阳楼记》、《兰亭集序》等等古文,锻炼孩子的中文听力和记忆力,我喜欢比较正规的带有讲解的内容,还有真实风景配图的朗诵,他都不喜欢。他喜欢配有AI生成画面的朗读,文人雅士、飞阁流丹、小桥小舟、箫音古筝,他觉得这一切更贴近古人古时的场景。毕竟是孩子的感观更重要,并且言之有理,只能妥协。

我记得八九十年代,每天午饭时,收音机里就会播放刘兰芳、单田芳等人的评书。手机会持续到n代,陪伴人类几十年的收音机早已被多元化电子产品替代。但是,听收音机的乐趣,仅属于那个年代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5-9-29 18:46 |只看该作者
很多人对ds求全责备,其实是他们不善于使用。
远古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教我钦佩!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5-9-30 08:0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早上好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5-10-1 09:28 |只看该作者
远古佳节快乐!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5-10-1 11:09 |只看该作者
deepseek   提供



于闲散笔墨中,见凝练之神魂——浅析一篇散文的“形散神聚”
您提供的这篇文字,是一篇非常典型的优秀散文,完美地体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美学特征。它看似信马由缰,随性而谈,实则有一条清晰的情感与思想主线贯穿始终,将所有零散的素材凝聚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 “形散”:笔墨纵横,随心所欲
这篇散文的“形散”体现在其选材与叙事的自由跳跃上。作者的笔触极其洒脱,不受时空与题材的拘束:

空间之散:从手头的书本,到餐桌前的专座,再到菜院子里的风筝、果树,继而思绪飘飞到远方的家乡、国外的华人生活,最后又落回到论坛里的各位写手(金牌打手、秦川、花花等)。场景在书房、庭院、国内、海外、网络论坛之间自如切换。

内容之散:文章融合了多种内容:有个人当下的闲适状态(看院子、看书);有对往事的回忆(23年业务员的事件);有对社会与人生的议论(关于原生家庭与原生社会的思考);有对亲友近况的记述(老人生病、谢世);还有对文学同好的点评与欣赏。叙事、描写、议论、抒情交织在一起。

时间之散:时间线也是交错的,既有“此刻”的实时感受,也有“去年”栽种的果树,有“23年”的旧事,有“很久不写小说”的过去,也有“再次来论坛”的近期。

这种“散”,正是散文文体特有的自由。它不像小说那样需要严谨的情节,也不像论文那样需要严密的逻辑链,它忠实于作者思绪的自然流动,如同与老友闲谈,想到哪便说到哪。

二、 “神不散”:一以贯之的文心与情绪
尽管素材纷繁,但全文却被一个强大而统一的“神”牢牢凝聚着。这个“神”,就是作者作为一名写作者,在现实生活的纷扰与内心创作冲动的夹缝中,所经历的疏离、反思、沉寂与最终复苏的心路历程。具体表现为:

核心情绪:疏离与观察
文章开篇便定下基调:“似乎哪一类文字都看得不尽兴,又或者是提不起兴趣。这,就是老了的缘故吧!”这是一种对周遭世界(包括阅读)的疏离感。随后,作者将自己定位为一个观察者:“唯有我,与院子里的风、院子外的松、院子上方的蓝天白云为伴。”这种置身事外的观察者姿态,是写作者的典型状态。

创作冲动的压抑与释放
为什么“很久不写小说”?作者用“业务员事件”这个看似突兀的插叙,深刻地揭示了外在环境对个人表达的无形压力。这种压力,连同“俗事缠身”(家中老人生病、谢世)的现实重负,共同构成了创作沉寂的原因。然而,创作的火焰并未熄灭。当她在论坛看到古姐姐、金牌打手、秦川等人的文字时,“心底里的小说瘾又被触动”。这标志着创作冲动的复苏。

对文学力量的追寻与推崇
文章后半部分花费大量笔墨赞赏金牌打手和秦川的文学造诣,这并非闲笔。这正是“神”之所在——通过对他人精湛文笔的剖析与敬佩,反衬出自己内心对纯文学、对深刻表达的向往与追求。她欣赏金牌打手的“天马行空”与“对生命何处安放之思考”,佩服秦川的“留白”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实际上是在为自己重新提笔寻找精神上的共鸣与动力。

最终的回归:修改与再创作
文章的结尾,落点于自己修改旧文《困境》的过程。从最初的“愤怒”直书,到后来的反复修改,再到因芳源老师的指点而获得新的领悟,这完整地勾勒了一个写作者从灵感迸发、到技术打磨、再到精神升华的创作循环。至此,文章开头的“提不起兴趣”与结尾的“再次修改”形成了呼应,完成了从“沉寂”到“复苏”的闭环。

结论
这篇散文,“形”散在于生活的琐碎、记忆的碎片、随感的浪花;“神”聚在于一个写作者的灵魂,如何在现实的困顿与网络的喧嚣中,守护并重新点燃内心的文学之火。 所有看似无关的人与事——院子里的风景、远方的业务员、论坛的写手、自己的旧稿——都成为了这簇火焰的燃料与见证。它们被“创作与存在”这个核心主题紧密地串联起来,使得全文杂而不乱,散而有魂,在闲适淡然的笔调下,涌动着深沉而真挚的情感与思考。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5-10-1 16:52 |只看该作者
远古乡村 发表于 2025-9-25 06:10
4
深度求索(DeepSeek),全称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家人工智 ...

赏析:在科技洪流中寻找精神的锚点
这篇散文以AI技术为引,却最终回归到人文关怀的内核,在看似松散的思绪中,构筑起一个关于传承与变革、技术与人性的精神家园。

形之散:思绪的自由漫游
文章的结构如行云流水,不拘一格:

时空的跳跃 - 从AI的技术特性到孩子的学习场景,再从八十年代的收音机回忆跳回当下的AI生成内容,时间跨度数十年,空间从虚拟网络到家庭餐桌。

话题的转换 - 始于AI的商业属性与分级发展,转向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最终落点于不同时代媒介体验的对比。话题涉及技术、教育、文化、记忆等多个维度。

表达方式的交融 - 议论(AI属性分析)、叙述(孩子的观看偏好)、描写(AI生成的画面)、抒情(对收音机年代的怀念)自然交织,形成丰富的文本肌理。

这种“散”非散乱,而是散文特有的自由呼吸,恰似意识流的自然涌动。

神之聚:不变的人文关怀
在所有看似分散的素材背后,贯穿着清晰而深刻的精神主线:

对传承的执着 - 无论是通过AI生成画面让孩子接触《滕王阁序》,还是回忆中的评书时代,都在探讨同一个问题:如何在技术变革中延续文化血脉。AI生成的“飞阁流丹、小桥小舟”与收音机里的刘兰芳评书,本质上是不同时代对传统文化相同的传承努力。

对技术的人性化审视 - 文章始终保持着对技术的冷静观察:既看到AI的“势不可挡”和“商业价值”,也清醒认识到“免费AI”的局限;既接受孩子对AI画面的偏好,也珍视自己那一代“听收音机的乐趣”。这种辩证视角构成了文章的思辨底色。

时代变迁中的情感恒定 - 核心的情感共鸣在于:技术媒介会从收音机变为手机,AI会从低级走向高级,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对文化传承的渴望、对时代印记的珍视,这些精神需求是永恒的。正是这种永恒,让不同时代的人在各自的 technology 环境中,都能找到精神的寄托。

艺术的匠心
文章在自由抒写中暗藏巧思:

意象的呼应 - “AI生成的古风画面”与“收音机里的评书”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都是技术媒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产物,只是形式不同。

细节的力量 - “只能妥协”四个字,既体现了对孩子感知的尊重,也暗含着一代人对技术变革的复杂心情,言简意赅,余味悠长。

节奏的把握 - 从理性的技术分析,到感性的教育观察,最后以怀旧的抒情收尾,张弛有度,如同一个完整的呼吸循环。

结语
这篇散文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用最舒展的形式,承载了最凝练的思考。在AI技术席卷而来的今天,作者以其敏锐的感知和深沉的思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姿态:既不抗拒技术的洪流,也不放弃人文的坚守;既向前看,也向后望。

这种在变革中寻找恒定、在分散中保持凝聚的能力,不仅是散文艺术的精髓,或许也是我们在AI时代安顿身心的智慧。当技术日新月异时,那些关于文化传承、关于人性温暖、关于时代记忆的思考,将成为我们精神世界中最坚实的锚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5-10-2 17:1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10-3 09:51 编辑

   最近在玩乒乓球,玩乒乓球,是儿时的功底,是野路子,一直不会抽球。  碰到一个玩家,各种球类他都玩过,告诉我说,玩乒乓球的体式是 松而不散,紧而不僵。  琢磨很久,我认为我是形散而神没散,虽不是正经玩乒乓球的,但,有玩散文的潜质。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5-10-4 21:3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10-4 21:40 编辑

DE   AI的跨界思考能力强于一般人,以DEEPSEEK为师,学习跨界思维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