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江中牡丹 于 2010-5-8 21:03 编辑
纵观古代华夏中国,你会发现留名青史的几个真正善终的没有几个。现在开始我们慢慢的来谈谈几个以文谋的那几个。
第一:姜尚,他辅佐西周武王建立八百年基业,当然他自己和其后代也是一国之君(齐国)的缔造者。太公之事说来较繁,留待以后再说。(太公留下的遗产等东西太多,不可戏说)
第二:范蠡,他辅佐越王勾践报复灭吴成功。后功成名退去做富家翁了,因为牵涉到美女西施,这个我想以后写篇她和西施的爱恨情仇,故而不去说他。
第三:张良。嗯这个人可以说说,等会儿再说他。
第四:诸葛亮,这个我已经说过一些了(见我《风雨云集》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博弈)。
第五:刘基。(这个人简要说一下聪明一半糊涂一半,具体的等机会以后再具体说)。
嗯,较为有名的好像就是这几个了。那么说张良吧。
张良,战国的韩国之名门之后。少聪明而体较弱。由于身体的原因,在那乱世的时候,张良的家人还是对其维护很周到的,特别是经济上,任其所为,结交豪杰,这也算是爱吧。这个过程中,张良对于钱财的理解妙用还是有一定不同于他人的观点。
当韩国被秦皇灭掉后,张良散尽家产,谋求留名青史,想复韩国,有冲劲,有思想,有计划,谋略不足。(秦灭六国,断尾很凶的哦)张良会合豪杰于古博浪沙击杀秦皇,失败逃难去了。期间遇黄石公醉心韬略。
后因秦皇暴政,天下乱。至秦二世烽烟四起。张良认为机会倒了遂出来投奔楚假王景驹。可是在留地张良和刘邦相遇了,接触之下,张良认为刘邦能成事,于是就形成幕府关系了。
刘邦和张良的结合,造就了中国许多历史事件,辅助刘邦建立了大汉国。同时也帮助刘邦消弭了许多危机和紧急突发事件。如郦食其的“封六国之王”论;“宿怨封侯”论;“安韩信定汉都”......以及被逼迫参与汉室内部的太子废黜之争。
可以说,张良对于刘邦来说是功劳显赫,以至于刘邦发出:【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语出《史记·留侯世家》)你看刘邦的心目中张良的功劳是多大,那些战功显赫的也不是每个人都享受到这种待遇。
张良如何想的和怎样说的:《史记·留侯世家》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张良说,我从下邳出来,和皇上你在留这个地方相遇,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的,让我能够辅佐您。陛下你用了我的计谋,万幸的是我没有出什么错误。这个是陛下的识人用我的功劳,不是我的功劳。如果皇帝陛下念旧情,那么把我们相识的留这个小地方封赏给我就行了。再大的我就不敢要了,要留地还是张良我想念我们的相识之事呢。(留个纪念的地方)呵呵张良深谙: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个中三味。
......
如果我们从刘邦开始封近臣,去怨臣,可以看出刘邦的为人心性。以及后来的种种事例。可见张良是多么的明智。张良在汉室风云诡异的那个时候,做出之后的寻仙问道,回避朝堂也是一种见识,和自我保护。张良得了好下场——善终。
回看张良人生走过的路,那是少年疏财仗义,青年隐忍豪侠,
以及楚汉争天下的运筹帷幄和在汉室诡异的政治环境下敏锐睿智的智慧。
少年的梦也实现了——留名青史。
(读《史记·留侯世家》有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