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腊八蒜说起
想到明天就是腊八了,傍晚时分赶紧去超市买了一大包蒜头带回家。 这应该是今年第二次买蒜吧。第一次是在从乡下婆婆家带回来的一兜新蒜头吃完之后不久,那时大蒜还没涨到天价,老公从乡间集市上买了些许正宗小园里的紫蒜头,零零碎碎地吃到了前些日子所剩无几,要做腊八蒜就只好再买了。 说起来我家吃蒜,还真没怎么吃,基本都是炖鱼炖鸡的烹调用了,偶尔做凉拌菜也会用到大蒜,若是像结婚之前在父母家那样吃蒜的话,一年至少要一麻袋。这不是耸人听闻,那时每年父亲都会托人去苍山捎回一麻袋的,吃不到下一轮蒜头下来就光光了,而且又不知买过几茬了。 这么多蒜究竟是怎么吃了,想想实际很简单,每顿饭剥满满一小碗,全家人就着饭菜生吃了。父亲跟妹妹吃得最多,我较次之,母亲吃得很少。也曾炒过蒜片,在锅底烧过蒜瓣,那都不过是心血来潮时的把戏,并没有常常为之。不过还记得那时母亲讲过的一句俚语:饿死卖姜的,饿不死卖蒜的。大意就是说的大蒜做熟了面面的不辣,几乎可以当饭吃,而生姜无论怎么做着吃,都让人辣得够呛。 爷爷还讲过关于大蒜的忌讳,要我们在外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蒜”,要说“义和菜”,就好像过年下饺子不能说“碎了”,要说“挣了”一样。听起来似乎有点封建迷信,但是想想当人类变得对什么都无所敬畏时,那后果大概不会比迷信强吧?…… 结婚之后我家大蒜吃得少的原因之一是老公不爱生吃,之二则是我身为职场女性对自己的约束。很久以前,有一次晚上陪同一位在我们当地养兰的台商吃饭,席间我习惯性地吃了不少大蒜,结果那位台商当场感慨:哦!小姐你可真厉害,这东东居然敢那么吃! 听着不像褒奖,我的脸瞬时红了,这手中还擎着台商取兰花花苞自酿的兰花酒,颇觉浪漫的,嘴里却嚼着耐人寻味的大蒜,真是大意透了。虽然我与台商没有业务往来,可也不能如此肆无忌惮呀! 此后,再有酒席应酬,绝不吃蒜,除非三五好友吃烤肉串时,定要胁迫了每人都吃才痛痛快快吃一顿,自然地上班时间里更就免提了。特别是家里还有一位不爱吃的,若是在一旁闻着爱吃的那个传递出来的味道,唉,不说了…… 但是大蒜是健康之宝啊!父亲才不管那些禁忌,每天照旧吃,每天照旧是一小碗,只不过碗比从前我们在家时小了。闲着就坐下来剥蒜,这么多年了,剥蒜几乎成了他的专职。他告诉我,专家说大蒜最好切成薄薄的小片再吃,有利于其所含的营养成分被人体吸收。女儿从小就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现在是离开了大蒜几乎吃不下饭了。 据说大蒜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距今两千多年历史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料,不但具有去腥增味的作用,还可杀菌入药,防治肿瘤与癌症,降低血糖,预防糖尿病,预防感冒等等,有很好的保健及治疗功效。 既然是这么好的宝贝,哪能就此彻底忌口了呢!变通了来吃也许感觉就不一样了,于是在这个不是很被重视的腊八节,我极度重视地买回了一大包蒜头,外带红小豆、燕麦、黑米、薏米、豇豆各少许,配上家中尚有的江米、糯米、花生、莲子、冰糖、百合的,明天足够好好煲一锅腊八粥了。 坐在灯下一瓣瓣剥开来这些蒜头,小时候常猜的一个谜语浮出来:兄弟七八个,围着柱子坐。细数数,有十来个呢!如果遇到独棱子(独瓣)的蒜头,这谜语该失效了吧,嘿嘿! 复又想起另一俚语:阴天的日头独棱子蒜,后娘的心赛刚钻。老辈人说这三样东西着实厉害,前两样领教过了,后娘当是于我无缘的,也不希望她与其他人有缘。真若摊上了,愿她能多出慈悲心肠,善待那个走近她生活的孩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