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翁咸封的财富
查看: 2089|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翁咸封的财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0-5-6 12: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西歧 于 2010-5-6 12:44 编辑

翁咸封的财富


西歧


    俗话“活着住城廓,闲暇读史册,死去葬山冈。”道尽了一代又一代普通百姓朴素的人生追求。
    江南少山,自上海往西,过宝山、过昆山、过弇山,处处山名,却一路无山,直至抵近常熟城池,才见一抹黛色峰影耸起西城内外、数群自在雀鸟扑翅城堞山脊,于是,虞山便成了沪西第一山,也成了无数草民百姓、诸多名绅高士的终极宿命之地——于旧时,虞山四围的坡地,高高低低、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全都是坟——那一些坡地,既难以再生利用,又不便大拆大建,故而,寸土寸金,一穴难求。多亏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发动了一个“破四旧、立四新”运动,否则,即便虞山再高再广,也必会被墓碑坟茔重重围困、甚至被蚕食殆尽。着笔于此,闪念就想,对于那些史迹史实的是非功过,必要站在宏观的立场上用长远的眼光去看才行,“矫枉必须过正”,“过正”再来“拨乱反正”,再来“恢复重建”,这是大政治。
    日前,应翁同龢纪念馆馆长王忠良先生之邀,参与作协组织的采风活动,籍以纪念翁同龢诞辰180周年。对于翁同龢老先生之政治生涯,史学界是褒贬参揉,俯仰共见,以我的学识以及所累积的史料,自忖难以置喙,惟继续坐享史学界的研究、争鸣成果。
    品行在翁氏旧宅之綵衣堂、之思永堂、之晋阳书屋、之柏古轩、之双桂轩、之知止斋、之玉兰轩、之后堂楼,看精美绝伦之砖雕、木雕、彩绘,览劫后余生之翁相爷书函、书画、书法,望高门、高槛、高檐之明清经典民居建筑,我想到的,却是翁同龢的祖父翁咸封。我以为,翁氏一脉之所以能够辉煌灿烂,翁家之所以能够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江南第一家,其最重要的奠基人就是翁咸封。道光二年、上书房总师、同治皇帝读、工部尚户部尚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是其儿子;道光二十年进士、安徽巡抚翁同书是其长孙;陕西、湖北巡抚、湖广总督翁同爵是其第三孙;咸丰六年状元、同治、光绪帝师、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翁同龢是其最小的孙子;后代犹有同治二年恩科状元、翰林院修撰翁曾源、浙江布政使翁曾桂、光绪进士、直隶提法使翁斌孙;近现代还有国立同济大学第十任校长翁之龙、沪上名律师、书法家翁宗庆、著名社会活动家、美藉华人收藏家和书画鉴赏家、曾任华美协进社(China Institute in America)社长的翁兴庆(万戈)、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科技部首席科学家、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翁宇庆。“一双宰相,两辈帝师,三位公卿,四代翰林,五人进士,代有高才”,上下三千年,翁咸封之后,独步海内外。
    初闻“翁咸封”之名,不是在翁氏的家乡常熟,而是在400公里以外的连云港。连云港的朋友对我说:“连云港与常熟有着深刻的渊源,连云港的历史之所以这样清晰、连云港的文化教育事业之所以这样发达,很大程度上说,都是受恩于你们常熟人翁咸封老先生。在旧时,连云港的士子,几乎全以翁咸封的门徒自居。”他说这话的时候,使劲地握我的手,还拼命地摇,仿佛我是常熟市的现任市长,足以代表常熟,弄得我满脸绯红。我受不起,赶忙解释:“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非常熟人也,我只是客居常熟而已,我的籍贯是江阴。”他笑了,道:“你定居常熟已十几年了,已算常熟人了,真羡慕你能成为常熟人。”笑谈之中,我知他一年前曾组织了一帮知识界趣味相投的人士专程来常熟叩谒过翁咸封墓,更知他对常熟的历史文化了如指掌,对常熟“山、水、城”融会一体的城市风光是十二万分的喜爱。
说来真是惭愧,“翁咸封”之名于我而言,真的是闻所未闻。于是,回来以后,第一件事,便是去寻访翁咸封墓。曾去过翁同龢墓,也曾在不经意中路过翁同爵墓,翁同龢墓在西门外鹁鸽峰下,翁同爵墓在兴福寺破龙涧左。总以为翁咸封墓只在鹁鸽峰或破龙涧的旁边,料不到,这恰恰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几经周折,我终于在瑞(坠)石涧右、“虞山山湾里”门亭的侧前找到了它。
    走访附近的村民,云:“翁咸封墓曾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被盗、七十年代被毁。你现在所看到的,才于1982年恢复的。三年困难时期,人们饿得要死要活,就有脑子活络的朋友,动起了山间这些富家墓冢的脑筋。挖开翁咸封的墓,砸开他的棺木,却见翁咸封衣冠楚楚、肉身未烂。因民间风传翁咸封是吞金而亡(实为误传,吞金而亡者是翁曾桂),盗墓者便剖开了他的肚子,还用剪刀剪开了他的肠胃。结果,却是一无所得。盗墓者来回折腾,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竟落了个空手而回,便愤愤地骂了‘穷鬼’两字悻悻逃去。”
    查典籍史料,我才知道,究其实,不独翁咸封死前是个穷光蛋,便是翁同龢,自开缺回籍到年高病亡,也只是靠张謇、汪鸣銮、张元济等少数几位故友接济,兼以靠典卖原藏书画维持生计,他们的墓中,哪来什么奇珍异宝?今日人们所游访的辟做翁同龢纪念馆的翁氏旧宅,无一日曾立于翁咸封、翁同龢的名下,此宅为翁心存购置,翁同龢只是在18岁之前在这里生活过10年,翁同龢在“着即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以后,亦未在故居居住,他先是于城中典屋寄生,后结“瓶隐庐”于西郊鹁鸽峰下,直至残灯烟熄
    就想,在这尘世间,物质财富算得了什么?为了物质财富而倾轧钻营,到头来,总是黄土一杯。还是多来点“柏拉图”。
    由连云港朋友的倾心推崇、由子孙后代的出息出色,无疑,翁咸封留下的精神财富是异常丰厚的。
    翁咸封(1750-1810),嘉庆癸卯科举人,48岁时为嘉庆朝启用,派遣至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市)充任学正(大约相当于现代的教育局长,官衔也许犹不如现时的教育局长)直至谢世。官职低微,履历简单。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官职低微、履历简单的人,却于其人过世之后,经地方百姓不懈吁请,江苏学政衙门、江苏巡抚衙门、两江总督衙门数番奏请,中央礼部屡次驳回,历时5年,终为道光皇帝额外“施恩”——因其“官卑而绩显”,又因“州民三请弥坚、能德信人”,“特诏从之”,入祀了“海州名宦祠”中——按清皇朝规定,“学正”这样的官员,绝无资格入祀“名宦祠”。
     那么,翁咸封短短12年的海州学正生涯,绩显何处?
    其一、全身心扑入办学事业,将家乡常熟炽热的读书风尚带到了海州,并在海州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翁咸封之前,海州地界几无一所像样的书院,是他苦口婆心,力排众议,排除万难,创立了石室书院、怀仁书院、怀文书院,在海州城南设立了义学,于州域多处倡建了私家藏书楼。由于当时海洲经济极为落后,他数番修书家乡亲朋,募金募书,甚至募集建造书院的砖瓦、木料、木工、瓦工。真难以想象,如此笨重的建材、如此遥远的路程,一群、再一群操着吴侬软语的工匠,喊着号子、背着牵绳,经长江,过运河,历数十天,到达海洲东门外的甲子河畔,他们的脸庞晒黑吹老了,他们的衣衫汗渍斑驳、积灰寸厚。
    其二、以文弱书生之躯,身先士卒,忘身履险,驱剿盗匪,抗洪救灾,积劳成疾,累死任中。海州地界,旧为黄河夺淮入海之苦地,又是倭寇活动猖獗之凶地,翁咸封于任中,光亲率属员驻扎灾区赈灾救灾便达8次之多,有一次,他掉进水中,卷入漩涡,被浪涛裹挟数华里,险些罹难,58岁那一年,他风中雨中于灾区奔波一月余,不幸身染时疾,导致一病不起,2年后抛下一个老妻两个幼子,撒手西去。
    其三、任劳任怨,自加压力,积极抢救、保护和保存海州历史文化。倡导、领导了编纂《嘉庆海州直隶州志》,指导并参与了编纂海州地方望族江氏家族的《江氏族谱》,募金修建了海州文庙。《嘉庆海州直隶州志》体例允当、内容翔实、笔触客观,搜罗记述了大量的地方史迹、史实,直到现在,仍是海州地方史、乃至整个苏北发展史研究者案头不可或缺的工具书。《江氏族谱》不仅记载了江氏族人的世代延续,而且记录了大量可供研究的重大历史事件,比如明代的“裁海”与“复海”事件,一向被誉为“苏北第一谱”,现在更被学术界公认做“国宝级”文献、文物

    其四、清介自持的清廉品格,坚拒一切有涉公务活动的馈赠,全家常年过着“豆麦杂麸皮”、“饘粥拌野菜”的生活。他死后,其孀妻携子回到原藉,“陋屋雨漏”、“糖麸不继”,生活无着,翁心存便入常熟城中李府坐馆为生。
    其五、“固我学养,强我学识,匡扶社稷”的理想信念、“方正积善,豪侠果敢,诚信勤勉”的处世规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具清操”,“履洁行”,“绝隐恶”,“绵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
    翁咸封的综上种种,放之今日,犹不过时。
    清明时分,我又一次来到翁咸封墓前,想:愿更多的人来此凭吊,愿更多的人既知翁同龢也知翁咸封,愿更多的官员既去祭扫烈士墓又来祭扫古今廉官墓,愿常熟的学子与家长,既去文庙烧香也来翁咸封墓缅怀。
    不灭的是精神财富,瞧,翁咸封死了200年后,西歧又来歌颂翁咸封。

2010
55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0-5-6 13:03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然后就等着进步了,我。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5-6 13:46 |只看该作者
向上看你学习了,我学而不习,更难谈进步.

楼写得真当好!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0-5-6 15:07 |只看该作者
迟到的问候,西歧老师,节日快乐。:loveliness: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5-6 15:09 |只看该作者
连云港与常熟有着深刻的渊源,连云港的历史之所以这样清晰、连云港的文化教育事业之所以这样发达,很大程度上说,都是受恩于你们常熟人翁咸封老先生。
——————————————————————
哦,还有这渊源。:loveliness: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5-6 15:13 |只看该作者
砸开他的棺木,却见翁咸封衣冠楚楚、肉身未烂。
——————————————————————
对于医疗科技方面的防腐,特别有研究价值,可惜尸身被毁了。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5-6 15:15 |只看该作者
西歧老师,见到您高兴之余我又莫名感伤。
您能和香尘聊一聊吗,好好劝劝香尘吧,我们那么爱她~~~~:handshake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5-6 21:00 |只看该作者
西歧老师真是博学啊!漂色让大家都来学习学习!:handshake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5-7 06:23 |只看该作者
翁咸封的财富

西歧

    俗话“活着住城廓,闲暇读史册,死去葬山冈。”道尽了一代又一代普通百姓朴素的人生追求。
    江南少山,自上海往西,过宝山、过昆山、过弇山,处处山名,却一路无山,直至抵近常熟城 ...
西歧 发表于 2010-5-6 12:42

  以前只知道翁同龢是清王朝某位皇帝(是光绪吗?)的帝师,今日读先生此文,方知翁氏一族源缘流长,“一双宰相,两辈帝师,三位公卿,四代翰林,五人进士,代有高才。”
  长知识了!谢谢先生!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5-7 06:47 |只看该作者
昙花一现的物质,不灭的是精神财富。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0-5-7 08:40 |只看该作者
西歧老师,见到您高兴之余我又莫名感伤。
您能和香尘聊一聊吗,好好劝劝香尘吧,我们那么爱她~~~~:handshake
淡淡一片云 发表于 2010-5-6 15:15

遵嘱,已与她联系上。
好人一生平安。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5-7 21:30 |只看该作者
这个是用来学习的。
问好老师!:):handshake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