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的时候住在昌平老家,我的孩提时代,并没有特别的玩具。夏天还好,有泥巴花草昆虫之类的做伴儿,到了冬天就难熬许多。虽不是极北苦寒之地,到底也是十分寒冷的。深冬时一般都是足不出户。屋里的动静也有,是奶奶的半导体收音机咿咿呀呀的唱着戏文。赵氏孤儿,便是那时候听来的。打从知道这个故事以来,一直很不理解前朝就旧代人的思维方式。似乎在用某种十分极端的方式来诠释忠义,忠义太多就仿佛悖离人性太远了。——大义灭亲的故事也听过不少,但,怎么能用自己的无辜骨血占领“义”的山头? 感情呢?在什么位置上?这,许就是妇人之仁与两害相权的最大区别吧?
霸王别姬之后。陈凯歌拍出来的片子,便没有那份大气卓绝刻骨的孤独苍凉了。如果说霸王的苍凉叫人拍案叫绝潸然泪下的话。那么,之后所有的影片,连一声叹息也没能赚取。无极根本就是遭遇滑铁卢,建国大业不过是应景儿的片子,不要拍好,只要气势恢宏足矣。梅兰芳有所缓和,一些局部还可圈点。抛却经典难于超越的因素不提,江郎才尽这四个字,虽不中听倒也是不争的事实。其实想想这些做导演的也真挺为难,那些过去式的片子成为自己的图腾柱。超越不了也不能再模仿,难受。想起前阵子去舅舅家,舅家是三代行医,舅舅说到了他这一代,是最为艰难的,因为患者通过媒体知道大多数药效,大多数人又是一时不知便以为耻。给人开方,忽然没有了原来的权威做派。在医学上,是有药理加心理依赖结合治疗这样的讲究的。同理可得,人们越是看多了电影越是增加了一份懂得,越是憎恶俗套的桥段。原来拍悲情电影让女主角被抛弃得癌症死孩子就行了。现在?
昨晚,在皮皮上看了赵氏孤儿。到多少叫我有了几分想要击掌的冲动。此人才华有回暖迹象。
看凯歌导演《赵氏孤儿》的感触可综合成几个关键词:“被迫的忠义,无奈的接受,骑虎难下与将错就错。”如果说我从前所知道的赵氏孤儿是捆绑式的忠义教育,叫人有些难以理解和不好接受。那么,陈凯歌的赵氏孤儿就有了一些说得通的温情和可以解释得不算勉强的理由,屠岸贾并非善类,但他的仇恨衍生于王的挑唆和赵氏的高调跋扈目中无人。长期的忍辱负重反弹到最后,成了一阵强悍的龙卷风,让赵盾一家溃败如山倒百年基业瞬间土崩瓦解。
灭赵氏,叫屠岸贾出了一口恶气。却害怕冤冤相报于是必须斩草除根。
也是关门夹着眼睛毛儿——巧了。正在屠岸贾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如破竹的灭老赵家之际,程婴前赶后错的搭救了赵孤一条性命,也天意难违的丢了自己孩子的小命。这样解释,也通。原著里为国尽忠的大义,放在凯歌的片子里,成为程婴报家仇的强悍理由。是的,一个小人物的眼界自然没那么高瞻远瞩。这样演绎,还不错。
个人认为精彩的部分是电影的后半段儿。常常身在战争里的人,自然带着冷兵器一般的尖锐与防备。屠岸贾是任谁也不信任的典型。然,小程勃的与屠岸贾之间的沟通交往之中,我看到了隐形的温情脉脉。嗜杀成性毕竟也是血肉之躯。叫人不禁想起鲁迅的那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诺基亚老早以前的软文说:“科技,以人为本”我如今颔首拈花老怀大慰的说:“电影,也可以人为本了。”
几个老戏骨的戏自然没话说。鲍国安一成不变的冷冽,王学圻骨子里本就带着霸气,葛优对小人物收放自如的刻画掌握越发精湛,范冰冰不过是个挺漂亮的道具,搬出来随便摆摆就可以收起来了。不用对她的演技要求太多。海清倒是叫我眼前一亮,饰演的母亲入木三分,犹豫惶恐市井平普,都在一句句不用说话的台词里了。赞一个,其他人,因为很一般所以没必要多说。
当然,电影也有解释不了的地方,我们习惯将他们称为内伤或败笔。比如,屠岸府不知何故总是空空荡荡,连条狗影都少见,最终的对决杀戮拼的刀光剑影的也不见一个人出来救他们的主公。那些门客呢?护卫们呢?再比如:按照这里面的演绎,以屠岸贾的为人,一定会宁可错杀不能放过的,既然怀疑,一定会将两子全都杀死。何故明明怀疑而未见下手?
结尾我是喜欢的~有些美国电影“返老还童”的味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