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李小懒 于 2010-6-11 22:19 编辑
听说了两件令人悲愤的事情。
东庄有对老夫妻,三个儿子,三个媳妇,三个孙子。三对小夫妻出门打工,三个孙子交给老人留守在家。奶奶病了,爷爷给儿子们打电话,没人回来看一眼;奶奶病重了,爷爷又给儿子们打电话,还是没人回来看一眼;奶奶病死了,爷爷再次给儿子们打电话,仍然没有人回来看一眼。爷爷恼了,弄来一包毒药撒在锅里,端起饭碗像平常一样一个一个耐心的喂孙子,然后自己一饮而尽。
西庄有个老奶奶,体弱多病,儿子媳妇双双要出门打工,把孩子扔给她。奶奶不太情愿,叫他们去一个留一个,他们不同意;奶奶请求他们等自己身体好些再走,他们还是不同意。他们就走了,出笼的鸟儿一般,但临上火车的时候电话来了,说老人在家上吊了。无奈折回,媳妇到家第一个动作就是对准婆婆的死脸“啪啪啪”左右开弓,说,叫你给我找难看!叫你给我找难看!!
央视《今日说法》讲到四个儿子让老娘活活饿死的事情,在媒体关注和司法介入下,那案例中的儿子们分别获刑。活活饿死是法医鉴定、证据确凿的,他们触犯了遗弃罪,可法律并没有明文自私罪、冷漠罪、不孝罪、无情罪等,所以我们不知道如何才能避免重演东庄的悲剧,如何才能挡住西庄那猖獗而疯狂的巴掌。
《儒林外史》写范进家的住房,“家里住着一间草屋、一厦披子,门外是个茅草棚。正屋是母亲住着,妻子住在披房里”。范进是穷极无法聊生的,但他们家唯一的一间房子由母亲来住,夫妻两个只住在倚墙搭建的披房里。而当今社会这种长幼秩序完全被打破,特别是农村,光鲜气派的房间都属于孙子辈,爷爷奶奶们只能住在厢房里。如果老人养的儿女多,那他们连厢房也没得住。那林立的小楼间一个个寒碜的小屋充分诠释着现代老人的生存状况。
天中一文友的系列日记《婆婆来了》一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婆婆瘫痪了,开始由几个儿子一起照顾,但久病床前无孝子,照顾婆婆的重任最终落在了同样虚弱的公公身上。日复一日,年迈的公公终于不堪重负,流泪提出“实在不想活了”,并于几天后“果然不再吃药,婆婆的药也断了,一个饱尝生活艰难的老人在同自己的老伴一起,静候死神的降临”。
这是多么令人悲伤呀。很多人喜欢看韩剧,喜欢看那些家庭琐事,说白了就是被韩剧中那种家庭伦理关系所吸引。其实这种美好的传统原本是我们的,只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被我们扬手抛弃。古代礼教自从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变成了“吃人的礼教”之后,就被我们全盘否定。糟粕当然应该否定,可全盘否定之后呢?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中有“无聊生者”一词,这个“无聊生者”是指像祥林嫂那样被封建礼教迫害无依无靠活不下去的人。可悲的是,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农村的老人成了真正“无聊生者”,他们不愁温饱但却深陷冷漠的包围,古往今来,有哪个时代的老人,处境如此尴尬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