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个报道_____儿啊,娘想做你家的一条狗!心里很难过!有感于当今社会有一个严重倾向是爱幼有余而尊老不足,人微言轻呐喊无力,故从关心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正面呐喊几声!
题记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人类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由于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为了使老年人能够幸福地安度晚年,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加强对老年疾病患者的家庭照顾护理,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疾病,多是采取就医服药的方法,老年人更是着眼于滋补器官脏腑,而易于忽视心理致病因素和人的精神对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重要作用。
当代许多人类疾病包括老年疾病多与心理和社会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发病率越来越高的精神障碍自不必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心理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所谓“大喜伤心,大怒伤肝,忧思伤脾”即指出了情志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调查资料显示65岁以上的人,约有25%患有多种疾病。其中以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尤为多见。老年人本来就易产生消沉、沮丧、自卑等灰色心理,疾病状态使老年人更易产生焦虑、沮丧、不安情绪。植物神经平衡失调是使老年人出现躯体功能下降、情感控制不稳定、易于自感老化、悲观忧郁的重要原因。通过植物神经这个链条,把心理和躯体紧密连接了,正确的调整就会在良性循环轨道上运行,不良的调整就会在恶性循环的轨道上运行。
首先,老年人要进行良好的自我调整,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心理调节。老年人常常有日落西山的感觉。认为这辈子已无指望,因而对生活丧失了兴趣、爱好、情感淡漠、社交活动减少,易伤感,发出“此生休矣”,“人到老年万事休”的哀叹!这种灰色心理压力负面影响甚大。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严重受到影响,生活质量大大下降。老年人要作好自身的心理保健,认识到人生如行云流水,来自大自然,返归大自然,此乃自然规律,应从容面对,理解、接受,忘龄忘老,乐观豁达。
“物我两忘”是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先哲说过: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痴迷,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什么叫忘物?就是对客观外界的淡漠宁静状态。日常生活中的许许多多事情都会成为心理压力的来源。如爱情、婚姻、家庭、工作、职业、健康、社会竞争,甚至生活中的某一偶然事件。问题是你如何看待,从那种角度去看。所谓淡薄名利、清心寡欲、宁静以致远。“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也是这个意思。有些人生活中就是因为放不下,把成就、地位、荣誉、声望、财富,这些看似美丽的光环,不能恰如其分的放到适度位置,最终成为沉重的心理包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负面因素不能放得下更易成为心理压力。特别是人生经历中的挫折和怨恨,千万不要反复回忆,耿耿于怀,自寻烦恼!所谓“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心中没有烦恼事,便是人生好时节”!太史公曰:天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如意者十之一二。让我们丢掉烦恼,去欣赏大自然吧!
什么是忘我?个体的属性原本具有有限和孤独的特征。有生、老、病、死,所以原本就是有限的,如果离开社会、群体、自然,个体又是孤独的。不要过于自我关注,忘掉自己的年龄、地位、身份、知识、“自尊”,去和小动物交朋友,去感受动物最原始的天性!去和儿童交朋友,去感受和体验幼稚和纯真!去和青年交朋友,去感受体验青年人朝气蓬勃、进取心强的青春活力气息!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如用手机发信息沟通,用电脑上网,了解新闻和电子邮件等。最好是保持年轻人的气息,不受老化感的支配。种花、喂鸟、养鱼、下棋、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练书法学画画,这些既充实了生活又陶冶了性情。也转移对自我的关注。
家庭和社会的关心是老年人心理保健的外部环境。人老了,易于出现被社会排挤在外的感觉。认为家庭和社会都不再需要自己了,从而易于自卑、沮丧,丧失自信。家庭和社会特别是子女应帮助老人重建自尊,满足其心理需求。提供机会、展示个人特长,增强自身成就感,尊重其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让其有家的归属感亲切感。
老年人体内肝糖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各种代谢减慢,不耐饥饿又易进食过量。故宜少食多餐。
关于用药及滋补问题。由于老年人容易对自身过于关注,容易产生疑病观念,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通过躯体化机制,也常出现过度的躯体不适感而反复就医。这些方面理应考虑排除并从心理方面解决。对老年人盲目进补不宜提倡。即使纯中药制剂,并不是如某些宣传所谓有病治病,无病健体!中医有一经典理论“亢则害,乘乃制”“顺其性为补,逆其性为泄”,都是指出凡事都有“度”,超过“度”就走向反面,过犹不及的科学观点。化学合成药物均要通过肝肾代谢,老年人肝肾功能生理性下降,尤其不要随意“滋补器官”增加肝肾负担。如果确实需要用药物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山野散人撰写于养心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