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8| 17
|
斜阳古柳赵家庄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也因之想起了陆游的这句诗。
儿时的记忆是坚硬的,岁月越是往后推移,这些记忆越是向前涌起。 那时我在豫东的一个农村,是个6、7岁的孩子,童年是灰色调的,玩儿的东西很少,唯一的乐趣就是跟着一群群的孩子撒野,但有两件绝对是让孩子们激动万分的事。 一件是卖杂货的货郎,我们这里叫“堂堂堂”。因为他的手中总是拿着一面小锣,一到了村头就会敲响,一听到这种“堂堂堂”的声音,我们就会飞跑着从各个旮旯里出去,来到货郎的小车前。小车的上面是一个网状格格制成的大空间,里面挂满了农村所需的各种各样的小物品,看起来五花八门、花里胡哨,很是吸引人的视觉。 我们最喜欢的就是拿一些废铁之类的东西换一点红红绿绿的麦芽糖,还有就是买一种唤做“印模”的粘土烧制品,这是由各种各样的动物及其其他物品的形状组成的图案,是凹进去的。孩子们把胶泥甩软后,按上去,让胶泥充分与印模接触,再揭开,那种图案就会显现在胶泥上,然后晒干,就会有了各种各样的图案。这种东西很有趣,小朋友们往往把它们拿来交换,相互欣赏。现在似乎绝迹了,那个时候可是我们这些孩子们乐此不疲的游戏。 再一件就是听说书。这可是一大享受,也是那个时代接触一些知识的途径。每当到了晚上,我们就拿着小板凳早早的去占地方。记忆中,一到了晚上,就会非常的黑暗,没有电灯(很奇怪的是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这个村庄才全部通上电),一般的人家用的是煤油灯,大的场合用马灯、或者一种靠燃烧电石溶解的气体而发光的汽灯。 接着就是等待,要等待说书先生。说书先生往往姗姗来迟,有的是一个,有的是两个,一男一女。当他们在那张放着马灯的桌子旁站定后,开场白往往是这样的:说书不说书,先说马主席语录,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这个过门完了,才书归正传。《三国》、《水浒》你不要指望,那个时候说书艺人说的都是新书,如《烈火金刚》、《平原枪声》、《新儿女英雄传》等。这些说书艺人,演技高超,真个是一个人就是一部电视连续剧,他会把所有在场人的情绪调动起来,跟着他走,跟着他一起快乐、激动、愤怒、叹息。 这里的说书都不是一说到底,而是边说边唱,说一段,唱一段,因此都有琴师在旁边,这些琴师也不时的扮个角色,唱上几句。为了增加效果,他们还制作了一些道具,比如,地下党出来了,他们会边说边拿出一支木质盒子枪,啪的一声拍在桌子上。那气氛根据当时的场景,可以让我们这些孩子屏住气息,很紧张的跟着他们的故事向前走。他们一会儿扮演好人,一会儿又扮演坏蛋,随着声音腔调的不同,把一个个的人物塑造的有声有色、惟妙惟肖。这样的高手远非后来的那些庸俗小品艺人所能攀比。 说书艺人为了保护嗓子,经常在说书前后,喝生鸡蛋,每次都是直接嗑开鸡蛋,倒入口中,这件事让我们都感到很神秘。有的晚上休息时还把梨片压在舌根下面,第二天早晨才把它拿出来扔掉,说是为了保护嗓子。几乎每一次说书艺人都是住在祖父这里,因此我与他们有了很多次的近距离接触,我最感兴趣的是想看一看他们的书,而他们每次都是把书用红布紧紧的包裹着,不让外人看。但对于我的纠缠总是无可奈何,到最后都会拿出来,让我看看,让我摸摸,我才算满足。 那都是些发黄的书,书皮大都没有了,不知被说书艺人翻了多少遍。每当那个时候,他们都会对我说,好好读书,认字了你自己就可以读了,这些话似乎还在耳边,事实上近三十年已经翻卷过去了,那些童年的景象已经成了不可复制的过去。 那些书里所说的人和事啊,大都模糊不清了,但是那些场景还经常来到眼前。那些书中的英雄都去了哪里呢,谁还能记起那个时代说书人给小村庄带来的激情与娱乐呢。一代一代的人消失了,一代一代的人又起来,他们彼此之间无法很好的沟通,只有越来越对立的隔阂横亘其中,不理解就不理解吧,那些误解却总是越聚越重。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唉,一声叹息,这世间有很多事,是越辩越不清的,那就由她去吧,身后是非谁管得,为什么要去辩解呢。 091206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看你一篇贴,多活半辈子。
-------------------------------------- 娃娃,恋个爱呗。:lol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我不。
--------------------------------------- 哦现在失恋了,正是空档期哦,友情提示:loveliness: | |
| ||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