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春子 于 2011-4-13 11:57 编辑
雨中木渎 春子/文
在江苏省苏州城西,太湖之滨,处有一座水乡古镇--木渎。它南与横泾、越溪两镇交界,西与胥口、藏书两镇相接,北与枫桥镇相连,面积34.50平方公里。
木渎历史悠久。相传吴王得越贡神木,将筑姑苏台,三年聚材,连沟塞渎,木渎之名由此而始。北宋时始建镇,属吴县。明、清时为吴县六镇之一。历来是基层政权驻地。1949年4月27日解放后,为木渎区人民政府驻地。
年前去江苏,有幸到这个著名古镇一游。
到木渎的时候,天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也许正是由于下雨的原因,游人格外的少,街巷中显得十分清静。
沿着淹没在细细雨幕中的青石路缓步前行,路边是一座座白墙黑屋顶的院落,黑色屋顶上装饰着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雕塑。远处,一个带有雕斗的旗杆高高耸立在水边,一面带着飘带的旌旗在雨中的微风中轻轻摆动,旗杆旁边有条小船,一个头戴竹笠、身披蓑衣的老者坐在船头,他手持竹枝,静心垂钓。“莫非姜太公乎?”眼前的景象就仿佛在几千年前的上古时期。
“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施用‘美人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吴王夫差专宠西施,特地为她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木塞于渎’,木渎之名便由此而来......”导游清脆的讲解声拉回了我的思绪。
“这里是‘虹饮山房’”,不知不觉中,我们随着导游的脚步走进一座非常宽敞豪华的院落,院落中除了一处处排场讲究的房屋外,还有假山、游廊、鱼池、花园、戏台,一看便知不是一般人居住的地方。
“虹饮山房是木渎文人徐士元故宅,被赞为‘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当年乾隆六下江南,每次都在此弃舟登岸,到虹饮山房游园看戏,留下了很多传奇而动人的故事。”
秀野园是虹饮山房内著名景致之一。在秀野园的一角,一株古树的枝桠高高探出屋顶,园内假山石精巧玲珑,水池中荷花盛开,一尾尾金鱼在清澈的池水中悠闲地遨游着、嬉戏着,细细的雨丝打在水面上,激起一个个小小的水泡,鱼儿不时地跃起顶破水泡后又急速潜入水底......苍翠的古树、黑色的屋顶、白色的墙壁、灰色的假山石、粉红色的荷花、深绿色的荷叶,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和谐、典雅、生动的画面,我情不自禁的举起相机,把着优美的画面永恒在胶片中。
出得虹饮山房又入严家花园。院中一棵高大的玉兰舒展浓郁的碧叶为我们遮挡住飘飘雨丝。严家花园是乾隆的老师、中国最长寿的诗人沈德潜故居。相传这棵玉兰为乾隆下江南夜宿沈宅所栽。
“乾隆的老师姓沈,叫沈家花园才对,为什莫叫严家花园呢?”同行的游客发出疑问。
“后来,木渎首富严国馨买下了这座宅子,就叫严家花园了。”导游边说边引领我们走入一座大厅。“这是尚贤堂,建于明代,全部由楠木建造,江南罕见......”
在这个气宇轩昂,依然隐隐散发着楠木清香的大厅里,我仿佛看见乾隆和他的老师边品香茗,边谈诗作画,纵论古今。
在镇中的山塘街上,老远的,一株罗汉松跳出高高的院墙映入眼帘。这座院子叫“古松园”,因松得名。这株松树栽种于明代,已有500多年历史。”古松园是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渔的旧宅,它布局紧凑,砖雕门楼深雕缀饰,形神有致;古松堂方椽上刻有八只琵琶,以喻“八音联欢”。驻足双层长廊,可近揽古松翠色,远瞩灵岩山景,令人顿生尘外之想。欣赏着建筑和雕刻艺术如此完美结合的古建筑,感叹古人高超的建筑艺术和聪明才智。
江南三雕(砖雕、木雕、石雕)为其主要特色榜眼府第,为林则徐弟子、近代政论家冯桂芬故居。冯桂芬是清道光二十年(1840)一甲二名进士,故邑人称其宅为“榜眼府第”。榜眼府第为前宅后园结构,占地近十亩,是典型的清代园林建筑风格。花园以池为中心,亭、轩、廊、榭、桥和黄石假山散落其间,高低错落,绿树掩映,充满了诗情画意。
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木渎灿烂的文化,自古以来,木渎人文荟萃,人才辈出,自北宋至清末,共出进士25人,举人30余人,其中状元2名,榜眼1名。著名人物有: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清代著名诗人、诗选家沈德潜,清末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冯桂芬,以及近现代的刺绣皇后沈寿、台湾政要严家淦等等。
参观过故园名院,来到河边码头,一只竹蓬船已等在岸边,我们依次上船,艄公撑起长长的槁,将船儿悠悠地划向河心,细雨依旧飘落着,水面上浮着一层乳白色的雾,像一道薄薄的轻纱,船尾的艄公用略带沙哑的嗓音唱起了《采茶歌》:“溪水清啊溪水长,溪水两岸好风光……”我们也都随着艄公吟唱起来,歌声穿过柔柔的雨幕,飘出木渎,飘向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