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端午节日隆
农历五月,进入仲夏,以是芒种节气。在我们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一个火红艳阳的岁月,正是农村栽秧割麦、抢插抢种的农忙时机。也就在这个五月,有一个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为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又叫端阳、端五、重五节等,在我们地区还是叫端阳节。实际上,在我少年时期的印象中,除了传统的春节外,端阳节也是个比较热闹、比较有意义的节日!
说起端午节,据说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来历各有传说:
有纪念春秋时期伍子胥助吴灭楚、又谏灭越遭陷被吴王夫差自裁,于此日被裹尸抛江之说;
有纪念屈原说。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多次进谏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被谗臣污陷遭贬,流放沅江湘水,后楚终被秦所破,于五月初五日含恨绝笔作诗,抱石投汩罗江而死,是一位伟大的文人志士、民族义士、爱国主义者。故后民每年此日,有划舟竞渡、救身捞魂、驱魔逐妖纪念屈原忠贞爱国之意;
有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投江救父溺水捞身之说等。
当然,我们还是认同以纪念屈原为主,有唐代文秀之《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人民公社时期,火红的五月,日长夜短,社员们总是起早摸黑,忙于抢插稻秧、收割小麦,也正是一年中较忙较累的日子,可端阳这一日人们不得不过。实际上,在我们洪湖、江汉平原地区,有五初五为小端阳、五月十五为大端阳、五月二十五月为末端阳之说,也就是说可能是农忙的原因,小端阳暂且不过或小过,大端阳非过不可。
端阳这一日,人们大门边掛上艾蒿、菖蒲,喝雄黄酒有防疫祛病、避邪驱瘟之意;有吃粽子、蛋糕、包子、咸蛋之食俗。粽子主要是糯米,加点绿豆、红枣,外用几片芦苇叶包扎成三角锥形煮熟后解开可蘸糖而食,粽叶清香,豆枣甘醇、糯香爽口,实有风味!
这一日,人们都穿上新衣绸褂,串亲走戚。特别是新婚夫妇,娘家人还得亲自去接姑娘女婿回娘家过端阳,还要打发赠送热天适用的篾蓆、竹床,新婚夫妇在娘家当时的待遇是很高的,显得格外亲近厚爱。再就是准女婿这天必须带上丰厚的礼物到准岳父母家做客,则女方把花心血用针线做好的绣花鞋垫、布鞋、布草鞋等情物赠送给新女婿,这时候,两人才有会面交心的机会。
这天最为热闹最有意义的就是划龙舟比赛了。说起龙舟竞赛,我年轻时最爱看,现在仍有这个雅兴,只要是听说周边哪里有,总得想办法非去不可,不看完赛事,而决不回家。
那时候在我们那里,有一段河比较直,正是从我老家门口不远直至镇街口河旁足有五华里,名曰五里长河,基本每年由区政府出资设标,于五月初五或十五、二十五(视农忙和天气情况)举行隆重的龙舟比赛。那一日,很早就听到咚咚锵锵的锣鼓声,各地龙舟都以出动,开始操桡划游了,实际上在前几天就已经船儿下水,来回试游操练划舟了。我们这里有个习俗,在试游或赛期当日,凡有在船划手路过其亲戚家门前,必须暂停靠岸,由亲戚上香插于龙头,放鞭鸣炮,上红掛彩,给上香烟等礼物。龙舟还得在门前河里表演一翻,表示回敬致谢。当然,这早以得知,有所准备也。
这一日上午,各地的龙舟都纷纷赶来于趸船标台处集合报到登记,抽签设对,还发有纪念品。只见各个龙舟的龙头龙颈形状各异,有骑龙、伏龙、竖龙式,大都由木梓树所雕作,绘彩,实是美观。早期龙舟都叫撮头划子,即普通木船,前头套上一个稍锥形的撮头,共长约六米左右,船中舱竖立一根约两米多长的斗杆,杆顶扎有彩物,如飞机、白鹤、凤凰、鳌鱼等,并插有某某大队或小队名字的标识大旗。斗下还掛有一铜锣,由一人随鼓声和鸣,更显得惊脆悦耳、催力奋劲。舱中一大鼓,整船桡手必须听鼓声指挥,整齐划一,全力以赴,才有取胜的希望。一般只有7—9对桡手,舟尾一边一人掌舵,称为保艄,尾艄中间还有一条约六米多长的木棹,由一至两人操作,在比赛冲刺阶段起辅助推动作用,有节奏地一撑一压,靠长棹的搏力推舟向前,实有博击冲刺之力和观众欣赏趣味之乐!
随着时代的推移,旧时的撮头划子以被逐渐淘汰,八十年代后,兴起长约20米以上的真龙舟,至少桡手有20多对以上,才显得更有实力,更有观赏娱乐价值。
特别是世纪之交,由蓝田公司出资,连续几年在较宽的洪排河、汉沙河举行龙舟比赛,那时规模宏伟,场面壮观。全市各地都有龙舟队参加,达50至80余艘。蓝田自有龙舟两艘,长约50米以上,各能容纳近百对桡手,具说以申报吉尼斯纪录。也还有女子龙舟队参加比赛。
比赛之日,人们都穿上漂亮的新装,打着阳伞、戴着遮阳帽,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来到赛区、标台两岸。用目一观,只见河岸两边:衣装六色、伞帽五颜,似繁花怒放,异彩鲜艳;有人站在坡岸、立于水边,有人爬在树上、楼顶屋颠;真是人群似潮涌漫渊,伞帽如星缀满天;今朝不观终失悔,难得等到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