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0| 4
|
2009年的最后三天(3):擦拭老宅的书架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坏菜 于 2009-12-31 08:25 编辑
整整一个上午我都在这所大房子里徘徊逡巡。 外面很冷,零下八度;但房子里非常暖和,暖气的供应很足。 这对于一所空房子来说,的确是太奢侈了。这几年我每个礼拜的白天有一半时间呆在这里,因为这里也有将近十个书架的书籍。这之前,我用几年时间,把两所房子里的书籍进行了大调换,这里除了父亲教育方面的书籍外,主要是一些杂志、旧报、剪报、解放后前三十年的文学书籍、文革资料、中国古代小说、和一些杂书与类书,也就是说,我在这里的大部分时间就是浏览,找感觉,发现线索后,记下来,再回到另一所房子里,查阅专门的书籍。 这也是一种调节,因此,在老宅翻阅是很愉快的,没有难度,可以从这个书架,走向另一个书架,从一个房间走向另一个房间。书架很高,两米四、五的样子,都是紧贴墙壁而放置,最上层的需要踩着凳子才能够着,书架的外面是一层薄薄的帷幔,平时即使拉上,里面的书籍也看得清清楚楚,它有效的起到了防止灰尘的作用。 父母去世后,我一个人从来没有在这所房子里过过夜,老实说,到了晚上,内心有一种恐惧感。有时会突然感觉两位老人还在,这使我并不怎么坚强的心脏很不适应,因此,天黑前,我一定要离开这里,匆匆的奔向另一处房子。除了平常的打扫,每年元旦前我都要上上下下、认认真真的把书架全部打扫、擦拭一篇,如果不这样做,一年心里都会不踏实。 整个上午我都在慢慢的打扫、擦拭,顺便在检阅着这些书籍。非常可惜的是,父亲积累的一批五十年代的书籍,在母亲在世时被当做废纸卖掉了,而我那个时候还在50公里外的一个地方。等到我知道消息,风风火火赶回来时,已经追之不及,唯有唏嘘叹息而已。有的人说,那个时代的书也许已经没有价值了,应该做废纸处理掉;其实不是这样啊,因为那是历史啊,现在不是有很多人故意在抹杀历史吗,回避历史吗,你留下了那些书籍,谁也抹杀不掉,它可以给人提供一种思考的标本。人,在某个特定的时代,为什么会那样,而不这样,你通过对标本的解剖就能找到答案。我现在仍然记得,过去由于一次不慎的火灾,把父亲收藏的文革时的传单全部付之一炬,父亲每次说起这个事的时候都会痛心疾首、遗憾不已。 五、六十年代的图书大都是纸张泛黄,有的非常粗糙,纸上甚至布满了凸凹的痕迹,但他们中不少都是我儿时读过的,抚摸着它们,感觉非常亲切。七十年代的图书几乎没有印象了,三突出的东西太多,毫无可读性。五、六年代的相对来说,还很不错的,尤其是还有不少是翻译过来的,那个时候读这些译过来的书,尤其是自然知识方面的,是很兴奋的。这里面有很多都是父亲千辛万苦的保存起来,躲过了文革的焚烧。有的已经非常残旧了,页面缺损,已经不完整了,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人的翻阅,但经父亲的手整理后,仍然可以在书架中站立起来,见证着历史。每当我拿起它们,都会心存敬意。 客厅里有一大盆生命力旺盛的龟背竹,母亲已经去世两年了,它在我的调理下一只长势良好,现在已经有十三茎很大的龟型叶子高高挺起,真的非常漂亮。朝阳的一面长长地窗子下面摆满了十几盆鲜花,现在它们成了这个房间最鲜活的生命,与四周的书籍毗邻而居。在这里走来走去的读书,感觉很惬意。 父亲出过几本教育专著,因为去世的突然,还有几本未加整理;而我,如果在捡起来自己不熟悉的东西的话,显然太吃力了。因此我把这些手稿与父亲写的自己的一个传记材料,暂时封存起来,留待以后吧。我知道,那个传记我可以整理出来,而那些教育方面的东西,我无能为力了,因为我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不是那个方面的专家。 “人的可悲就在于他离开人世时自己喜欢的事没有做完,那样眼睛是很难闭上的,但又能如何呢?”我至今还记得病房里的父亲给我说的这句话。父亲到生命的最后几天,干脆不说话了,没有留下任何遗嘱。但只他生命的最后几分钟,当母亲告诉他自己病情的真相时,我们儿女们都看到他的两只眼角大滴大滴的泪珠滚落下来。他不能说话了,但他的心里非常的清楚,可是谁又能留住生命呢? 直到如今,我仍然坚持不断的来这里,不断的翻看曾经留下父亲大量批注的书籍。父亲给我的教训太沉痛,我想,尽管我很没出息,但总不会留下太多的遗憾吧,我会把我要做的事情全部做完,而不会像父亲那样在事务性工作中占用了太多的时间。 这就是我发誓要做一个自由人的原因,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091230 | |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