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常常的不快乐,而这不快乐状态又常常持续很长时间。但是,我不会因此而否定幸福的存在并抛却对幸福的憧憬和追寻。更甚至,我将生活中诸多的忧烦郁闷痛苦不幸看作幸福的组成元素,是他们在沉淀孕育着明朝的幸福。就好似,冬日一场肆虐的暴风雪,恰是来年春耕必需的墒情。
于是我想,当身处羁旅逆境,无需便生了绝望的心,阴霾散尽,或许就是风轻云淡。你必听人抱怨:“瞧,这鬼天气!”但你一定不曾听人怒骂,“这鬼气候”。因为气候中虽有雾雨雷电,但同样拥有光风霁月。心智健全的人,应在生活的愁云惨雾、凄风苦雨中学会忍耐,学会等待,学会坚持,甚至学会享受,或者苟且。一时的不如意算不得什么,一次战斗失败后还有一场战役,一场战役失利后还有整场战争。更何况,西子捧心和美女蹙眉本身就极具审美价值。
作如此想,是因为我一向认为,快乐不会是一种常态,而苦难和忧烦常伴身边。同时,幸福不是生活中每每存在的节点,它更多时候是我们诉求和塑造的一种神圣。孩子得到心爱的玩具,扬起红扑扑的小脸对妈妈说:“我好幸福。”其实,这不是幸福,只是快乐,而快乐和幸福非为并集。当然,我们无须挑剔孩子的措辞,但成人不该有如此的思维。快感不是快乐,幸运不是幸福,快乐同样不等同于幸福。我以为,快乐只是浅层次的精神感受,而幸福则有着更绵亘磅礴的内涵,那是生命、情感、灵魂对世界的体验。
有西方专家给出这样一个幸福公式:幸福=财富/欲望。在此可以看出,财富若是为零,则无幸福可言;欲望不能为零,否则便是无理。抛开这两个特例,就是幸福与财富成正比,与欲望成反比。只是,在这物化了的年代,即使人们不具备创造或是攫取大量财富的能力,欲望却在无限膨胀。我不以为这是某个个体的错,而是商品社会的需要,市场经济的裹挟。如果你说清心寡欲,定会被认为撇清的说教;哪怕梁实秋老先生那句“内心湛然则无往而不乐”,也会被认为他未活在今天。
那么,幸福还在不在呢?其实,我也常有这样的困惑。忽然想起同学大举多年前的一篇文字“牵挂和被牵挂是一种幸福”。而就在今天,同样是在大举的博文里,我看到了师兄魏耀时的一个回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为他人而生活的人是最幸福的。”有点醍醐灌顶的感觉。牵挂是一种关爱,被牵挂是一种被关爱和认可;为他人生活是一种责任,一种感恩,一种付出、一种奉献。或许,幸福就是一种在付出中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被认可。而爱与责任,就是幸福高尚的内核。
(老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