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暮雪 于 2012-3-9 18:02 编辑
草 帽 赋
文益思
生活中的帽子,多种多样、千姿百态。
军人头顶上的军帽;警察头顶上庄严的警帽;舞台上那些男女模特儿头顶上婀娜多姿的帽子;还有那些行走在大街小巷上倩男靓女头顶上那些装饰的帽子;建筑工人头上的安全帽。等等等等。
在这众多的帽子当中,我对草帽情有独钟。
只有草帽,才没有经过任何的装扮和修饰;如今依然保持着它自诞生以来并将继续保持下去的最大功能——遮阳。
草帽,就其外形而言,那就是端庄与简朴。
草帽,得之不难,只要手中有几片树叶,或者是几束稻草小麦杆,你就可以制作出一简单而不失纯朴的草帽来,为你的远行或劳作提供一丝丝快意的清凉。
然而,就是这样简朴的草帽,却在岁月的长河中经受了冰雪的磨砺、风雨的敲打;经受烈日如火的烘烤、劳动者热腾腾汗水的浇铸;以及那些气喘如牛的气息熏陶。
也正因为如此,草帽才能成为我们这个崇尚简朴、勇于负重前行的民族国粹,成为了中华几千年文明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
我从来没有认真地考察过草帽诞生的年代。但我知道,草帽从它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就给那些胸怀坚忍不拔的意志、汗水淋漓的劳动者提供着快意的清凉。
翻开历史,我们就可以听到,在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那声震长空的狩猎声中,在“伐木丁丁”的古老歌谣里,在长江黄河边上那些纤夫“唷唷嗬嗬”惊涛骇浪的号子声里,草帽已经走过了千年万年的时光。
翻开历史,我们就可以看到,有多少个劳动者头戴草帽,筑起了那蜿蜒曲折的万里长城;掘开了千帆竟渡的京杭大运河;挑走了挡道的王屋山与太行山;修建了那天上的人工运河——红旗渠。草帽遮蔽多少个风花雪月的日子,又为我们留下了多少的人间奇迹。
翻开历史,我们就可以想到,一心治水的大禹就是头戴着这样的草帽,三过家门而不入,把他的英名刻进了中国的治水史册上。李冰父子就是头戴这样的草帽,经过十八年的艰苦治理,终于为后人亮出了他们人生中最辉煌的篇章——都江堰;胸怀大志的姜太公就是头戴这样的草帽,静坐在河边钓鱼,等待着施展惊人才华的时机;不愿折腰的陶渊明就是头戴这样的草帽,在他那栽种着菊花豆苗的田园中悠然自乐,品味着他的隐居人生……
翻开历史,我们就可以记得,因为大雨而耽误了时间、而按秦律必斩的陈胜,在大泽乡的土地上,他摘下了头顶上的草帽,向他的同伴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几多的同伴也高举着手中的草帽和棍棒,高声地响应着陈胜的号召,走上了反抗暴秦的道路,也掀开了中国历史上崭新的一页。
我经常穿越于祖国南北的大地上。
在旅行的列车上,我总是喜欢坐在列车的窗户旁边,两眼望着车窗外面的风景。在那些祖国广袤的田野上,不时的看到头戴草帽辛勤耕作的农民身影一闪而过。
我知道,这些一闪而过的草帽,就是旅行中,我看到的最美丽的风景。
每当看到那些农民兄弟头上的草帽时,我就感觉到一种莫名的感动!
少年时代,我曾经无数次的头戴一草帽,早上骑着自家的水牛出门,来到故乡那美丽的田野上放养。在太阳西下的时候,我们就唱起了少年的歌谣,然后把吃得饱饱的水牛赶回家中。到了家中,我就会把草帽挂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然而骄傲地等待着父母夸奖我的劳动成果。
2001年8月的一天,我去江西南昌出差,在处理完工作事务以后,我特别在南昌多停留了一天。
第二天,我首先参观了滕王阁。
然后,我怀着一种崇拜的心情来到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在二楼东角的陈列室里,陈放着几位烈士曾经戴过的已经发了乌的草帽。这些草帽,在向我无言地诉说着它们主人对革命忠贞不渝的品格。
看到这些熟悉的草帽,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憾。因为,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草帽与中国革命的关系。
这些草帽,让我想起了中国革命史。
在漫长的长征路上,多少个头戴草帽的红军战士血战湘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多少草帽从牺牲者转到了未牺牲者的头上,又走上了新一轮的革命征途。
正是这寻常又不寻常的草帽,增添了中国革命史的力度和厚度,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了闪烁长征路上的彩虹!
如今,使用草帽最多的当然还是农民,是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们在广袤的土地上挥洒着辛勤的汗水,播种着希望,也收获磁卡支撑祖国建设离不开的物质基础。而能够为他们送上一丝丝清凉的,就是草帽。
在饥荒的岁月里,他们以辛勤的汗水让稻麦的清香和鸡犬的欢呼声驱散了饥肠辘辘的日子。
在和平的年代里,他们向祖国不同战线上的劳动者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物质食粮。
在“神舟”飞天的日子里,又有多少个头戴草帽的劳动者,抬起自己骄傲的头颅,寻找着太空中的自豪!
说起草帽,免不了要说一下我的父亲。
父亲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师范生,走出校门以后就登上了三尺讲台,用粉笔来书写着自己的青春。
然而,在那个荒唐的岁月里,父亲被剥夺了走上讲台的权利。于是,父亲也就戴上早已经戴过的草帽,又走上了故乡的田地里辛勤劳动。
那时候,母亲担心父亲挺不过去。父亲总是微笑着,一边晃动着手中的草帽:“我祖祖辈辈都是头戴着草帽走过来的,如今我也头戴草帽,在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坎。况且,我相信,这样的年代是时间不长的。”
看着父亲手中晃荡的草帽,母亲甜蜜地笑了。
果然,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不久,父亲又走上了神圣的讲台。从此,父亲的课堂上,总是少不了关于草帽的话题。
如今,退休后的父亲每次上街都要戴上草帽,回到家中后总是先把草帽上的灰尘拍打的干干净净,然后才挂上了墙壁上。
一天,年少的侄子问父亲:“爷爷,现在街上已经很少有人戴着草帽逛街了,你为什么还那么喜欢草帽呢?”
父亲笑逐颜开地说:“我们不能让草帽一天天地远离我们而去,尤其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今天,不然的话,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定的意志也会随之软化和淡化的。孩子你看,在这个追名逐利的年代里,有多少个曾经头戴草帽的政府官员,或因投机取巧、或因贪污受贿、或因色欲不止而锒铛入狱,直至被送上了断头台。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他们忘记了草帽的缘故。所以,我们都要热爱草帽!”
看到侄子茅塞顿开的样子,我同时也看到,父亲那历尽沧桑的脸上,也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如今,我依然没有能够停下自己旅行的脚步,但不管我身在何方,我都会记住父亲热爱草帽的话语。
因为,唯有草帽,才能让我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岁月里,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走出清醒的人生下一步!
初稿于南阳二机厂
2003、9、6
定稿于海口狮子岭
2003、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