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散文时时评之五十三】悲悯情怀,大象无形 ——赏读赵 ...
查看: 4892|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散文时时评之五十三】悲悯情怀,大象无形 ——赏读赵化鲁《廊庑下的精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1-10-28 11: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悲悯情怀,大象无形

    ——赏读赵化鲁《廊庑下的精灵》    

文/ 暮雪
       读赵化鲁老师的文章已久,感触最深的是其文笔的典雅婉约,语言的含蓄凝练,古典诗词功底的深厚。最打动我的不仅于此,更多的是作者笔下无处不在的真情。曼妙的儿女之情,真挚感人的师生情,舐犊情深的父女之情……娓娓道来,让人怦然心动。
   
   《廊庑下的精灵》一文,作者以淡淡笔触,回顾了从青春求学的意气风发到大学后事业的艰难,一路的痛苦与磨难,通过一幅最常见的生活场景展现。面对“廊庑下一只麻雀的轻灵舞动”,生出无限感慨,用超然审美的态度,面对生活的苦难,从而超越现实名利的羁绊,获得达观淡定的人生态度。
     “这是一个别致而遥远的所在。”作者简洁的开头,看似无心,其实有意。然后,笔下一转:“
那一年初中毕业,不明事理的我报考了中专。偏居乡下的父母,无门路去走动,中专自然是去不了的,尽管我的成绩列全县前几名。到县教育局象征性地探问了一下,骑自行车的父亲,便载着他自以为很争气的儿子,到离县城20多里的一所乡镇高中报到。
      按我的成绩,考入县城高中是绰绰有余的。只因为报了根本走不了的中专,于是我被县城高中“漏下”,录进了乡镇高中。命运的阴错阳差,我没有觉出什么异样。在父亲的母校,我度过了难忘的三年高中时光。期间,在县城高中就读的邻家女孩,周末回来必然会和我言说一番就读校园里的有趣人事,在互通有无中,一任时光悄然流逝。”
  


     初读第一段文字,感觉突兀,好像和文章的开头有些不相干,这样的描写,貌似散漫,实则别具匠心。一篇好的文章,从谋篇到布局,从语言到风格,总要寻得自己特色,不落俗套。散文难写,写作如果抛离主题,任意发挥,天马行空,散的一塌糊涂,大概读者读了也会不知所云,更不要说被打动。
     作者缓缓讲述当年高中的求学生涯,带着一丝无奈和忧伤。其中有对命运无常的感慨,有对青春梦想的懵懂,有对儿时伙伴的追忆,最后笔者提到“邻家女孩”“就读的校园”,心情从沉闷一下转为温馨,实则更为情节的展开做了一次很好的伏笔。
    “师范院校毕业,也曾想过到县城高中教书。我当年的高中班主任王老师,已经调入县城高中担任了领导,他一番实事求是的分析,让我断了进城上班的念想。是啊,无权无势的农家孩子,还奢望什么成为“城里人”?端上公家饭碗就不错了,知足吧你!
     偶尔到城里来,县城高中的大门巍峨。进出校门的年轻或年老的脸庞,在我眼里说不上神圣,但总有几份陌生和恍惚。到昔日的乡镇高中任教,一晃三年。抓住一个机会,北上省城进修与漂泊数年后,几经周折,我最终成为县城高中的一员。无缘在此就读,最初上班又与之擦肩而过,不想年届而立时跻身其中,竟然谋得一席教职。抚今追昔,不知今夕何夕!”

     命运无常,人生沧桑,几多波折,作者从农家小子跃出龙门,端上公家饭,只是离真正的城市生活相差甚远。在此,“县城高中”应是作者一种对城市身份尴尬的形象表达。终于经过坎坎坷坷,而立之年,真正获得城市身份的认可,在心向往之的“县城高中”谋得职位,安心从教。只是有些,只恐无可奈何花落去,怅然若失间,作者发出感叹:“抚今追昔,不知今夕何夕”!
   
“说老实话,我没有做好准备。不经意间,与我之心仪便撞了个满怀。
     前日,走过廊腰缦回的贡院外围,一只鸟雀在前面挡住了去路。此刻,远处小亭下,是三俩静读的学子;草坪和花圃,营造着静谧;鸟雀没有因我的走近而惊悸,它依然故我,甚至还与我片刻对视。在我思忖等候还是绕行的时候,它突然自顾自地盘旋而起,却又不走远,把附近的一丛翠竹,摇曳得风姿绰约。麻雀,抑或燕子,我没去细想。飞舞眼前的精灵,无论是唐人笔下的“旧时王谢堂前燕”,还是庄子的“蓬间雀”,都和我有几分生疏。”

      文章细腻地描写了校园生活。寂静的空间,苦学的学子,“廊庑下一只鸟雀”出现,一只鸟雀自由的舞动,吸引了作者,也吸引了读者!作者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读者心动之余,更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弥漫其中!
     “
真的,我没有想到会与之相遇,当然它怎么想我也无由揣测。只见它腾挪起伏,怡然自得,把自我的生命演绎出精彩。鸟雀是欢愉的,它的欢愉也感染了我。鸟雀没有悲欢吗?或者它已参透了一切,翩然起舞,化忧伤于无形?有人或许会以责任感的神圣,来为自己的沉重自诩。殊不知,这里曾经出过一个最有资格谈论责任的先贤。流寓曲沃的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顾亭林先生,相传在此著述讲学,而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惊天呐喊,就吟成于这个幽静寂寥的晋南一隅。
      在校园的一角,“顾炎武讲学处”的碑石醒目。历史的真实与民间的流传或有距离,当我每每顾瞻前贤或许驻足的故地,内心的肃穆和庄严便不能自抑。客死于沃地的亭林先生,把生命最后一缕慧光,播洒在绛山沃泉。其忧时济世的爱国情怀,横亘时空,无保留地浸润了远山近水。”

      在深深的感染中,作者终于生出几多感慨:“鸟雀没有悲欢吗?或者它已参透了一切,翩然起舞,化忧伤于无形?”鸟雀没有人的灵性,便也没有了人世俗中的烦恼,我歌我舞,自得其乐!笔者笔锋一转,写到曾经在此栖居的明代大学者——顾炎武,我等凡夫俗子的所谓责任沉重等等,在先哲面前,又何须道哉?不提也罢。先生的精神却源远流长,传承至今!
       “当年邻家女孩的讲述,给了我这所校园最初的朦胧印记。而今,客居京城的她,音讯阙无。“每依北斗望京华”是老杜的固执,“潮打空城寂寞回”是梦得的感喟。廊庑下神奇的精灵,给了我感动,赐予我宁静。素常的悲戚,在鸟雀的影子里,飘忽至虚无。十余年寄身于此,直到今天,我才学会端详鸟雀的悠然,岂不愧哉?”  

      邻家女孩,已经音讯全无,青春的记忆一去不返,徒留怅惘!作者人到中年,经历风雨,终于有了宠辱不惊,淡泊宁静的心态。“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不由让人想起苏轼的词,意境与作者大约如出一辙。
    “一岁一枯荣的草木,遥远的前贤,熟悉又复陌生的人事,伴着廊庑下如约出现的鸟雀,把我的心绪牵向了茫然的久远。。。。。”
     淡定的现在,对生活深刻的感悟,又是经历过多少妥协和挣扎才有了今日的心境?一切自不必明言。读者却在作者貌似平静的叙述中,获得了情感的共鸣!整篇文章,作者一直试图用女孩、鸟雀来舒缓文中的压抑,但还是感觉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感伤隐藏在文字背面。“情多哀思”,“以悲为美”带给读者的是难得的审美快感和愉悦。
     “创作的时候,应融入深厚的思想感情,而在表达的时候,这种情感愈是飘渺无端,不留痕迹,具有的渗透性愈强,则作品的艺术性就愈高,”读到一位名家论唐宋词审美谈,专门论及,读作者的这篇文章,深有同感。真正打动人心的文字,一定是自己心灵发出的声音。

     周国平先生说:“文学是心灵生活的一种方式。一个人认真地倾听自己灵魂中的声音,为它寻找语言的表达,这就已经是文学了。”诚哉斯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1-10-28 11:04 |只看该作者
廊庑下的精灵

文/赵化鲁

这是一个别致而遥远的所在。

那一年初中毕业,不明事理的我报考了中专。偏居乡下的父母,无门路去走动,中专自然是去不了的,尽管我的成绩列全县前几名。到县教育局象征性地探问了一下,骑自行车的父亲,便载着他自以为很争气的儿子,到离县城20多里的一所乡镇高中报到。

按我的成绩,考入县城高中是绰绰有余的。只因为报了根本走不了的中专,于是我被县城高中“漏下”,录进了乡镇高中。命运的阴错阳差,我没有觉出什么异样。在父亲的母校,我度过了难忘的三年高中时光。期间,在县城高中就读的邻家女孩,周末回来必然会和我言说一番就读校园里的有趣人事,在互通有无中,一任时光悄然流逝。

师范院校毕业,也曾想过到县城高中教书。我当年的高中班主任,已经调入县城高中担任了领导,他一番实事求是的分析,让我断了进城上班的念想。是啊,无权无势的农家孩子,还奢望什么成为“城里人”?端上公家饭碗就不错了,知足吧你!

偶尔到城里来,县城高中的大门巍峨。进出校门的年轻或年老的脸庞,在我眼里说不上神圣,但总有几份陌生和恍惚。到昔日的乡镇高中任教,一晃三年。抓住一个机会,北上省城进修与漂泊数年后,几经周折,我最终成为县城高中的一员。无缘在此就读,最初上班又与之擦肩而过,不想年届而立时跻身其中,竟然谋得一席教职。抚今追昔,不知今夕何夕!

说老实话,我没有做好准备。不经意间,与我之心仪便撞了个满怀。

前日,走过廊腰缦回的贡院外围,一只鸟雀在前面挡住了去路。此刻,远处小亭下,是三俩静读的学子;草坪和花圃,营造着静谧;鸟雀没有因我的走近而惊悸,它依然故我,甚至还与我片刻对视。在我思忖等候还是绕行的时候,它突然自顾自地盘旋而起,却又不走远,把附近的一丛翠竹,摇曳得风姿绰约。麻雀,抑或燕子,我没去细想。飞舞眼前的精灵,无论是唐人笔下的“旧时王谢堂前燕”,还是庄子的“蓬间雀”,都和我有几份生疏。

真的,我没有想到会与之相遇,当然它怎么想我也无由揣测。只见它腾挪起伏,怡然自得,把自我的生命演绎出精彩。鸟雀是欢愉的,它的欢愉也感染了我。鸟雀没有悲欢吗?或者它已参透了一切,翩然起舞,化忧伤于无形?有人或许会以责任感的神圣,来为自己的沉重自诩。殊不知,这里曾经出过一个最有资格谈论责任的先贤。流寓曲沃的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顾亭林先生,相传在此著述讲学,而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惊天呐喊,就吟成于这个幽静寂寥的晋南一隅。

在校园的一角,“顾炎武讲学处”的碑石醒目。历史的真实与民间的流传或有距离,当我每每顾瞻前贤或许驻足的故地,内心的肃穆和庄严便不能自抑。客死于沃地的亭林先生,把生命最后一缕慧光,播洒在绛山沃泉。其忧时济世的爱国情怀,横亘时空,无保留地浸润了远山近水。

当年邻家女孩的讲述,给了我这所校园最初的朦胧印记。而今,客居京城的她,音讯阙无。“每依北斗望京华”是老杜的固执,“潮打空城寂寞回”是梦得的感喟。廊庑下神奇的精灵,给了我感动,赐予我宁静。素常的悲戚,在鸟雀的影子里,飘忽至虚无。十余年寄身于此,直到今天,我才学会端详鸟雀的悠然,岂不愧哉?

一岁一枯荣的草木,遥远的前贤,熟悉又复陌生的人事,伴着廊庑下如约出现的鸟雀,把我的心绪牵向了茫然的久远……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1-10-28 12:31 |只看该作者
这个发过,重发充数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1-10-28 13:08 |只看该作者
暮雪啊,这样的点评我不会写啊,我只会写诗歌的点评,因为关于散文的写法,我根本不太懂,我以为散文是一个很包容的空间,就是除掉诗歌,小说以外所有的体裁都叫散文,当然我们把杂文剔除去以后,剩下的体裁作为散文,所以散是很散了,每个人的写法我确实不敢说好不好,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10-28 15:30 |只看该作者
暮雪啊,这样的点评我不会写啊,我只会写诗歌的点评,因为关于散文的写法,我根本不太懂,我以为散文是一个 ...
知母 发表于 2011-10-28 13:08



    知母哈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10-28 15:30 |只看该作者
其实只要写出自己的感觉就行,文字令你共鸣的地方,我这样想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10-29 16:53 |只看该作者
暮雪的评,渐入佳境!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10-30 09:14 |只看该作者
赵化鲁《廊庑下的精灵》写得感人,雪的感悟也深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10-30 16:48 |只看该作者
我坚持相信:认真评一篇文字的过程,便是我们走近作者心灵的过程。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10-31 20:09 |只看该作者
我坚持相信:认真评一篇文字的过程,便是我们走近作者心灵的过程。
一米幸福 发表于 2011-10-30 16:48



   也只有走近作者的心灵,你才能写出真正的评语。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2-3-18 03:22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上各位好朋友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3-23 06:37 |只看该作者
只有走进作者的内心,才能精准地触摸到文字的内核,佳作精评一并欣赏,问好两位好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