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梦m 于 2012-5-7 11:58 编辑
隔代亲情底片——祖孙三代的童年
妈妈打电话来说儿子拉肚子了,尽管已经很小心很轻微的擦拭,可他的小屁股还是破皮了,一碰就疼的哇哇哭,想直接用水洗,可沾了水也哭,还是疼。平时很黏奶奶的,这会儿只喊着妈妈,妈妈,老人的话匣子打开,一时止不住的,我耐心的听着,心里还是带着一份愧疚,妈妈年龄都这么大了,没有享到我的福,还要帮我带孩子,而我这个儿子又实在不消停,妈妈的小手指为他折断过,现在都伸不直了,常年的抱他,腰也伸不直了。
有时想想还蛮有宿命安排的感觉,父亲,我,还有我的儿子,小时候都在奶奶的身边生活过。彼此那悠悠的儿时岁月,犹如沉在心底灰暗的老底片,经由鲜活的显影能量,会一次次清晰起来。
爷爷曾经跟我说过一个故事:太奶奶走了之后,一天晚饭后,父亲还是很习惯的走向太奶奶住的小屋,爷爷叫住他,问你去干嘛?回答说回去睡觉。奶奶赶紧跑过去,把他拉回来,这时醒悟过来的父亲已经挣扎着泣不成声。
父亲的饮食习惯也很受太奶奶的影响,如果他做菜,哪怕是炒青菜都喜欢放酱油,因为小时候太奶奶的菜里都放酱油的,很好吃。我喜欢吃白煮的东西,妈妈做菜的话荤菜就会做两份,一份白煮,一份红烧,我和父亲各得其所。
如果说在父亲的底片上显影的是他在他奶奶那里享受到的暖暖温情的暖色系列,那么我的底片上显影的是我在我的爷爷奶奶那里享受到的严厉的管制散发的清冽冷色系。
我是因为上学的缘故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那时他们在乡下的小学教书,极其刻苦认真的工作。对我的学习生活自然也是严格管教。在那所荒郊野外的破落小学校里,爷爷的习惯是听完一回评弹开始吃晚饭,我无处可去,又饥肠辘辘,菜做好了也不能偷吃。被迫听着收音机里依依呀呀的唱,感觉像是遇到个唠叨的妇人,在拿腔作调的说个不停,越听越烦,只有她走了,才轮到我吃那美味的红烧肉。所以,在条件反射下,往后的日子里我一直不允许评弹在我的生活中出现。
一直以来我几乎没有吃零食的习惯,这也是小时候的经历产生的逆反。有一次,有个老师请客吃晚饭,给了我很多糖果,我很开心的想可以慢慢吃很长时间了,可回家后奶奶就诱逼我把糖果拿出来,说是帮着保管,以后慢慢吃,我很不情愿的拿出来,以后就没再去拿过,后来糖要融了,奶奶开始催促说快点吃快点吃,哼,我才不吃呢。还有一次,我只是在那个零食摊前看了几眼,就招来了爷爷的一顿呵斥,以后我就对那些零食敬而远之了。
那时候爷爷还滥用权力,在课堂上发动其他同学批评我,并让我检讨自己,令我很是难堪……今天想来,毕竟身体里流淌的血液是相同的,小时候经受的严格管教,不爽的只是当时,在更长的时间段里是受益的。爷爷奶奶的恪职,认真,严格的态度,潜移默化中深深影响了我。
我还认真的学唱军港之夜,为的是可以在父亲周末来接我回去的路上大声唱出来。八六年左右的乡下,女孩子的头发里还有虱子,害的妈妈见我回家就赶紧帮我蓖头,捉到一个,就用指甲捻,有清脆的声音传出。那个时候还有蛔虫,据说看脸色就能看出来,我时常被妈妈硬逼着吃那种味道怪怪的打虫的宝塔糖。
我一直羡慕自己的儿子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数得着的贤淑女性身边长大。儿子小时候我带过段时间,可小家伙白天睡足了,晚上过了十二点精神特好,不是玩就是哭,弄得我们两个人都没办法睡了,显得很憔悴,妈妈见了心疼,就抱过去她带了,后来老婆工作上一心想干出点名堂,妈妈就一直带着,孩子干净,懂事,在家里无忧无虑的玩耍,我也不想去帮他报什么兴趣班之类的,健康成长就好。也许他长大后,这段底片会成为他最开心最珍惜的平和温暖的天然色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