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素颜的荷 于 2012-4-26 14:56 编辑
六一儿童节那天,儿子一大早就挺兴奋的,破天荒六点钟就醒来了。 老师允许他们带零食,允许他们疯闹,头一天还透出话来说停课一天,更让人兴奋的是老师不留作业。 哈哈哈,儿子张狂地仰天大笑三声。我看他真是乐疯了。 中午,小伙子满头大汗地闯进屋来,进门就喊:“妈妈,我在联欢会上表演了一场武松打虎的好戏!”说着,做了一个攥拳下砸的动作。 我边收拾饭桌边问:“你们班里举行联欢会了?当真一节课也没上?” “喔,前三节都上课了。最后一节老师让我们随便出节目。哈哈,太有意思了!”儿子张大嘴巴,夸张地笑了两声,把我也逗笑了。你看孩子多容易满足啊,老师提前说好停课一天,到头来却出尔反尔,可小孩子丝毫不计较,该怎么乐还怎么乐! 我正准备问他演谁,儿子早沉不住气了。他托托眼镜框眉毛上挑,骄傲地说:“我,演武松;于是豪,演店老板;李丫程,演老虎!” 我呵呵直笑,问:“你演武松?哟,一定很有趣!” 儿子一听我问更带劲儿。左勾拳右勾拳,他耸着双肩犟起鼻头,练起了勾拳。“我一拳一拳又一拳,打得那叫过瘾啊!” 我忍住笑问:“还来真格的呀?真朝李丫程身上打了?”我暗想,孩子们不会假戏真做吧? “哪儿啊?我左打他右闪,我右打他左闪,把全班同学快笑死了。我打得那个爽啊!李丫程这只白垩大虎可是真禁打!”他崇拜地看着他那小拳头,然后继续练勾拳。哎呦,小家伙还真以为他是武松呐! “象征性地打几拳,表现出武松的威风还不就行了?你还当真一个劲儿地打?”想象着儿子在联欢会上打虎的精彩一幕,我哈哈大笑。 “当然,就得一个劲儿地打。书上写着呢,武松打了整整五十七拳才把老虎打死的。李丫程跟我提前早商量好的:当我数到五十七时他立马倒下。” 紧接着他摇摇晃晃、趔趔趄趄做倒地之状,这可笑得人半死。我的下巴都快笑掉了。可我这人有吹毛求疵的毛病,总觉得这欢乐的表演中好似欠缺什么。寻思半刻,我悟出:对,伎俩,他们欠缺表演伎俩!于是我决定和盘托出我的见解,藉此煞煞儿子的威风。 “孩子,这个时候你可以灵活一些。既让同学们看见你们演得逼真,又得考虑着如何节省时间。比如,你数数时,不要真一拳一拳从一数到五十七;你可以跟李丫程商量好,夸张地数前面的七八拳,接下来你只要表演架式和哑剧就可以了,最后关头再喘息着喊出‘五十五、五十六、五十七’,李丫程接着哐当倒下。这样是不是更精彩呢?” 儿子看着我,嘿嘿嘿地笑。蛮以为他笑过后会赞许地点头称是,不料他猛然杀了个回马枪,立时灭了我的锐气和威风。他正色地望着我,说:“妈妈,你错了!大错特错了!” “怎么错了呢?”我大为纳闷。事后诸葛亮,毕竟也是诸葛亮哎,我提出的建议还没那么馊吧?! 儿子小大人一般冲我耐心解释:“错有三个原因。一,这个小品是我们三个人提前商量好的,如果表演时随便改动,是对李丫程和于是豪的不尊重;二,武松打虎关键就在打上,怎么就三下两下打两拳就能把老虎打死的呢?三,妈妈你这种做法是弄虚作假,同学们的眼睛可是雪亮的,用这种打虎的架势糊弄过去,大家看了一定会指责我们的。我们可不想演砸!” 他掰着手指一一历数我的建议之不妥,听得我一愣一愣的,脑门儿上的汗差点儿抖落下一地。这样说来,用大人之心度小孩儿之腹注定是失策之举!嘁哩喀喳大刀阔斧把自由自在生长的青松林砍得齐刷刷地整齐划一,未必就是公认的美。我这做妈妈的也真是,孩子好容易偷闲欢乐一下,何必在表演技巧上较劲、动心眼呢? 想罢,我轻轻捏一捏儿子的小脸蛋,佯装怒颜说:“好呀好呀,你这小家伙!啥时候学会儿跟妈妈论一二三啦?” 说着话,我变戏法似地把一盘烤鸡端上了桌。“武松他妈早就知道武松成功打死一只白垩打虎,所以特意跑到田间地头抓来一只田鸡,又专门烤得香喷喷的,就等武松回来大吃一顿呢!” 弥漫在腾腾袅袅升腾的饭香里,母子二人顶头而笑。 携子同行,与子同乐,真乃人生旅途中一大幸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