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家有翠竹 于 2012-3-11 23:00 编辑
在邹平,如果有人走进一座宅院,张口即赞叹道:“呀!好一片竹子!”那十有八九是来到了我的家。 我家的老宅有前后三个院落,前面的院子是父母生活起居的地方,后院的屋子是父亲看书写字的书房,而中间的庭院除甬道外,竟生长着一院子的竹子,并无别的植物。这片竹子是我自一九九四年始在家种植的,经过十几年的繁衍,已经蔚然成林。成片的竹子在北方并不多见,所以很多人见过后,总要露出艳羡的目光。 每年五、六月份,几场春雨过后,湿润的竹林里就会悄悄钻出很多嫩竹笋,它们生长得很快,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十多天过后,竹笋已经长到四五米高,可这时候它们还是羞涩得不肯吐露一片叶子;又过了几天,笋皮慢慢枯黄、脱落,露出嫩绿的竹竿,竹竿表面是一层白霜,轻轻抹去,才露出绿莹莹的本色;这种绿不是树叶那样的墨绿,浓艳而生涩,实在像是少女的皮肤,水灵灵轻弹可破,并且绿得沁人心脾,由此可知,“翠竹”的“翠”字真是非常贴切的修饰;它们接着会从每个竹节发出新的枝叶,慢慢地舒展开来,又几天过去,终于长成一棵棵婆娑多姿、亭亭玉立的竹子。看着竹子从吐笋到长成,真是令人激动的事,每年我都会仔细数算又长出了多少棵新竹,也注视着每棵竹子的成长经历。 竹子是根生植物,它们的根(竹鞭)在地下盘根错节,相互缠绕,不分你我。竹鞭是竹子的繁殖器官,它们贴着地皮生长,执着而有韧性,竹笋都是从竹鞭上生出的。为了向四面繁衍,它会把水泥地面拱得呲牙咧嘴,并在它愿意的地方生出一棵新竹,如果不喜欢,它又会重新潜入地下,寻找新的地点,甚至可以穿越院墙的石头基础,跑到别人家去。我们听说过“隔墙偷竹”的故事,看来是合情合理的事情。新竹年年有,但我观察了这么多年,仍没有摸清生出新竹的规律,也只有这样,它们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突然就冒出几棵清爽爽、翠生生的竹子。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竹子是一种多么富有灵性的植物呀! 竹子四季常绿,岁寒不凋,在严冬时节仍然枝繁叶茂,可以避风挡寒,这竟引来了过冬的小鸟。每到冬季,傍晚时候,成群结队的麻雀、斑鸠就会在我家附近的高树上叽叽喳喳,它们兴致都很高,总有说不完的故事。天一擦黑,它们就纷纷落在密密的竹林里,仍旧吵个不休,直到很晚了,才会慢慢静下来。刚开始,家里人走动时,它们还会害怕地“扑楞楞”一阵散去,时间长了,它们觉得并没有什么危险,也就大大咧咧地住下了,再也不怕人,甚至有人故意喊几声,它们也不会飞走。第二天早晨,进行完例行的清晨大合唱后才四散飞去,一个白天也不见踪影。整个冬天都是这样,下雪的时候鸟儿更多。翠绿的竹子和飞来飞去的小鸟,与寒冬的基色和寂静形成反差,只有在这儿我们还会看到勃勃生机。在寒冷的季节,这般景象总能给人带来温馨的感觉。 我家的竹子吸引了很多人赞许和羡慕的目光,他们也是喜欢得不得了,就想方设法移栽,当然这首先要经过我父亲的同意。我父亲有一份别样的爱竹情怀,每年春节写下的都是和竹子有关的春联,或是“竹疏烟补密,梅瘦雪添肥”,或是“竹因虚受益,鹤以静延年”。在看护竹子方面,他更是吝啬,从不轻易许给人家。一些人因此碰过钉子,也有些人为此得到惊喜,实在难缠的,就刨几根竹鞭敷衍他们。朋友们先后移植到滨州、淄博等地,在附近也有很多,但他们反馈回来的信息是,竹子生长得并不茂盛,老叶渐渐凋落,新竹又瘦又小,几年过后,仍是矮矮的一丛。他们都说是水土不服,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我想,这样有灵性的植物真的需要一个有灵气的地方安家落户,否则真是对不住它们。 我喜欢竹子,以至有些自私。这几年断断续续有些竹子穿过院墙在邻居家生长,从空间上人家拥有所有权,但我的潜意识一直认为那还是我家的私有财产,觉得院墙内外的竹子并没有什么区别,于是我会带着这种自私的心态去看护它们,希望它们一样长得很好,也担心小孩子们会不会把它们伤害,甚至想找个借口再移栽回我家里的空地上。当听到一位邻居扬言,要在来年伐竹做蚊帐杆时,心里更是一阵“唏嘘”不已。 植物是有灵性的,所以古人留下了“梅妻鹤子”的美丽传说。竹子历来都是文人墨客们的珍爱,他们之间真是有种惺惺相惜的情感交流。如果说迎霜斗寒的青松翠柏代表着英雄豪杰的形象,是植物中的壮士,那么清雅、恬静、不事张扬的竹子就恰似文人墨客俊秀、飘逸的身影,则是植物中的君子。书法家们喜欢写“种竹类培佳子弟,拥书权拜小诸侯”,画家们喜欢画墨竹瘦石、风雨潇潇,诗人们写竹的诗更是不可胜数。古诗咏竹曰: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还虚心,古人借物言志,更有一种在竹子身上赋予的自恋。竹子还有竹君、墨君、潇潇、绿云等别号,文人墨客爱竹的情愫已经发挥到极致。从风水学上看,竹子又是一种吉祥之物,民间自古就有“竹报平安”的说法,庭院里培植一丛翠竹,不仅从视觉上让我们赏心悦目,也给予我们极大的精神慰籍。 翠竹最是有情物,岂可一日无此君。那一院子的翠竹呀,是我心中永远的骄傲和牵挂,时常在我心头萦绕的是它们的修身纤影。我爱竹子——拥有此物,夫复何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