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洛阳凯凯 于 2012-6-15 09:47 编辑
有时候我真的很想怀念一下那些北京城里被我紧盯不放、最终驾鹤西归乘风而去的一个个小饭店————因为我选择他们、追随它们都是很有些原因的。而且那里都代表着我在北京这几年里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朋友,不同的酒醉、不同的故事————可是我感觉照着目前的势头,被我盯上、然后被我怀念的饭店很可能还要继续增加,不如最后等到凑够一百单八将时,写成一本遗臭万年的传世名著岂不是更好?!
无奈这两天在QQ里老是有人问我“你帖子里推荐的那个饭店找不到呀?!”————我只能轮流告诉大家————“关门了”、“也关门了”、“早关门了”————掐指算来,北京城里凡是被我发帖推荐过的饭店,已经只有硕果仅存的那么一两家了(人品问题?)。
于是我就动起了笔,赶个时髦,就叫“第一季”好吗————我估摸着凑齐第二季、第三季的应该没什么问题————
最早被我中意的是五棵松南边太平路上的一家小店————那时候我刚到北京,刚开始有了新的朋友,生活也才刚开始有了一些秩序,于是在一个夏天的夜晚我邀请两个在此间帮助过我的朋友去小坐一下,喝喝啤酒。当时我好像一下子就找到了那种在来京、行李、落脚之间已经久违的感觉————马路牙子、大槐树下,水煮的花生毛豆、三块钱的扎啤、不贵的凉菜,甚至还包括解决啤酒后顾之忧的街头公厕,都让我在陌生的环境里忽然感觉到了一种亲切。
之后,我又去过两次————直到后来当我想请更多的朋友来喝啤酒的时候,忽然发现小店关门了!我当时仅仅在奇怪————生意一直不错呀?夏天是卖啤酒的好季节呀?!怎么会关门呢?!
和朋友悻悻而归的路上,我在寻找新馆子的同时一头雾水————不过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在五棵松附近被我害死的第二家饭店位于万寿路西街附近的一条南北向小胡同里————饭店名字叫“阿禾烤吧”。
第一次去那里喝酒确实非常曲折、非常有“缘分”(这饭店挺倒霉的)————先是打算去老谷串吧,后来发现里面人声鼎沸,属于面对面都需要发短信的感觉————于是去了另一家饭店。到了那家饭店的二楼已经看到我们准备坐下的桌子了————忽然电路故障,灯全灭了!于是摸黑下楼!
在晕打误撞之间,我看到了这家挺安静挺整齐的小店————现在想想,这个饭店要倒霉真是挡不住,刚才那家店为了躲着我,把他妈电闸都拉了! 阿禾烤吧其实真的很不错————架着铁板顾客自己翻炒那些腌制好的肉类和蔬菜,凉菜也很有特色。再加上店里的安静和小资氛围,以及门口来来往往的灯光人影,很适合我这种喝点啤酒醉眼迷离的选手。
虽然这话我只敢说给自己听,但是我还是要说————这家饭店的味道真的不错!
记得我每次去最喜欢的就是三样————烤(其实不如说是热炒)牛心顶、烤牛肚,还有我自己发明的凉菜————莜面拌土豆丝!腌制好的牛心顶在我们的铁板锅里翻炒一阵,口感和味道简直是登峰造极,又脆又嫩又厚实。牛肚自不必说,好味道好口感加上我的牛肚情节,那就是经常梦寐以求的实至名归了。莜面拌土豆丝的出世,是因为第一次去的最后,莜面和土豆丝都不多了我们还想吃,于是我就让老板把它们放在一起搅拌调味————没想到后来成了我的保留项目。
我的很多朋友都来过这个店————记得当时还每次都可以按照上次的返券打电话过去预定窗口的、或者能坐下6个人的桌子————朋友们也反映很好,味道好、环境好,服务家常,啤酒便宜————后来再去干脆让老板给我们烤好,省的架着一口锅耽误大家举杯言欢。
后来,我发现原本还偶尔和我们一起喝酒划拳的开朗老板似乎有些愁眉不展的样子,经常是面露难色,说话也是有一搭没一搭————
再后来,就是一个紧锁的大门和停业转让的招牌把我和几个朋友直接拒在了黑夜之中————后来我离开了五棵松(最近再去觉得那边的餐饮业又有些逐渐回暖的迹象),开始在二环里面活动。
二环里面第一个被我害死的,是安定门附近的7280串吧。
在那里,其实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就在我们踢球的地方旁边,于是球队的朋友们每次吃饭都在这里————把两个包间之间的幕门拉开,摆起一长排的桌子,几十双手举着瓶子、杯子、瓷碗(杯子不够)一起碰杯、然后仰首痛饮的感觉至今想起来还是眼圈发热————说实话,我们球队的水平一般,但是这种卓尔不群的喝酒方式还是招来了一些有识之士,而且也挽留住了一些不怎么踢球直接来喝酒的铁杆“队员”————例如DEMON。
这一家的东西我比较喜欢烧烤,东北人开的,烤的种类非常之多————当然,依然没有见到家乡的烤鲶鱼。但是烤小腰、烤鸡脖、烤板筋之类的都是我的最爱,烤蔬菜的种类也不少,比如DEMON同学热爱的烤大蒜。啤酒依然是不贵(这似乎是这些饭店倒霉的一个共同原因)————为了控制A费和酒量,每次我们的队长大卫只能事先给老板定量————人数(男女都算)乘以五,喝完谁再要也不给(否则另给的不付帐)。 顺理成章,这里成了我的定点饭店,在这里招待了一些朋友,最成功的是招待了我的大学同学。将近十个人吧,居然都自己摸到地方了————最令我难忘的是临走一个同学的老婆握着我的手说————“要是吃凉菜热菜的我就不来了,我就是听说烤串我才来的!”————音容犹在,现在想起来都眼泪哗哗的。
DEMON同学于是也把这里当成了定点————而且这里位置居中,交通停车都方便,居然成了他们大学同学的聚集地————甚至也开始发生一些熟人们不期而遇的欢快。
后来————经过一个冬歇之后,我们球队的活动地点有所变化,除了个人前往之外,去7280的次数逐渐少了———— 直到有一次介绍我和DEMON认识的YUAN来到北京,想和大家一起回到7280再去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痛饮一场的时候,我们一帮人站在门口傻眼了————停业关门!
不过很快,我就找到了另一个定点的饭店————新街口南侧裕德胡同里的小店,名字————忘了。
来到这里纯属偶然————本来是要去胡同里的洛阳市驻京办给一个朋友送行的,结果我去早了————背着一大包踢球的衣服和鞋子,溜达到了这里,看见了水煮花生毛豆,看见了大槐树下干净的门脸,看见了有人在喝着啤酒吃烤串————于是打算在这里歇歇脚。
后来在这里我简直愉快到了不想去给朋友送行的天地————有些杂草的房梁墁坡,有些懒惰的大花猫,有些时间停滞的胡同人生,有些恍若隔世的悠闲清净,还有些小滋小味的啤酒凉菜————让我回去后,直接痛痛快快地写了一篇《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帖子作为这个“重大发现”的纪念。
这里和我上班的地方有公交车直达,所以我经常会和一两位朋友、甚至是自己来这个胡同的路边小坐一下————菜和烤串我觉得都很好,老板也很好————甚至在没有普通燕京只有燕京“本生”的一段时间里,建议我去旁边的小铺子里自己买更加便宜好喝的雪花啤酒。 直到有一天————我约了几位朋友一起去那里“悠闲”的时候,一位早到的朋友电话打了过来————说“没找到呀,好象胡同口找不到了!”
怎么可能连胡同口都失踪呢?我觉得这个朋友真笨呀!
到了那里我才发现————原来新街口南侧拆迁扩路————把胡同口都用施工的铁皮墙给围了起来。
“你说的饭店在哪儿————”大家问我。
“就在那儿————你们看,就是那几个推土机来回突突的那个地方————”我觉得眼前的情景真他妈惨烈呀!
二环里面第三个比较重要的、被我害死的饭店是曾经小有名气的“百味烤道”。
这里的味道不用多说,如果大家去百度一下“北京八大特色小吃”没准还能发现某人当年发的帖子————环境很有特色(我曾经在店里拍过照片发了帖子),小店开的也蛮有个性。
没想到,这家店成了随后一个关门系列的开始———— 第一次去百味烤道,是送别一位据说要离开北京的哥们,让我很心疼地花了四五百块(结果大家送了几顿也没把他送走现在还经常出没,因为大家都找他索要饭钱于是去长春躲了数月号称又回来了)————从特色的湖北凉菜开始,到后来另有一点风味的烧烤,直到麻辣得还算过瘾的热菜————我都在心疼啤酒貌似有些不那么便宜————关键是这些人吃饭是不怎么品味道只会消耗啤酒,钱花的冤枉。
由于这里的环境比较特色,气质也还算讲究,就成了我新的“定点”————对于一些非地摊型选手和一些不适合坐着马扎在路边吃烤串的聚会,我都会选择这里————吃完喝完逛逛后海,还是相当的不错————而且自打把它划入后海的势力范围之后,我觉得啤酒还是挺便宜的。 后来————当然是又黄了! 这一次,大门紧锁————门口的我等没有丝毫的惊慌失措————在多年的、屡次的措手不及之后,我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如果掐指一算这个饭店已经去的时间不短了,组织吃饭前,我会在网上找一下附近还有那些饭店可以作为候补。
于是————我很有经验有条不紊地组织大家到了街对面的“兔子头、鸭下巴”。
我好象介绍过太多次这个饭店,嘴说的、写帖子发出来的、拍照的,真是说不尽我对它的感觉————
凡是来过这里的朋友,只要是爱喝酒的,都对这里赞不绝口————DEMON同学虽然对兔子头的新鲜程度和厨师起伏过大(连我这嘴都能感觉得到!)的烹饪状态颇有微词,但是也着实没少去。 从“百味烤道”时代刚刚过度出来的我,很快就被这里的环境迷住了————坐在胡同尽头一片干净平整、大树参天的空地上,支个桌子喝着啤酒,看着那些游玩后海和恭王府的旅游团队偶尔出现,感觉到自己有一种别人都会羡慕的悠闲。入夜之后,由于背后军事禁区的存在和后海周围的整体氛围,格外的安静闲适。
麻辣的兔子头,下酒的鸭下巴,美好无比的夜晚和胡同口,最美丽的夜景我觉得也不过如此————
后来,和老板成了朋友,逢年过节还发个短信什么的————又一次的午后,我招待一位来北京的大学同学,我们踢完了球,从中午在这里一直坐到傍晚————慵懒斜照的阳光暖洋洋地洒在我们的桌子上,靠着椅背的我们淋漓着啤酒的冰爽浇灌着我们共同沉浸的话题————
再后来————在我和球队的朋友们打算在兔子头这里再次接待YUAN的时候————那个怎么也送不走的哥们先到了地方,电话打过来说兔子头“又关门了,怎么办?!”
于是,在“百味烤道”的倒闭开创了“兔子头”时代之后,“兔子头”的倒闭让我迎来了不远处的另一家饭店————后海老砂锅。
写到这个时候,我已经不忍心再评论后海老砂锅了————原因很简单,毕竟人家现在还营业得好好的———— 临时只能想起来这些了————上述的这些地方也都算是给我的记忆比较深刻,坚持的时间比较长的了(妈的兔子头居然没有坚持到第二个夏天让我再去树下坐坐)————至于还有一些可能想不起来的地方,只能当无名英雄了———— 造物弄人、仰天长叹,弹指间被我弄得一个个灰飞烟灭的小本生意们如今都已是过眼云烟和流水落花————不好意思之间扪心回首,发现最让我感到抱歉的是东四7条门牌号为35-1的一家烤串小店————在网上发现,于是下班后和DEMON徒步逛街前往,走到门前发现是个小超市————不对呀?!
于是向街坊打听————方才得知“刚刚关门!” 我当时举目四望寻觅长天,有那么一点不肯过江东的意思,心里对那家烤串店的老板问了一句————“老大,你 TM 不用这么着急关门吧?我对你不过是刚刚听说了一下而已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