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不老拽 于 2012-5-23 00:53 编辑
那些年,我们一起胡思乱想
文/拽
1
当我终于为衣食无忧松口气之后,我发现我突然没了方向。而我的文学情结便在那样一个迷茫的间隙中波涛汹涌般肆虐而来。那些可称为笑靥如花的大好青春,悠忽间便只剩下尾巴。
站在城市的十字街头,茫然四顾,看遍车水马龙,找不到一丝可以慰藉虚华的安静。人便在这样的喧嚣中日渐浮躁起来。于是,躲回家中,寻一片自己的空间,窝在自己的角落,任窗外蝉鸣蛙叫,凭野外鬼哭狼嚎,锁了心事,埋头修行。
2
其实,每次回想曾经路过的青春,那一路上的磕磕绊绊,那一心的特立独行,那半世情愁恩怨,都会引起许久的唏嘘,哪里能如表象中的淡定从容。只是更多时候,会刻意的将记忆加上一把生了锈的旧锁,任凭记忆之外大雨滂沱,却不肯纳任何人进入。
当醒世之心初至时,旁顾四周,才发现,花还是一样的红,树还是一样的绿,而周边的朋友或亲人,却在过去的旧时光里变得或陌生或老去。而自己孑然一身的兀立在十字街头,糟蹋着时光,追不回过往。
3
我不看王小波就如我不看三毛和不愿意同别人穿着一样的裙子招摇过市一样,都是因为不愿随波逐流的与人同的缘故。与三毛不期而遇在她的《拾荒》中,因为我们都曾有过一样的拾荒经历。
当王小波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我最先看到的是新浪网的一个版面:王小波门下走狗。这一波又一波前仆后继的“走狗”们浩大的声势,一下便将我骨子里的那种叛逆之火再次点燃。尽管我并不曾遭遇王小波的文字,但他的气场已然被标榜的堪比鲁迅,在那时这实在让我对这样的盲目崇拜敬而远之。
如今,终于有一整套王小波的著作摆在了床头,我明白,冥冥之中,遭遇王小波必是到了该遇见的时候。
4
蒙燕掌门厚爱,自作主张的给我邮寄了这套王小波全集。虽然我一直在刻意的回避进入王小波的世界,但是,就在我曾经的不经意间,其实已经打开过王小波世界,看到过那个长得像竹竿一样高的痞子在大庭广众之下调戏妇女。他的脚印,像所有男人的人生走向一样,歪歪斜斜的延伸到未来的某一天,然后,戛然而止。
我心里将这套王小波全集称为白皮书。因为这套新版的全集是白色的封皮,另类而刺眼。收到这套白皮书的时候,我正在收拾装备准备去麻城看杜鹃。我算是个珍惜书的人,尽管我会将自己喜爱的书看到残垣断壁般破败的程度,但我绝对不会随意丢弃和送人。这样的情结,在没同燕掌门交流前我是没意识到的。
五一时走亲访友,实在没什么礼物可送,我就将我这些年购买的那些久不把玩或佩带的翡翠转运珠、节节高玉牌及和田玉的佛像挂件和贿赂小朋友用的纯银饰品拿出来送了人,一点都没觉得心疼。而购买和珍藏的这些书,价格并不如那些玩意儿高,但在我心里的价值是完全不同的。那些书或许也像那些小玩意儿一样,被静静的摆放在书柜中或者属于我的地盘的某个角落里,再不会回顾,但我却顶死不舍得送人的。因为,那是我的最爱。
有这样的比较,我还真是不知道原来的我竟然是如此的不堪。所以,在收到燕掌门的赠书时,我是万分感动的,我明白,他是将我最心爱之物送给了我,而这份珍贵,尤其厚重。
必须得承认,我的诚惶诚恐和那受之有愧的感觉让我多么的煎熬,如果他送我的是黄金,我或许都会坦然接受。但是,燕掌门的轻描淡写却以他的宽厚之心打消了我所有的顾虑。他是那种举重若轻的人,谈笑间,送你春风。
5
俗话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曾送过朋友比玫瑰价值高出很多倍的东西,但我的内心却从不曾有丝毫留有余香的欣慰。因为,我明白,我从不曾将自己最心爱之物送人,我之小气,不配留香。
此一时,我正在看布罗代尔所著《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这是一本将文明、物质、经济和文化都涵盖了的有着翔实的资料,严谨的著述态度下写作的著作,抽丝剥茧般的将人类文明发展的逻辑结构展现在眼前。堪称一部旷世之作。
此文之所以不为写布罗代尔而必须提到他,那是因为王小波曾在他的短文中推崇过他,而燕掌门又在我不经意说出我正在看布罗代尔的著作时说出他所知道的布罗代尔。这是个非常小众的话题,而我们这些千里之外、天上人间相阻隔的人,却因了这样一个名字而成了兄弟和同类。
6
这是一篇不知所云的文章,就像文章开头所说,站在繁华的街心,渴望明媚如初的情怀。但暮然回首间,不知身在何方。
很多时候,其实我都是茫然无措的。此时,也是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