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死亡】 敢于直面死,也必然敢于直面生。
人这一生,不过是不断获得和失去的过程。 我们从父母那里获得的生命,终有一天要归还,化作尘土,成为自然中的一部分。其间所获得的一切:青春,健康,爱情,事业......都会随着一个人生命的结束也化为乌有。 我从不信佛家的因果轮回。这一世里没有实现的,永远都是遗憾,不会有什么下一世让你去补偿。即使有灵魂,也是依赖身体来实现存在,绝对不会那么虚无飘渺地实现永恒。所以,在有限的生命里,让它绽放最灿烂的光辉,死亡的时候,可以少些遗憾,该是一种积极的追求吧?
如何面对死亡呢? 我忽然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诗“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假如面对死亡可以如秋叶一样,洒脱地蜷曲干枯,心甘情愿地落下,化作泥土的一部分,那该是一种智慧,也近乎于一种理想。 现实生活中的人,因为俗世的羁绊,也因为欲望的贪求,是做不到那样去留无意的。大多数的死亡,多多少少会不能瞑目。 一个人之所以为人,不过是体验生活里所有的酸甜苦辣,生命作为实现这一切可能的载体,没有一个人会舍得轻易丢弃。对生命尊重和珍惜,就不该热爱死亡。因为生命停止的时候,你的一切创造都会停止。所以善待生命,这是很重要的承诺。
爱恨皆寂寞,生命即孤独!孤独的极致是死亡吗?死亡可以让人摆脱那种深刻的孤独吗? 生命消失了,一切停寂了,似乎,孤独也会消失了!一个很长的名单:海明威、川端康成、梵高、王国维、老舍、海子、顾城、三毛……几乎要让人相信死亡会引导人最终与孤独取得和解。 我不知道他们死亡的时候,是否感觉到了解脱,真正大彻大悟,不再留恋自己的生命。我只知道人生是孤独的,也是痛苦的。活着比死亡,更需要勇气和毅力。一个在风浪里漂泊过的水手,绝对会留恋在岸上的安稳的生活。一个死里逃生的人,也更懂得活着的重要。
活着的时候,就要好好活。只有将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这些经历不是来自于伟人的介绍,也不是来自于先贤的阐释。作为一个平凡人,你感悟了你自己该感悟的,你体验了自己该体验的,这样的生活是你自己的,真实的有温度的,这生活才对于你有意义。
那么死亡是什么呢? 是进入天堂还是落入地狱?我们死亡后,还会进入另外一个世界吗?那里是否也有着人间一样的生老病死,是否也会有贫富悬殊? 宗教不同,对死亡的解释也不同。可是不管是怎么样的宗教,我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强调人现世的修行。要求人多做善事,发挥人性的光辉,尽量遏制人性里恶的方面。既然如此,死亡来的时候,人的生命就肯定是结束了的,精神啊灵魂啊,也肯定会停止。一切陷入虚无,人归土,土归尘。
如此想来,死亡不过就是一匹白马。它时时跟随在我们的身后。当你完成了你的人生的旅途,你累了,想休息了,就安心坐在它的背上,由着它将你带入虚无,带入消失。岂不是也很诗意!
五 【时间】 小时候我们经常玩一种游戏,叫“跳方格”。就是从画在地上的一个格子跳到另外一个格子里。小小的格子,却可以跳跃转换,蛮有趣。 长大后,每天被生活给忙碌了,脑袋转得很慢。有一天许是哪个神经搭错线,脑子走的比往日快了些,忽然发现这整日不还是在跳方格嘛。只是这方格似一张大网,每一个网格里,填充的是不同的时间。从某年某月某天跳到某个星期某个时刻。坏了,怎么成了时间的奴隶呢?不由得沮丧。 想想就这样跳来跳去跳老了,也没有个杜拉斯的情人那样的向我走来,说更爱我备受摧残的容颜,真是种遗憾。咱也不能像普鲁斯特一样,在记忆的长河里追忆似水年华。更不能像福克纳一样,坐着个马车看喧嚣与骚动,只享受现在。更没有萨特和海德格尔那样的聚焦未来的存在性。他们的时间都是线型的,单纬的。倒是博尔赫斯的时间迷宫很对我的胃口。也符合了我对时间的跳格子一样的联想。 按照博尔赫斯的观点,时间是多维的交叉的,非线性的,就像是一个迷宫。在不同的时间里,你会和不同的人相遇,做不同的事情。也会和同样的人不断重复做同样的事情。这样想来,人生的因缘际会,不就是你打开一个门,又走向另外一扇门嘛。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邂逅一个多年未见的熟人,会让人真的有时空交错的恍惚。 CCTV有一个节目,叫《历史上的今天》。似乎让人有坐时光机的感觉。如果时间是个迷宫,那么只要我们再走回想要重温的那扇门,是否一切可以重新开始?电影里超人将时间拨回了以前,于是他救得美人归。穿越小说里的男男女女跨越几千年去爱恋,颇有些游刃有余的潇洒。即使阴阳相隔,也可以人鬼情未了。佛教里的因果轮回也在宣扬人可以实现这种穿越的可能。 可惜现实的生活告诉我们,离开了这扇门,我们将再也没有机会再重新来过。即使回到老地方,也早就物是人非。世间最强大的力量,不是核武器,不是万有引力,而是时间。古埃及法老给自己修建金字塔将尸体变成木乃伊以求永恒。古希腊万神庙里的诸神表达了对永恒的渴望。中国的帝王苦炼丹药希求长生不老。如今却只剩些石块和墓穴在风中呜咽。 当我们说起“永远”这个词的时候,不过是一种内心的渴望和安慰。我们既把握不了过去,也把握不了现在,更把握不了未来。时间一点点流逝了,生命就这样一年年变老了。逝者如斯。这样想的时候,不免会有些悲观。 我想起我们玩跳格子的游戏的时候,其实并不在乎格子里到底有什么,而是享受那种跳跃之间的快乐。以游戏的心态跳格子,以游戏的心态对待时间,对于我这样一个小老百姓,何尝不是一种快乐呢? 那就老吧,等我跳不到的时候,我就走到另外一个格子里,走不动了,就坐着挪过去。挪不到的时候,就趴到死亡的白马上,随它带我去哪里。 六 【梦想】 有几个晚上了,脑海里反复出现一个词----梦想,以及马丁路德金的那句话Ihave a dream. 我知道我又间歇性地陷入了一种状态,对一个词或者一件事焦灼般的执着状态。这样的状态出现的时候,我就喜欢藏起来,一个人沉默着去想。想啊想啊,直到忽然想明白了,才能够跳出那种“我执”一样的灵魂出窍,重新恢复平静温和的状态。 这样的情绪,和两部电影有关。一部是《肖申克的救赎》,另外一部叫《世界上最快的印第安摩托》。 两部老电影,我经常会反复看。讲述的是不同的故事。但是,因为“梦想”这个词,这两部电影就被我结合在一起。 在《肖申克的救赎》里,被冤枉入狱的安迪用了20年的时间,终于挖通了牢房越狱成功,获得自由。《世界上最快的印第安摩托》里70岁的波特,克服重重困难去美国骑摩托车参赛,创造了陆地速度的世界纪录。 我想人与人,人与艺术作品之间,都有缘分。所以我很少凑热闹去看畅销书籍或电影。而是在很多年以后,那电影和书籍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或话题,我从故纸堆里将它们淘出来,吹去上面的尘土,一个人看,会笑,或者哭。四周很安静,而我的内心却波涛汹涌。 梦想,一个多么煽情的字眼!我们的生命,似乎总是离不开煽情。 在这个暮秋,我开始一遍遍回忆我曾经有过的梦想。那些支离破碎的模糊遥远的梦想。 到最后,忽然发现我所有的梦想,似乎都和自由有关。 我一直喜欢旅行,喜欢在陌生的地方随意行走。我也喜欢阅读写作,喜欢文字带给我的那种超越时空的交流。我更梦想着有一间自己的小店,可以享受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再被单调的工作变成沉闷的机器。 那么自由,才是我一直在追求的东西吗?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回归真实的内心,这是一种自由。让思想在精神家园里尽情驰骋,无拘无束,这也是一种自由。珍惜现在,不为过去或未来无端烦恼,这也是一种自由。 原来,生命不过就是呼吸间。梦想,不过就是让生命获得最大的自由。 只是,当执着于梦想的时候,心性也会失去自由,所以,自由和梦想似乎成了一对矛盾体。 慧能法师说:破我执,破法执,破空执。 那么,大彻大悟的时候,该是丢弃这些梦想,让自己享受无拘无束的自由,只是,这样的自由,世间存在吗?到最后,是否我们转了一个圈,竟然又回到了原地? 也许,梦想的美好,不在于结果,在于过程。就像是生命本身,活着,痛并快乐着,就已经是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