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中那个与当时南方淑女形象格格不入的郝思嘉,曾经在我的心里刮起了风暴。她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坚强的个性、顽强的生活能力、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以及毫不虚伪的野心和欲望,如同一记漂亮的“本垒打”,让以往那些所谓的女性形象几乎全部“出局”。她在社会大动荡中的一系列反常行为超越了社会对妇女的定位,展现了自我意识的张扬,这实际上是对19世纪美国社会中传统女性的叛逆,更是对男权社会道德模式的一种挑战,同时,也体现了她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和珍惜。那迷人的女性风采,勇气和魄力,使她成为文学史上最独特耀眼的艺术形象。
在此之前的女性形象,大多虚弱苍白。她们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就不会有什么灵魂相通的爱情体验。而郝思嘉从小具有生气勃勃和不肯屈从的坚强性格。母亲的教导赋予她文雅的外表, 却磨灭不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向往。她不愿做顺从无知的姑娘, 常常违背母亲和嬷嬷的教导, 和男孩一起爬树掷石子; 她不肯作像小雀儿一样只吃一点点东西的淑女, 坚决拒绝在参加宴会前塞饱肚子; 她不肯作等待男性挑选的可怜的商品, 而是大胆地向艾希礼表达了爱情。第一任丈夫查尔斯死后, 她迫于习俗穿上黑衣, 压抑着活泼的天性, 以至悒郁成病。但在战争期间, 思嘉一步步地摆脱了身上的束缚, 她脱下了寡妇的黑衣, 重新出现在舞会上, 回到了正常的生活中。这一时期, 思嘉虽然表现出反抗精神, 但她此时并没有认识到, 正是社会以及男性压抑了她的天性, 限制了她的生活。战争促成了思嘉女性意识的觉醒。由于战争, 南方的经济瓦解了, 它的文明和道德风俗也随之土崩瓦解, 失去了原先的约束作用。内战后, 面对母亲去世、父亲失去理智、没有食物、没有经济来源的状况, 失去一切依靠的思嘉迅速摒弃了贵族小姐的娇气, 在严峻的生活面前成长起来。她不再保持贵族小姐的风度, 为了生存, 她亲自挤奶做饭、走进田地采摘棉花; 为了保住她的家——塔拉, 她勇敢地走进亚特兰大寻找出路; 为了家人不致饿死, 思嘉冲破了社会为女性设置的藩篱, 和男性一样走上社会, 为事业奋斗。她获得了成功,并且最终赢得了真正的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