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赵化鲁 于 2012-9-13 14:20 编辑
三十二年的证明 文/赵化鲁 上午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喊的是我的乳名。说要到城里来找我,而且很着急的样子。等对方报出姓名,我不敢怠慢,原来我当年的小学老师有事相求。 在县城十字路口东侧,两个农村打扮的中年男子在东张西望。我首先认出了他们。两人个头都不高,稍微壮硕的,姓张;另一个矮瘦的,姓宁。宁老师小学四年级教我语文,兼任班主任;张老师五年级代数学和科学。说起当年任课情况,两个老师努力回忆,有的事情比我记得清楚。过去的事情,时隔三十多年,我忘却了不少,但有些细节还是萦绕心头。 宁老师教我们时好像20出头,虽然个头不高,但一双眼睛很有神。他微微蓄须,说起话来风趣得很。有天下午,大家列队准备放学。宁老师给同学们讲话。孩子们风传晚上大队放电影,我们急切地想听到大人的证实。宁老师一本正经,慢条斯理地开始讲话了:听说今天晚上要在大庙上放电影,这个消息嘛……说到这里,宁老师顿了顿,引得孩子们的眼睛益发张大。他不急不缓地继续说,对于这个消息,也许,大概,可能,几乎,差不多——是真的!一连串的前缀修饰,吊足了同学的胃口。那晚上的电影放映与否,记不清了,但宁老师的诙谐幽默,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还有一次,一大早我有事要请假,老师还没来学校,我就到宁老师家里去。宁老师家住在学校附近,出校门直行一百多米,右拐,门朝北。其时,宁老师新婚不久,在老师的住屋外叫喊,里面闻声应答。我说明事由,老师隔窗就同意了。 张老师相比宁老师,比较严肃。他浓眉大眼,身材敦实,不苟言笑。也许是代的课是数学和科学,人就显得刻板了点。不知什么原因,有的学生偏喜欢和张老师对着干。记得当时村里才放了部电影《窦娥冤》,里面有句台词:张驴儿上堂。有次上课,张老师进来,有个淘气的男生冷不丁喊了声:张驴儿上堂。声音不大不小,张老师闻听勃然大怒,男生后来被查出,遭了殃。还有一件事,当时,张老师的妹妹和我同班,而且是同桌。这个瘦弱的女生,鹅蛋脸,乌发,一双大眼,幽幽发亮。虽然是同桌,但我们却不团结,常有矛盾。有次女生又闹开了,火气不小。张老师闻讯赶来,女生马上含泪哭诉,大有把事情闹大之势。原本无辜的我,见人家哥哥到来,吓得不轻,一肚子委屈和着泪水吐出。张老师见状,没把我怎么样,分别数落了双方几句,遂去。 近日,有通知说,以前干过民办教师的,政府要摸底统计,至于最后会给予什么待遇,不得而知。两个老师此番前来,只为要一个证明,证明他们30多年前在本村学校任过教。我毫不犹豫地写好了证明,按老师交待摁了手印。还需要一份证明我身份的单位介绍信,下午辗转找到单位管章子的人,盖好章。又在十字路口碰面,把介绍信交给二位老师。张老师说刚从医院过来,他的小妹,也就是我的那个同桌,长大嫁到邻村,因故和交警队发生纠葛,受了伤,现在正住院讨要说法呢。 送别二位小学老师,我觉得做了一件大事情。一份区区证明,如实书写就是了,可要人们记住32年前的那些旧事,并不太容易。
2012.9.12傍晚-13日午时,豆木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