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诗意天涯 于 2012-9-19 22:03 编辑
中秋不中秋的,就是一个节日。有别于春节、端午什么的日子。小时候是个糊涂蛋,老会误解,端午吃鸡蛋还是吃月饼,掰着手指撅着眼皮瞎猜想一会,搞清楚了就想起来了。端午两个字,感觉离鸡蛋的味道近,和屈原距离远。前者是味觉的,后者是精神的。物资决定意识,所以只能吃饱了鸡蛋,才会偶尔想象跳河的老夫子,那么爱国的人的精神就慢慢随着想象的江水,流到了精神。
中秋是仲秋,两个字其实是一回事。吃月饼是一种幸福。喜欢的馅是五仁的。不喜欢枣泥的,豆沙的,感觉那还不如吃包子和吃枣来得舒服和脆生呢。到了以后,见到广式、苏式的,我的个咣铛啊,那么重的外壳,厚如轮胎的包裹,金属般硬朗。烘烤的观感没说的,有些跑题啊,犹如包子,皮太厚了,谁愿意吃谁去吃吧。反正好看,几个包进大纸盒子里,就可以卖大钱去了。
我喜欢的一直是那种脆皮的,散包装的月饼。一个兄弟的爷爷会做月饼,我看着他做月饼的整个过程。想象,不用排队不用进商店,自己就解决了节日食品,也怪够有意思的。馅的配制,都是好东西,果粒、丝线、冰糖、花生、核桃什么的。老人平时一般不干活,节日一来,披挂围裙威严一坐,还是比较牛气的。一伙跟屁虫小孩毕恭毕敬,小声询问,认真模拟,就能偷艺成功,双方都有成就感。家里有这样的一个小老头,是不是比光吃不做的甩手掌柜的大人小孩,有一定的优势和趣味啊。表扬是需要的,只会表扬不会干活,也比那些什么都不表示拿来就吃的人,会温暖人心是不是?
赏月喝酒,是中秋的一个常规动作和内容。好像许多人还不是太在意月姥娘,看什么看啊,天天在天上挂着,谁愿意看谁看。小孩子喜欢的是吃的,大人喝酒,小孩吃肉,各得其乐,往往就那么过去了。过节一定要吃节日里要吃的东西,不吃,会让精神产生痛苦。
我的一个小时候的同学,这家伙老聪明了。学习成绩不是第一好,但是绝对能称得上最聪明。考入了一类大学,直接研究生毕业,毕业以后在大城市里工作。但是后来居然只有了我一个好朋友。因为他得了一种疾病,获得的几乎全都失去了,只在一个小单位里混事。家里人也有病,没有人关心他。他就是一个过节可能不吃过节东西的人。
母亲有时候让我去喊他来家一聚,后来他不好意思,就不再去了。有一次我在路上骑行,遇到一大包广式月饼,散落在地上没有人捡,就拾取了,准备拿家里看看小狗们喜欢不喜欢吃。还没来及送去,偏巧遇到了同学,我说我捡到了那么多月饼,他说,好几年没吃过了,给我吃几块吧,我说行啊,反正也没污染,干脆你全拿去得了。乐得同学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我的这个同学莫名其妙死在了家中。他家人好多天才从外省赶来得知,我心里也非常难受。想起来他有时候就会想起月饼的故事,想来他的节日,总是没有家人的陪伴和欢聚呢。因为他是精神病人,他母亲也是。他妹妹需要照顾母亲,他一个人在外省,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中秋还有一件事情,被我想着不说出来,但是碍于这个话题必需说出来,我只好说出来。我曾经喜欢过我的同位女同学,她答应嫁给我了,后来又说除了她妈妈反对,全家人都支持,劝我别灰心。我倒是没有灰心,后来她吃不住劲了。说家里人让她和别人见面了,劝我别等她了。面对如此大的压力,一个没有多少靠山和实力的毛孩子,被本来属于正常的变换压迫得没有了力量,居然学会了暗自流泪的古代女子等丈夫不得的做派。
那一年,又是一个团圆的日子的中秋。一个徐青徐青的小青年,心里的心思汹涌澎湃,在大人的呼喊和叫唤中,还没有去吃重要的节日饭,在家里的墙边一隅,月亮地里,看着月亮,想着远方,想着命运轰隆隆地改变,泪水如泓,哗哗地流啊。绝望地想,中秋啊中秋啊,以后的中秋,再也没有可能和喜欢的女同学成为最亲近的人的中秋了。
后来就开始继续地过日子了,人家怎么过,就跟着怎么过,也可以说,愿意怎么过,就怎么过。月饼含糖量高,不宜多吃,偶尔一吃,还是非常喜欢吃。过节的时候吃,有特别的感受,感觉小时候的味觉最初的经验,又翻山越岭,来到了面前。我看到和感到了很多老长时间没有见到的亲人、家人、同学、朋友,都欢乐的样子,都笑呵呵的样子,来到了面前,我趁着温暖的感觉没散,就不再继续往下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