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情感休闲 抗战军魂 老兵罗铭耀追忆戎马岁月
查看: 686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兵罗铭耀追忆戎马岁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3-1-12 16: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失败的匈奴 于 2013-1-12 16:06 编辑

保卫洛阳,怀着必死决心杀敌





老兵档案
  姓名 罗铭耀               出生日期 1923年
  住址 河南省伊川县罗村     入伍时间 1939年
  军校经历 黄埔军校合川分校第十七期二十总队步科
  第三大队第十二队
  所属部队番号及军衔职务
  15军辎重团二营三连二排任排长
  现状 和智障的儿子、孙子一起生活
  采访时间 2012年12月7日
  我是8岁上的小学,一共上了6年。13岁到16岁,我跟着祖父学医,我们家祖传五代行医。
  1939年,我16岁,为了躲避抓壮丁,跑到洛阳七里河我姑母家,在那儿看到街上贴有黄埔军校第十七期的招生广告,就报了名,当时我已初中毕业,在洛阳西大街女子中学考试,考语文、数学和英语,军校一共在洛阳招200名,我考了第130名。
  考上后,我们200人先是被带到南阳,在那儿又招了100名后,我们300名学员背着行李到湖北宜昌,那时候日本还没有攻下宜昌,我们坐轮船到四川万县,下了船又走路翻山到了重庆合川。   
  在军校上了两年学,我在第十七期二十总队步科第三大队第十二队,上午上文学,下午野外练习打仗、攻击、防御,整天衣裳都是湿的,出汗老多。
  那时候日本的飞机不断上合川轰炸,一拉警报,赶紧跑,头上还得弄些树枝伪装着,那飞机飞得可低,也就两层楼那么高,飞机上坐两个人,一人开飞机,一人拿机关枪扫射,好多同学都受伤了,有一次一个炸弹就在离我6尺远的地方炸了,把我头都埋进土堆里去了。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15军辎重团二营三连二排任少尉见习,后来任少尉排长、中尉副官、上尉科员。   
  1944年5月,我们参加了洛阳保卫战。我们15军军长是武庭麟,他也是俺们伊川人,我小时候还跟俺爷去给他哥看过病,他一见我就说眼熟,后来在部队没少照顾我。
  日军攻城前,用扩音器喊着让我们投降。武庭麟军长严词拒绝。我们15军的官兵大多是豫西人,我们都很清楚保卫洛阳就是保卫家乡,才能保护我们的父老乡亲,所以我们都抱着必死的决心杀敌。     
  我们15军与日军打了十几天,虽然我所属的是直属辎重团,但因为兵员严重不足,我们也全部发枪当步兵用,我们所在的排奉命死守洛阳西门。刚开始守洛阳时,我是连副,后来连长死了,我成了连长,主要是守西门。有一天,正在洞里躲,一个兵对我喊“连长,你看日本兵进城了”,我一看,两个日本兵端着枪正往前走,我往洞口挪挪,一枪打住了一个日本兵,不知道打死没有,我就又躲回洞里了。我们躲的洞就在城墙根儿下,城墙隔不远,地上这么大的石头蛋子搁一堆,干啥用呢?我们子弹打完了就用石头蛋子砸他们。
  夜里,日本人不打大炮也不拿飞机轰炸。这老百姓拿个小锅弄个小炉子,炕点馍装起来就钻到防空洞里,饿了吃点馍、渴了就喝点水,人们都是这样过生活。  
  我们15军有的兵把手榴弹十个八个捆一块儿,扑到日本人的坦克那儿把他们炸翻。后来,我们没有子弹了,只好徒手对抗日本人的刺刀。那叫一个残酷呀!这儿躺一个死尸,那儿躺一个死尸,有的受重伤还活着没有死呀!咱一看,哎,也救不了咋不落泪呀!   
  打了20天,这15军弹尽粮绝呀!咱人少,敌人人多,最终咱两万多守军突围出去的仅有两千多人哪!两千多人哪!你说惨不惨!我那一连人死了7个,伤11个,还跑丢几十个。
  洛阳失守后,我随部队突围出去翻伏牛山到内乡以北的山里。后来我到西安找当辎重兵的同学,我同学是辎重连连长,刚好当时连副阵亡,他就劝我留下当了连副,属一团一营二连。   
  我在那儿干了2年多,后解放军进攻西安,我们往汉中撤,又往四川绵阳撤,总司令胡宗南坐着飞机跑了,我和几个要好的一商量,不跑了,偷偷脱下军装换上便衣成老百姓了,就这样一路又回了老家。   
  到家后,跟着我祖父和父亲继续学中医。即使家里再穷,我也坚持我祖辈的理念,义务行医,不收取任何费用。
  这一坚持,就是60年。


每天把被子叠成“豆腐块”,是90岁高龄的罗铭耀至今仍保持的良好习惯,这个习惯是他在部队时养成的。
  罗铭耀的家,极其破败,逼仄的房间里,一张木床是最豪华的家具。一张旧式桌子顶在床头,上面摆满了毛笔和医学书籍,四周的墙壁上则挂满了他书写的毛笔字画,不仅有“百岁老人的长寿因素”等健康知识,还有“人不可有傲性,但不可无傲骨”等励志名言,更有“祖国和平统一”等祝福语句。
  从抗战战场返乡的罗铭耀跟随父亲和爷爷学医,并像父辈一样坚持义务行医,60年不收取任何费用。当年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时常有痊愈的病人家属送来牌匾,他最珍视的一块“中医世家”牌匾,现在还挂在他家大门的门楣上。
  罗铭耀的大儿子患小儿麻痹症,他说第一次见到父亲是在5岁时,因为此前父亲一直在修青藏公路没回过家。由于腿疾,他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目前在家做磨面生意,但比较萧条,日子也过得紧巴巴。
  罗铭耀的小儿子从小有些智障,后来老婆也离家出走了,只留下个6岁的孩子,这孩子继承了父亲的智障。罗铭耀和老伴放心不下智障的儿子和孙子,一直和他们一起生活,照顾儿子和孙子的饮食起居。
  前几年,罗铭耀的老伴去世后,照顾智障儿子和孙子的重担就压在了他一个人身上。
  目前,罗铭耀每月能领50元的低保,加上智障儿子和孙子的残疾低保每月每人70元,他们全家三口每月的收入是190元。
  记者在罗铭耀家的厨房里看到,斑驳的案板上落满了灰尘,做饭的灶台前,烧火的劈柴虽然富足,但晚饭却颇显寒碜,中午吃剩下的炒白菜再加些清水和挂面,便成为一家几口人的主食。由于老人现在行动不太方便,做饭的重任一般是由智障的儿子来完成的。“煮熟就中,比打仗的时候吃得强多了”,罗铭耀知足地笑着说。

勿论当年帽徽和番号的异同,抗战老兵都用鲜血愈合过民族的创口。老兵正慢慢凋零,或许,就在我们谈笑间,就有老兵抱憾离去。我们期待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寻找1931年至1945年间的抗战老兵。若您有线索,请拨打大河报热线0371-96211 或记者朱长振手机 13837160738 或电邮dhbzcz@126.com。(请继续关注“关爱抗战老兵”系列报道之四)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3-1-12 16:01 |只看该作者
□策划 特稿部 执行 记者 朱长振 文图  核心提示
  大河报“关爱抗战老兵”系列报道正在持续升温!这两天,从全省甚至全国各地打来的热线电话源源不断。截至记者发稿时,已发现有效线索100多条,但志愿者们经过10年努力在全省发现的老兵也仅有100多名。
  此前,记者经过一个多月的奔波采访,筛选出多名生活特别贫困的老兵,通过他们的口述实录,还原他们当年在烽火硝烟中奔波的威猛,以及在塞月寒光下夜行的艰辛,而透过记者的亲眼目睹,再以记者手记的形式,呈现他们解甲归田后所遭受的惨烈和困苦,虽然这些被“匈奴”等志愿者发现的老兵已得到部分捐助,但我们仍会不遗余力,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关爱这些老兵,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在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我们不是民政部门,亦不是慈善机构,我们无力为所有幸存在中原大地上的抗战老兵养老送终,但我们会促成所有愿意为关爱老兵的机构力所能及地为老兵提供帮助。
  呈现真实,是媒体的职责所在,从今天起,大河报从志愿者此前发现的100多名老兵中筛选出部分生活特别贫困的老兵,把他们的近况呈现给读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1-12 20:39 |只看该作者
义务行医,不收取任何费用。
   这一坚持,就是60年。{:soso_e179:}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1-15 06:14 |只看该作者
大河报办了件大善事{:soso_e179:}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