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郑天良 于 2013-2-10 11:52 编辑
我看《春晚》 今天是大年初一,早饭是菜煮年糕。年糕,年糕,吃了可以年年长高。我滴个妈呀!不缩就谢天谢地了! 昨夜看《春晚》一直看到了12点过后,就我与老伴俩人。 88岁高龄的老岳母8点不到就上床睡觉了,也睡不着。她老人家不看《春晚,》是因为一只耳朵和一只眼晴不太灵了。 俺俩还好。或许到哪一天也会重蹈覆辙的。 我看《春晚》也像过年一样,兴趣一年比一年淡了。记得刚刚有《春晚》看的那几年,那种渴望程度难以用文字来表达。那时候的那些的节目,像相声、小品、歌曲等,迄今仍念念不忘,甚至还能报出它的节目名来,那真正是精品呀! 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春晚》成为了: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春晚》结束,完了,脑子里也没留下什么痕迹,一片空白。所以有时会冒出一个狠念头:不看《春晚》了!就比如昨晚的蛇年《春晚》,假如没看,也不会留下什么遗憾的。 《春晚》上的老面孔太多了。 人都有这么个怪毛病,不管什么东东,看的多了就腻烦了。譬如:到某地去旅游过了,就不想再去第二次了;那个菜好吃,连吃上1-2次也就倒胃口了。视角系统也有这种抗视性,你说有些名人经常在电视屏幕里见面,烦不烦呀?其实,或许他(她)们也想歇一歇了。我不知道这一现象还要延伸到哪一年去? 有人说《春晚》是全国乃至全球华人除夕夜的“文化大餐,”这是专门供眼睛和耳朵享受的大餐。眼睛和耳朵一年到头陪伴着你也是够幸苦的。如果这份大餐不能满足它俩的企求,岂不冤哉?! 演艺人员可不是这样想的:他(她)们把这里看成是“一夜成名”的发迹地,只要能跨上《春晚》的舞台,下来后定能“片约如雪花,财源滚滚来!”这种《春晚现象》是被现实证明了的。如: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台湾小魔术师刘谦,自从上了《春晚》后一年的收入过了亿! 《春晚,》《春晚,》有人爱你,爱的死去活来; 《春晚,》《春晚,》有人烦你,烦的不想看你。 我要说,《春晚》爱你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