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芥末 于 2013-3-26 21:23 编辑
画廊年前折了几支腊梅养在瓶子里,说数天里满室盈香,顺便甄别了下梅花和腊梅,将宋人马远的《梅石溪凫图》又品摩一番,当下里馋得我不得了。腊梅可以案头闻香,画廊殊是有福,连一份风雅气也有物可依,想想这妞吃个螃蟹都会晒晒蟹黄大小,这腊梅花风骨具存岂能逃了她的色眼?心下不禁泛起酸葡萄来:哼,俺这雪花你就见不着~~~
塞北荒寒冬天只见雪花,要见梅花那是痴想。记得毛衣曾问我此地有梅花否,我回她,梅花也如孔子东游未曾叩关,塞北古来就没有梅花信。妞儿点点头:看来梅花也并非都耐冷,也是择地择天时的。
想起了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可见梅花开处是气候温润之地,水还没结冰呢,梅花枝头临水弄影,应了林妹妹所赞的“孤标傲世”,可谓象随意走,意随象生。林和靖一生梅妻鹤子就住在西湖畔,估计这景致也离不开西湖。高太史的《梅花》:“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古渔郎无好韵,东风愁寂几回开”倒是交代了梅花开放的季节,“东风”指代春风,“春掩残香”更加确定一个“春"字。原来梅花斗雪斗的是春雪,真正斗雪的是灌木科的腊梅,如此一对比,才明了梅花和腊梅不同处。
高太史此诗中的“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句,把雪和梅花比作高士和美人,曾一度引我思绪旁逸斜出。想起《红楼梦》十二金钗正册用以暗喻宝钗和黛玉的句子:“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还有暗示十二钗命运歌子之一的“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仍不忘,世外仙株寂寞林”,感觉就是从高太史这两句诗衍化而来,一而二,一薛一林姓氏都有了。虽然牵强,却觉着有趣。而梅花,却偶因士子文人兴会淋漓,反而成就了千载美誉。
看梅花咱是无福消受了,于是乎捉摸起自然天地里什么花可折来案头清供,以抵画廊梅嗅带给我的缺憾。算算须待清明后,唯有山花可摘啦。
山花可待,虽然受节气限制,几个月寒雪冰封的萧索之地忽然间泠泠绽放那么一朵两朵,既清灵又新鲜,春意却挡不住了。常见得以客自居的室内家花,端妍美观总免不了人工侍弄的矫饰美。野外的花美起来另是一番赋得,无论哪一种形态都会涉笔成趣,自自然然活泼泼的美,即使一豆爆开也凝结一份野趣和自得。
单说冰凌花,冰雪还没化娇娇弱弱的冰凌花就开了,一大堆冰碴中间冒出来嫩嫩的头,黄黄的怯怯的探头探脑的小摸样,得,春天就来了。有的展开两片红嫩的叶子,也是娇怯怯的,吸着雪水,没两天,山野田畴一片鹅黄,便寻不到它的影儿了。这是儿时的记忆,现在多半没那心气儿去看冰凌花开,也没那时间去邂逅这转瞬即逝的娇小的野花。但冰凌花破冰而出寸把高的小身影,只要想起来,即便是大冬日寒天彻地,呼吸也是清新的。
映山红花开,朝霞般一片片,开得晚些也会在青山绿叶间耀目。对映山红印象深来自于电影《闪闪红星》。那时候大概五六岁,看露天电影,记得里面有一首歌儿就唱到:”只要盼得呦~~~~红军来~~~满山开遍呦~~映山红~~~·”里面的潘冬子目光炯炯可爱至极,她母亲临死前就告诉他这句话:映山红开了红军就来了。最后红军大部队真来了,还有个特写镜头,满山岗的映山红大面积花开,那时候已经是彩色电影,视觉效果非常好。还记得某个剧情用竹筒捎盐巴,后用棉衣浸盐水过国军的关卡,总算给红军送去了盐。这故事背景好像是江西,那儿居然也有映山红,但不知那儿的映山红花瓣重的还是单的。东北地儿映山红是单瓣,颜色却粉得可爱,偏于深紫。映山红又叫达子香,朝族人叫金达莱,是他们的国花。这种乔木科与高山苔原之白桦、柞木相杂,开放起数片云霞栖在山崖,蔚为大观。可谓一时报春之色。
蒲公英花开了,贴着地皮拱起腰肢,野花香满路,田间垄头,到处娇黄一片。想见那千顷之陂的风采也容易,黄缎子般铺满山岗,象薰衣草的紫,油菜花的黄,大面积姚黄魏紫,煞是壮观。说起壮观,立马会联想起家乡洪泽湖湿地一碧千顷的荷花,碧叶连天,粉红国女儿妆的荷花就站在碧叶间亭亭玉立,那得是多生动多铺天盖地的美啊。
这些花儿开得热闹,令人感觉到一种生命气息喷薄而出。待东风宴罢,燕雏已飞,桃李热热闹闹争完春,这时候再找山花,已然无从寻起。主席那句“她在丛中笑”夸的是梅花,自然比山花要早,山花开完了,照例有别的花笑。但这山花兀自灿漫,就在这里不来不去,开我的花,明我的意,这份简静和胡兰成笔下的桃花之简静到有相通之处。如果细致明白些,莫若王阳明《传习录下》一语解得妙。王阳明游南镇,一友问他“崖间花树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他:“你未看此花,此花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此一语似有禅意却耐人寻味,一代大儒都能与平凡的花儿平等对视,莫名,你会为这句话而感动。
微尘花叶亦有大千世界,山花可待,千百年来与我们从未爽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