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闲聊货币等
查看: 7902|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聊货币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3-3-8 20: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温先生下任在即,政绩评价也各有不同。
  总的来看,还是不错的。
  有些问题是中国发展途中的问题,有些问题是体制的问题,抛开这些,才可以客观公道些。
  比如,通货膨胀,印钞固然是直接原因,但又有哪个国家不是通过通货膨胀“富裕”起来的呢?
  比如房价,虽然高不可攀,但同时大多数人也成为了“百万富翁”,成为“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苦恼相比于无产阶级的窘迫,是不同性质的苦恼,学会欣赏资本主义道路上的各种风景和崎岖,是领导人也是平民的作业。
  ==============================================
  非问先生大概是指自己的以上的跟帖吧,先转过来.
  希望我们在经济层面讨论此事,凡事政治化就容易只争对错论黑白,没有很大的意义.
  先挖个坑,回头空闲了来填:
  1.但又有哪个国家不是通过通货膨胀“富裕”起来的呢?
  请你准备一些反例或者回答以上这个问题,最好是大一些的经济体,能有一些代表性的.
  2.通货膨胀是不是好东西,自己没有下结论,只是指出这是一种经济成长中的特征,就象青少年发育时会有一些特征,你可以不喜欢但不能"消灭"它.
  至于非问先生想偷换概念谈政治问题,那是另一回事.
  3.通货膨胀虽然会影响到汇率,但和汇率不是一回事,文中的"日本广场协议"凑进来算重量,不好.
  许多领域都是有规律的,漠视规律的"理想"至多是满足人们对于未知的梦想,到头来,按神宗先生的说法,就是一个一个炮仗而已:)
  
对于房产的认识,也说一些:
  1.房子的确是必需品,但我们现在大多数人概念中的房子的价值已经货币化,所以应该当作商品看待.
  这是房产的改革的目的之一.
  以前我们的房子只具有居住功能,流通置换都非常有限,如今是有钱了可以卖旧换新,没钱了可以卖大换小,不管你怎么困惑,房子成为资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当然,在这过程中,有许多人因为眼光远赚了快速致富,有些因为权贪腐成"房叔",但这应该是货币化过程中的悲喜苦乐,所谓乱世出英雄,房改生富豪---但乱只是一时的,平静之后的暴富传奇会越来越少,越来越难.
  2.对于房产的拥有方面的许多"公正"从一开始就不存在,而现在的要求平等主张更是似是而非.
  中国随着经济发展,住无居所的"悲惨"是夸张了,大多数是城乡差别带来的"窘迫".
  大城市的各方面的优越地位造成了二元化的现象:一方面是大城市就业,教育,医疗,基础建设方面的遥遥领先,使得大城市的人口迅速增长,潜在的可增长率更是惊人;另一方面,乡村的一无所有使得农村乡镇的房子空空荡荡,而且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加剧了这种现象.
  3.所以接下来的房改有两个方面:一是宅基地等可流通买卖,着会让农民手中有原始的本钱参与到城镇化中,第二是推动城镇化目标的地方在就业,教育,医疗,基础建设方面的真正配套,让大城市的人口回流.
  坦率地说,这件事难度太大,下个十年能做到就是合格政府.
  4.房价方面百姓对上届政府有怨言是合情合理的:一开始怕被人骂,没说实话,后来还是要被人骂,因为规律不是人可以改的:货币多了,房子就会涨,有些老百姓不信百年的铁律去信温先生,这种赌博方式自然会输,输完了骂娘怪别人,不反思,接下来还会输,这种戏千年不改...


先说货币吧。其实这个世界的变化真的是很快,比如货币发行方面,许多老百姓的头脑中会浮现国民党统治晚期的金圆券的情形,得出结论就是,通胀是个坏东西,是巧取豪夺,是变了戏法抢老百姓的钱。
这些都没错,但时代变了,货币走出了国境,全球化之后,货币的概念也日新月异地变化,所以货币也好,金融业好,是比任何领域都急迫的需要创新的领域,这个制高点谁占了,就可以居高临下取得优势,所谓“货币战争”,那本书许多内容是胡说八道,但“战争”这个词用得是恰到好处的。
美国一直在宽松,但国内物价不涨反跌;日本更好玩,安倍一上台就提出要大力量化宽松,并主动说要“争取”CPI达到2%,(多年来日本已经是负值和零之间),企业界和老百姓却一片叫好。
如果用以前的眼光来看日美,估计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因为世界在变,刻舟求剑的货币理念是要吃亏的。


中国的广义货币(M2)大约100亿,GDP估计大约50万亿吧,之比为2,数字还不吓人,但完成这个数字所用的时间的确是吓人的,炒股的人知道,为什么银行目前盈利那么大,但银行股票却在跌,因为潜在风险太大,盈利模式也不可持续。
为什么呢?
中国的央行不是独立的,大家都知道周小川市要听温先生的,因为不独立,宽松的效率就很快,规模也可以随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就会受质疑。比如,一拍脑袋就四万亿,地方跟个二十万亿,再怎么说现在看来当初你是做对的,但大家担心的不是对于不对,而是这种决策方式是要出大问题的,温先生的年龄,决定了他只能考虑某件事的对错,但事实上,系统地对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M2大了,比值大了,而是决定他大或小的规则没有,这才是问题,这才是一方面中国的GDP增长世界领先,而另一方面,国际资本也好,国内民间资本也好却对此小心谨慎,如临大敌的原因。
中国这个地方,从赌场的硬件而言,是世界一流的,但赌场规矩,游戏规则才是招揽赌客的最重要的因素。
货币超发不是问题,随意超发,无规可循才是问题。


刚才讲到中国的M2是100万亿,但同时中国有3.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国是外汇管理的国家,也就是说,如果盈余每一元美元,都会根据当时的汇率自动换成人民币,如果我们用平均汇率1美元=7元人民币来计算的话,有约23万亿人民币是为了那个盈余发行的,这是中国特色,这部分的货币发行可以看作是“有抵押发行”,至于这个盈余,虽然是中国的债权,但也是个麻烦事,会在以后谈美国的货币宽松时再讲。

2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3-3-8 20:15 |只看该作者
把自己在别的论坛的一些零散的跟帖先发在这里,因为没有整理,不知会不会有碍这里的优美环境?
有的话,请管理者务必说:)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3-8 20:48 |只看该作者
欢迎阳光,这个帖子很有高度。视点很精辟。{: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3-8 21:09 |只看该作者
荒漠阳光 发表于 2013-3-8 20:15
把自己在别的论坛的一些零散的跟帖先发在这里,因为没有整理,不知会不会有碍这里的优美环境?
有的话,请 ...

怎么会?荒漠兄客气了!试点有您加盟很荣幸的。
您那游日本见闻的帖子我还收藏来着,有空也发来吧!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3-8 21:09 |只看该作者
色妞妞弄了个两版辩论赛,您也来玩儿吧~~

http://www.bdlxbbs.com/forum.php ... &extra=page%3D1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3-8 21:21 |只看该作者
{:soso_e103:}长篇大论,只看懂了规则两个字儿{:soso_e112:}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3-9 09:31 |只看该作者
谢谢芥末和妞妞的邀请,辩论就不参加了,自己是个闲散人,会时不时地过来凑些热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3-9 11:02 |只看该作者
继续了:

美国在去年9月QE3(第三轮量化宽松)后,靴子落地,大家把目光又重新转回中国,此时才明白,QE3和中国的M2以及信托的"大跃进"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于是,风险的标记自然就贴在了这个"暗度陈仓"的第二大经济体上,而美国因为警报解除,全球资金又重新回流到这个"狡猾但不失原则"的国家,这几天道琼斯指数连创新高就是佐证.
由于强大的经济实力,平稳的制度和全球第一的军力,决定了美元的强大和信用---不怕债务多,只怕还不了,有能力偿还,这才是欠债大国能够领导世界的秘诀,而在中国,是"不还债,你拿我没办法".同样欠债而能理直气壮的背后,其实是不同的理念和哲学.
中日是美债的最大债主,在各种不满和无奈之后,两个国家都不约而同地把"血汗钱"借给了美国佬,这其中的辛酸和感叹岂是简单的指责可以说明白的?
美元是世界的最硬通货币,也就是说,如果有什么动荡了,比如说朝鲜人不小心发了棵导弹到韩国,那么日元,韩元就会一泻千里,欧元也没用,所有的人都会捏着美元,中国也一样,黑市里美元会大幅升值.因为在大家的眼里,它是以前的黄金,逃到那里都保值.这些在俄罗斯经济动荡期,伊朗被"限制",包括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等等都得到了证明.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3-9 11:03 |只看该作者
货币这个东西很有意思,他需要各种实力支撑他的承诺,否则就是一张纸.
美元这样的货币在超发背后,有着和邮票发行类似的奇妙处.
因为大家都捏着美元,而并非拿他全部真正地消费,所以他的超发的一部分是在沉淀的状态中,并不流向市场破坏他的价值.
从理论上讲,如果邮政发行的所有邮票都被使用到"邮寄"上去的话,邮政系统是要瘫痪的:他并没有相应的"邮送能力"来兑现他的发行量,但这种理论从来没有走到现实中来,为什么?
因为发行中的邮票中的纪念邮票从一开始就是作为"投资功能"存在的,他的成本和预期都决定了他不会成为信封上的"邮票",如果一旦不幸成为了信封上的"邮票",那么邮政系统就会瘫痪,最大的损失者可能是捏着纪念邮票的人---这就是中日再急眼,也不会全部抛售美元和美债的道理,大家已经坐在了一艘船上,骂几句可以,在船上凿洞不行,相反,有了洞还要一起出钱出力补.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3-9 21:48 |只看该作者
先顶荒漠兄的这篇,回头来仔细看。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3-3-9 22:04 |只看该作者
前面说了美国人在货币方面的厉害,其实只提及了他的常规武器,而他的核弹库在华尔街,平时不露相,08年一露,差点把世界给炸了。
金融危机是一次核泄漏,几家银行太贪婪了,打些文件就可以大把大把地搞钱,全世界的金主挤破头地送钱上门,只要看那些文件上的几个章就可以了,这个世界不是美国人太聪明,就是别的国家人太愚昧了,迷信如果遇上疯狂,就是金融的核反应堆启动了。
好在此时的小布什的财政部长是高盛出来的叫保尔森的家伙,先忽悠布什把美国信用出来堵住泄漏,然后就飞到中国找到他的“中国铁哥们”老王去游说温先生,温先生不懂,但知道“信心比金子重要”的道理,就这么着,把这场大事故给平息下来,这家伙当初应该是做了些承诺来报答中国的:光伏产业是未来的新星,这机会就给你们中国了。
后来应该也是践行承诺的,中国也雄心勃勃的全国转型搞光伏去了,结果大家都知道,奥巴马上台了,政策变了,一地鸡毛留在了中国---做错事可以重头再来,识错人死无葬身之地啊。
金融产品太厉害了,卡扎菲那么聪明的人,折在里面了;荣智健,商业世家的精英,折在里面了;沙特王室,背后那么多理财顾问,折在里面了。。。
所以,看美国的货币,不能看M2,要看M3,M4,M5。。。看到你头晕为止,华尔街有些产品是只能海外销售的,那些和蔼的理财客户经理都微笑地说,那是因为这个原因那个原因,其实美国的法律更厉害,不允许有毒产品害本国人民,但害到海外,他们就装糊涂了,高盛的盈利秘诀就是:哪里有腐败见不得光的钱,他们就会趋之若鹜,某种程度来说,比我们的纪委厉害多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3-3-9 22:04 |只看该作者
美联储原来是公布M1,M2,M3数据的,06年开始只公布M1和M2了,据说美国的金融产品有600多万亿美元,发了那么多“纪念邮票”在外面,“普通邮票”才10多万亿,这叫外溢式货币超发。
  每个国家都根据自己的需要发布不同数据:
  日本最老实:M1,M2,M3和广义流动性。
  英国保守:M0和M4
  欧盟因为是“集体”银行,最规范:M1,M2,M3
  美国因为国情需要:M1,M2
  中国:最实用,没有固定的,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发哪个数据看需要再定,原则是“一切为我所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3-3-9 22:21 |只看该作者
{:soso_e122:}对经济不是很懂,不过也先顶一下,文章太长,需要有时间才能慢慢消化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3-3-10 10:39 |只看该作者
额,太高端了,看不懂。我只能根据一些关键词,说一下我知道的。

“日本广场协议”贬值“”。安倍上台后,整个亚洲主流经济圈只有日本政府一直将日元贬值,美国通过“广场协议”将日元升值,最终干掉了日本经济第一强国的位置。

“房地产”香港当年房地产业不得了,最后彻底完蛋,海南据说当年房地产搞得不错,依旧完蛋!没有哪个国家是靠房地产来拉动综合国力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3-3-10 21:04 |只看该作者
比如房价,虽然高不可攀,但同时大多数人也成为了“百万富翁”,成为“资产阶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打肿脸充胖子吧?北上广房价高得离谱了。一套旧房几百万,凭什么啊?
我看见有人说现在如果大家一起将房产变现国家就破产,是这么回事吗?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3-3-10 22:49 |只看该作者
宅基地买卖好,有点貌似小产权,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3-3-10 22:50 |只看该作者
市场了,都是资本”主义“,都想成为资产阶级,谁愿意做无产者呢?
通胀正常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3-3-11 15:57 |只看该作者
资产阶级离开不了无产阶级。
通胀倒是一个制造无产阶级的良方。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3-3-12 10:18 |只看该作者
色妞妞 发表于 2013-3-11 22:34
挺想看酱油兄的。你不来,我们好寂寞呀。

可偶一冒头,又有很多人会无语。纠结啊{:soso_e129:}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3-3-18 22:03 |只看该作者
在讲中国货币的状况的时候,要考虑几个问题:
1。货币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中国的货币超发是“某种程度”的超实力的现象,但并非是完全没有实力的“超发”。
2。外汇管制制度的剑刃是有双面性的,即能作为堤坝保护自己,也阻遏了中国转换为“消费大国”的节奏,外汇垄断于政府之手是个很大的问题。
3。金融的改革对于中国来说,如果能够按照自己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去走,是最理想的,但外部环境的干扰决定了这种理想是无法实现的,中国金融面临的“战争”肯定会有失败和牺牲,如果没有政治来很好的呼应,这场仗的结局或许会非常惨烈。
4。目前中国的货币扩张主要是通过香港和台湾以及东盟的渠道,并且已经起步,但这些经济体还属于自己的“区域”,还无法淹到“敌人”的防线里,日本韩国是接下来的突破口,但是政治外交的配合不可或缺,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良好政治环境是前提,也是亚洲人能否称雄世界的挑战。
但亚洲有这样的政治家们吗?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3-3-18 22:05 |只看该作者
插段题外话:
  人大出来的人事结果大多按部就班,没有什么爆炸性的新闻。
  唯一可以令国人议论的是周小川的连任和郭树清的“下岗”。
  从货币角度来说,这就决定了中国未来十年的“通胀之路”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新一届政府的掌门人虽然拥有高学历头衔,但比及朱先生经济方面的真才实学来,恐怕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大有作为的概率似乎并不大,这不仅可以从其用人方面也窥得一斑,也可以从其过去的实绩中并无诸多辉煌之处可以佐证。
  新政府并未显示出什么“精兵简政”的魄力,也没有关于“国退民进”的具体构思,经济方面还是使用一群穿着改革衣服的“稳健派”,相信许多人在对温先生的抱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期待,在不久将来会变成另一种抱怨。
  小民无力左右国事,但猜测形势确是趋利避害所必需的。
  央行时不时地放水稀释一下“自己人”手中的储蓄是可以预见的,然后逼着“自己人”把淹了水的钱急着投入到股市的“火坑”里去,这种魔术对于周和肖来说都是再熟练不过的了:呵呵,股市6000点的攀高就此开始,相信最终很少会有真正的登顶的胜利者。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3-3-18 22:06 |只看该作者
这些年来房产商是众矢之的,发了不义之财。
  其实他们至多是助纣为虐,根源应该在货币:房价高企的一大作用是对冲货币。
  中国的超发货币因为没有什么境外吸收的可能性,所以全部的苦果就只有吃苦耐劳的人民来尝了。
  温先生在启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时,所有的地方政府和房产商都知道他们的发财的时刻到了,到了温州等投资商已经是第三环,等大家发现房价涨到天上去了的时候,才怨恨当初信错了人,可怜的永远是老百姓啊。
  然后就怪投资客,再骂房产商,恨死了官员,甚至连日本人,菲律宾人都带上,当然不会拉下美国人。。。
  不过美国人是骂对的,我们自己的货币宽松是第一祸首的话,他就是共犯。
  美国外溢性的超发货币被中东,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等通过石油矿产悄悄转移到中国这个冤大头上,我们政府给它起名为“输入性通胀”。
  尽管如此,自己还是不想说周小川的坏话,因为即便换了他人,大概也只有此等选择,这是中国人的成长之路,也是中国人的命。
  哪怕是远见一些庆幸捏了些房子的富豪,谁又敢说自己不是下一块砧板上的肉呢?
  出来混,都是要还的,国家的经济泡沫如此,个人的财富膨胀也一样,又有谁可以逃得过去命运这道门啊?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3-3-19 14:15 |只看该作者
荒漠阳光 发表于 2013-3-18 22:05
插段题外话:
  人大出来的人事结果大多按部就班,没有什么爆炸性的新闻。
  唯一可以令国人议论的是 ...

正好看到27楼这一段,分析基本认同,但根本是体制问题,不是某个人能决定的。经过这30多年的经济发展,政、经体制间已经产生了巨大差距,所以温总在执政后期反复提“政改”。对于中国的问题,或许心里最苦的恐怕就是那些了解情况,想干实事又干不出来的人。衷心的希望这一届真能“甩开膀子”。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3-3-20 15:37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央行不是独立的,大家都知道周小川市要听温先生的,因为不独立,宽松的效率就很快,规模也可以随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就会受质疑。比如,一拍脑袋就四万亿,地方跟个二十万亿,再怎么说现在看来当初你是做对的,但大家担心的不是对于不对,而是这种决策方式是要出大问题的,温先生的年龄,决定了他只能考虑某件事的对错,但事实上,系统地对错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这个地方,从赌场的硬件而言,是世界一流的,但赌场规矩,游戏规则才是招揽赌客的最重要的因素。
货币超发不是问题,随意超发,无规可循才是问题。

——————————————————————————————————
{:soso_e179:}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3-3-21 21:58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荒漠兄辛苦~~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3-3-23 20:14 |只看该作者
货币从金属进化到纸币,以后会进化到电子货币,是社会的进步,但每次进步,都会留下让人烦恼的空隙:对物的信任变成对人的信任,对人的制度的信任,其实是做不到的,但做不到也要做,步子向前走,漏洞慢慢补,其中有路径依赖的原理,也有人类计算各种得失后的综合判断。
  中国的货币发行显示出一种“后专制时期”的特点,它既服从于人们对于货币的基本要求,又千变万化地成为政府和利益集团的魔术棒。
  这个问题被许多市场派的经济学家看穿并担忧,所以近年来,叫嚷“政治改革”最卖力的恰恰是吴敬琏等市场经济学家,因为越来越多的大手插到经济民生的领域中横冲直撞,成为另一种“中国特色”,更有意思的是,其中实际操控的技术官僚都是自称传承了市场派衣钵的人。自由主义和市场派的“变节”比比皆是,被人诟病也就不足为奇了:并非自家门派的理论出了大问题,而是这些弟子们用了“邪派”的武功。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3-3-23 20:14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货币政策不是一句好坏能说清楚的。
铁道部取消,原来的功能分拆到交通部和铁路总公司等,意味着铁路企业化的门就这么打开了,民众对此还沉浸在欣喜的时候,客运票涨价的声音也却再也憋不住了:企业么,追求利润最大化天经地义,以后铁路的公益性质将渐渐淡化。
回头看看这些年铁路(包括高铁)的情况:债务2.6万亿,直接债务融资额总计为7591亿元。具体包括铁路建设债券6220亿元、公司债90亿元、中期票据1060亿元、短期融资债券221亿元,但盈利呢,2010年净利润仅为1500万元,还不够在北京买一栋别墅的。
这样的盈利水平却可以发如此大规模的债务而不愁违约,这其实是中国货币发行“专制”的结果,在民主国家无法想象。
但是,所有的获得都是需要付出的,只是以哪种形式为人接受而已:债券等金融手段的实质是全民买单,这些“坏帐”最终稀释到货币中去,每个货币拥有者都或多或少地为此买单;票价涨价是用者买单,多用多付,少用少付,不用不付。因此可以预见的是,这两种手段将来必定会同时使用。此外,铁路公司上市也是迟早的事,股民的“返奖率”的负面影响也是必然的。
但社会就是这样进步了,从无到有,从低端到高端,如果没有这种“专制”,又怎么有飞速的发展,又怎么高屋建瓴呢?
和政治的“强拆”的专制一样,“专制”的货币支撑着中国多少基础建设的“强建”,是是非非,好好坏坏,没有个五十年,谁又能盖棺定论呢?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3-3-23 20:26 |只看该作者
色妞妞 发表于 2013-3-22 11:42
不知道荒漠阳光兄对希腊目前的经济状态有何高见?

欧洲经济一体化是人类社会超越国家概念的尝试,欧洲因为历史和市场等因素走在了最前列。全世界应该对此抱以崇敬的目光,无论结局如何。
相信有些游戏规则没有被一些成员所尊重和严格遵守,在大锅里打些小算盘也是人之常情,在加上欧洲的福利化趋势,出现希腊的财务危机实属正常。
分还是合,不是一个危机就可以决定的,接下来欧洲国家之间的博弈,欧洲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博弈,这些复杂的变量会影响到欧洲的走向。
个人看法:希腊式的问题不会一下子解决,但危及到欧洲分裂的结论也为时过早,如果美国经济能够强有力地复苏,欧洲小国的债务危机或许可以轻松解决。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3-3-27 15:18 |只看该作者
荒漠阳光 发表于 2013-3-23 20:14
货币从金属进化到纸币,以后会进化到电子货币,是社会的进步,但每次进步,都会留下让人烦恼的空隙:对物的 ...

这个我还看不到如此深刻的里层,暂时只停留在一个浅表。
但我看着那些公知们嚷嚷改革的时候,我就想,也许经济学家会提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看法。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3-3-27 15:21 |只看该作者
荒漠阳光 发表于 2013-3-23 20:14
中国的货币政策不是一句好坏能说清楚的。
铁道部取消,原来的功能分拆到交通部和铁路总公司等,意味着铁路 ...


然而有一点值得担忧。以前的普通K字头列车越来越少,是否已经让位于高价高铁和动车呢?这个普通交通和快速交通层次需求又如何区分及制定?
让市场决定是对的,前题是市场在不受政治干扰的情况下。桎梏多年的铁道部一下子放手出去,步子跨得是不是大还得拭目以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