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碎风 于 2013-4-12 21:21 编辑
朋友寄来的后现代诗集《元素》有些日子了,终于忙里偷闲的阅读完毕。
说实话,我的思维程度是无法欣赏到这后现代写法深层的韵味的,只肤浅的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朋友在整个诗集中过度抽象和思维跳幅较大的部分词句我是不去深究的,无暇也无意,博深的汉语文化中,我不喜欢刻薄成针尖状的犀利,那样让我觉得很卑鄙。对于隐讳的发泄和抨击,我承认其力度,却怀疑他的共鸣力,毕竟这已经不是那个必须有所顾忌的社会了,这样的做法和手法最先让我联想到的就是炫耀和形式,炫耀自己的渊博和底蕴,好像只有这样的形式才能表达一个诗人想要表达的,才能让人觉得诗人与常人的视角不同。当然,这样说并不是说我自己有多大的理解能力或者欣赏能力,相反我是佩服朋友的学识和才情的,只是如果让我选择,我希望能够撇弃这种刻意套上模子的后现代,更多的让观点随意的漂流出形态。
我没问朋友命名《元素》的真实想法和寓意。元素,无论化学或数学,其解释也无非存在与结构。或许朋友在籍此诗集诠释着社会在他这个元素眼里的结构,用一个社会底层人的视野去看待世事百态。
整个诗集中不乏勾勒出一个颓废中年人的韵味的句子,有时会被这样的信息感染,把自己承认为元素。相对于这个庞大的社会体系,我们甚至不及一个构成物质的元素,一个元素的缺失可能导致整个化学链式或几何结构的崩塌,而弱小如个人的存在与否,对社会的影响是显见的。我无悲观意,只是对人构成社会时的存在方式质疑,人是无法撇离社会存在的,而社会却能轻易的抛弃一个人,那人做为一个元素而言,努力的追求是否被动了呢?
深思如诗中语:你有没有罪,教堂的钟声落满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