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2013年上海市民用阀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鼎鼎大名的恒洁卫浴赫然出现在产品不合格名单里,距同样以“恒洁”为品牌的恒洁管业被北京市工商局曝光产品不合格不到半年时间。在恒洁管业登质量“黑榜”之时,恒洁卫浴董事长谢伟藩曾表示被同名品牌伤害很无奈,如今恒洁卫浴与恒洁管业成为质量“黑榜”上的难兄难弟,它们之间究竟谁伤害了谁呢?
恒洁卫浴一年两登质量“黑榜”
6月20日,上海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2013年上海市民用阀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共检查出4批次不合格产品,其中恒洁卫浴赫然在列。恒洁卫浴被曝不合格的是一款商标为HeGll、规格型号为公称通径G1/2、生产企业为佛山市恒洁卫浴有限公司的角阀软管,不合格原因是管螺纹精度不符合标准要求。
据了解,此次监督抽查依据的是QB 2759-2006《卫生洁具及暖气管道用直角阀》、GB/T 26712-2011《卫生洁具及暖气管道用直角阀》和GB/T 8464-2008 《铁制和铜制螺纹连接阀门》等国家标准及相关标准要求。抽查结果报告称,管螺纹精度不合格会影响产品的安装使用。国家陶瓷及水暖卫浴监督检验中心工作人员蒙德华曾表示,管螺纹精度不合格会造成客户安装使用过程中容易漏水,是比较严重的不合格。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造成管螺纹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精度不高或老化,企业不具备检验手段造成的。然而,在恒洁卫浴官方网站上,北京商报记者看到对于其领先设备是如此描述的:拥有领先世界水平的意大利SITI全自动隧道窑及澳洲通用全自动隧道窑、通用自动梭式窑、国产电脑梭式窑等一系列生产设备。拥有如此领先世界的生产设备,依然生产出管螺纹不合格的产品,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当北京商报记者致电恒洁卫浴董事长谢伟藩询问此事时,他表示并不知情。
这并非恒洁卫浴首次登上质量“黑榜”。2012年7月23日,在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水龙头质量比较试验中,一款恒洁水龙头就因流量偏小不符合国家标准被判为不合格产品,成为质量“黑榜”主角之一。一年内两登质量“黑榜”,让“专注品质”的恒洁卫浴有些名不副实。
恒洁管业曾登质量“黑榜”
恒洁卫浴成为“黑榜”常客,另一个以“恒洁”为品牌企业——恒洁管业也并不太平。2012年12月25日,北京市工商局发布《流通领域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类商品质量监测结果公示》,27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一款生产企业为吴江恒洁管业科技有限公司、标称商标为恒洁、型号规格为S3.2 dn20×2.8、标称生产日期或批号为2011-12-26的PP-R热水管因未通过静液压实验,被判为不合格产品。
时隔半年,当北京商报记者致电恒洁管业官网上公布的全国统一免费服务电话了解情况时,竟发现号码是空号,后拨通其官网上提供的另一个联系电话,客服人员称不太清楚,让找一个“什么都管的姚总”。北京商报记者拨通“姚总”的电话询问公司对产品不合格事件的处理方式时,他却称“我有必要跟你解释吗?”随后挂掉了电话。北京商报记者再次拨打“姚总”电话时,电话则被直接挂掉,发短信联系也未予理睬。
这个认为产品质量出了问题不必解释的“恒洁管业”,在业内也算是小有名气,营销网络遍布全国。恒洁管业官方网站在公司简介里介绍自己“主要致力于水管道系统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有:PP-R管材管件、纳米玻纤增强管、PE-RT家装地暖管、PVC-U排水管系列”,并称“产品标准全部采用德国PIN8078标准,并通过国家权威机构各项检测”。网站上随处可见的“苏州名牌产品”、“PICC中保承保”等荣誉,无不彰显着高品质。
在其官网的荣誉证书中,有一张恒洁管业给管材管件投保的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PICC)产品责任险证书,时间为2010年3月13日-2012年3月12日,显然已经过期,是否续保,尚不得而知。
两个“恒洁”谁伤害了谁?
半年之内,同样以“恒洁”为品牌名的恒洁卫浴与恒洁管业双双登上质量“黑榜”,引起行业极大关注。品牌同名,质量同样堪忧,被业内人士戏称为一对难兄难弟,究竟是谁伤害了谁,倒成了一个谜团。
因为商标同为“恒洁”,在2012年12月25日恒洁管业生产的PP-R热水管被北京市工商局查出不合格,引起不少消费者误以为是恒洁卫浴出了问题,造成误伤。当时谢伟藩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回答关于恒洁热水管上“黑榜”一事时深表无奈:“他们与我们注册的是不同类,能有什么办法,你告诉我怎么办?”
上次还是恒洁卫浴受恒洁管业牵连,品牌受到伤害,这次就轮到恒洁卫浴自己的产品不合格,恒洁管业是否因此受到伤害?在北京一家主流卖场的恒洁卫浴专卖店门口,北京商报记者随机采访了一名王姓消费者,问及恒洁卫浴、恒洁管业时,她一头雾水:“不都是恒洁么?原来还觉得恒洁挺好的,现在怎么经常出问题啊!”像这样的消费者不在少数,谢伟藩也坦承,一个品牌出现质量问题,别的同名品牌会受到一些影响。
事实上,在家居行业不乏同名现象,通常都是为了傍个名牌沾光。“同名,也要选个好对象,本身质量就没保证的品牌,自己都老出问题,你偏凑上去,不是找事儿么?”业内人士认为,企业一定要重视自己的品质,既然叫了这个名字,就不能给它抹黑,如果同名企业都不把好质量关,经常被曝光不合格,后果就只能是互相伤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