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格力、格兰仕、美的等8家家电企业身陷国家节能补贴“骗补门”,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这8家企业骗取国家节能补贴共计9061.84万元。
由于能效标识与国家2012年5月出台的节能家电补贴政策直接挂钩,达到一级、二级能耗标准的家电将得到政府补贴,此事引发了消费者对空调等家电能效标识虚贴或滥用的诸多质疑。
长期从事制冷空调产品能效标准研究的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教授马一太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有关能源效率的标准和标识,我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不过在执行中确实存在着不法商家钻空子的现象。”
“某些企业有符合国家规定的检测室,其产品的能效检测往往就由自身检测室来完成。”从事电器能效标识检测工作多年的赵武(化名)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很多国内大型空调厂商都是自行完成检测认证的,这样一来难免会出现一些“灵活操作”的现象。
法治周末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能效标识造假的违法成本偏低,这也让很多不法商家为此铤而走险。
能效标识可随便“定制”
“国家在能效标识的使用方面有明确规定,主要依据是200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颁布的《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马一太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我国目前在能效标识管理方面实行的是备案制,即企业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进入国家制定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的产品目录》。”
“根据规定,企业要先在国家认定的权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再凭借获取的检测结果备案,否则能效标识是不能随便贴的。”谈及能效标识具体的出炉过程,多年从事电器能效标识检测工作的赵武表示。
但据赵武透露,一直以来确实存在着一些不知名的空调生产企业,其产品往往并没有经过权威检测与信息备案,就自行定制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能效标识贴在产品上,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法治周末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淘宝网上就有提供能效标识不干胶标签定制业务的商家,对方表示只要能够提供相应的空调参数,就能做出“合格”的标签来。
“1000张起印,每张0.8元。”某印刷公司的淘宝店负责人告诉以采购身份与其交流的法治周末记者,“我们经常做(这个业务)的,质量你放心。”
交流过程中,该负责人只要求记者提供相关空调产品的具体参数,而对于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对方并不关心。
据法治周末记者了解,提供以上能效标识服务的公司并不只有淘宝网的这几家店铺,网上还有很多其他提供此类服务的公司存在。
那么,作为附在耗能产品或其包装物上、表示产品能源效率等级等性能指标的一种信息标签,能效标识究竟有多大魔力,让它如此备受重视呢?
法治周末记者走访了北京市几家大型电器商城后发现,随着人们节能意识的不断提高,节能空调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且一款低能耗的空调往往要比同类高能耗产品价格高上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新老标准并行
“您看的这款空调是三级能效的,旁边的那款是二级能效,比刚才这款更节能。”听着眼前空调导购人员的介绍,北京市民李女士似懂非懂地点着头。
其实李女士心里还是有些疑问:“现在很多空调都标着二级能效,究竟怎样才算是二级能效呢?国家有没有统一的标准?为何有的空调的能效标识有五个级别,有的空调能效标识有三个级别?”
马一太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我国制冷产品的能效等级有严格的国家标准,如《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2021.3-2010》、《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5-2013》等。最初的能效标准规定空调能效分五级,现行的标准有所更改,能效分三级。
“过去五个级别的能效标准中,每级之间的间隔过小,有的企业就可能在某些三级能效产品上贴上二级能效标识。”马一太说,自从标准改进为三级能效制度以来,这种现象在空调产品中就不容易发生了。
但法治周末记者发现,在实践中,新标准的执行也存在一定问题。
“现在能效标识上面显示三个级别的空调是定频空调,显示五个级别的是变频空调。”就在法治周末记者采访中,一位空调导购人员如此解释。
“这种说法并不科学。2013年6月1日开始,我国变频空调开始执行2013年新标准即三级能效标准,但现在商场里许多变频空调的能效标识依据的还是2008年的标准。”马一太补充说,原则上空调的能效标准等级每5年要更新一次,在标准更新的一年之内,市场都会有惯性,难免会出现新老标准并行的现象。
企业可自检自贴能效标识
“空调具体的能效等级,既可由已在能效标识中心备案的生产厂家自行检测,也可由在能效标识中心备案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国家商用制冷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小朋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
“国内很多大企业都有经过备案的检测室,它们的产品的能效检测往往就是自己完成的。”赵武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生产者或进口商应当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能源效率标识样式、规格以及标注规定,印制和使用能源效率标识。
马一太由此分析,这说明企业可以按标准规定自行印刷或采购后粘贴。
刘小朋还介绍说,上述模式也是世界通行的做法,这主要是考虑到能效标识体系的实施成本。
这也就意味着,从检测空调能效等级到粘贴空调能效标识,都可以由企业自行完成。
“我国的房间空调生产商主要是年产量在百万台以上的大型生产企业,这些企业都具有自行研发新产品、自己检验产品性能的能力。”马一太认为,这些知名大型企业违反能效标识相关标准的可能性很小,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企业内部也会迅速改正。
但对于企业自己检测自身生产的产品、最终由企业来贴标识这样一种模式,赵武还是很难认同。
在赵武看来,由第三方机构来进行检测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公平与公正,如果由企业自己操刀检测,企业既当裁判又当选手,就很难保证中间环节不出现不透明的地方。
“试想如果在能效标识上说明能效等级是由企业自身检测的,还会有消费者愿意考虑购买这样的产品吗?”赵武笑着向记者问道。
企业违规成本偏低
据刘小朋介绍,欧美国家一般是由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指导能效标识的实施,但相关标准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则委托给第三方专业社团机构,如行业协会。由于欧美社会诚信体系完善,所以作假现象较少。
“我国的相关监管均由政府部门直接负责,监管面广、量大,社会诚信体系又相对薄弱,所以出现一些作假情况不可避免。”刘小朋表示。
在赵武的记忆中,国家相关部门几乎每年都要对家电能效标识进行一到两次的全面检查,并取得了一定的整顿成果,而且每次都会发现一些违规、违法操作的现象。
不过在赵武看来,光靠这种突击式的监管远远不够,应该考虑建立一种长效监管机制,毕竟企业的生产是时时进行的,监管周期过长难免会产生太多的“漏网之鱼”。
“现阶段有关管理部门应加大市场抽查和监管的力度,并对违规企业和产品给予不留情面的曝光。”刘小朋表示,“同时还应鼓励消费者和竞争对手查询、举报违规的企业和产品。”
谈及对违规企业的查处,刘小朋表示我国对能效标识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较轻。
“在国外一旦发现作假,会根据相关法律予以重罚,涉事企业往往会得不偿失。”刘小朋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规定:“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地方节能管理部门或者地方质检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和停止使用能源效率标识;情节严重的,由地方质检部门处1万元以下罚款。” 该管理办法提到的情形包括:未办理能源效率标识备案的,或者应当办理变更手续而未办理的;使用的能源效率标识的样式和规格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这样的处罚力度显然不够,不足以起到震慑作用。”赵武表示。
赵武进一步分析道:“某些不知名的空调生产企业,可能往往连检测过程都没有,就直接贴上了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能效标识,即使被查出来,也就损失1万元,根本不痛不痒。可如果真能卖出去一些产品,那就赚大了,自然也就有企业会以身犯险。”
由此,赵武认为应该加大违规操作的成本,提高罚款的金额,以此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如何鉴别节能产品
“空调在家电中属于高耗能产品,占家庭电费支出的较大部分,而空调是否节能,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电费支出。”在刘小朋看来,这正是节能空调逐渐走俏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当各大空调品牌纷纷打出节能牌时,消费者在挑选产品时会有些眼花缭乱甚至手足无措。
此前,美的集团宣传的“一晚一度电”空调就引起了市场的巨大反响。多位电器商场的空调导购人员告诉法治周末记者:“那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数据,实际使用时还要考虑很多具体情况,产品往往并不像其宣传的那样节能。”
刘小朋为此还做了一个简单的推算——根据互联网公开的信息,达到“一晚一度电”的相关条件为:一晚运行8小时,12-14㎡普通砖混住宅,室外温度30℃,室内温度26-27℃,睡1个成年人,无通风换气,无其他较大功率的电器(如冰箱)。而如果条件恶劣,能耗也会增加。
刘小朋表示,实际上任何一种类似的空调,在特定条件下均有可能达到“一晚一度电”或更好的效果。
那么在能效标识这个指标体系可能存在问题,且企业宣传可能存在种种噱头的情况下,消费者应该怎么辨识空调是否真的节能?
根据能效标识管理办法,加贴能效标识的产品的资料应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能效标识管理中心进行备案,以供公众公开查询。如消费者发现某加贴能效标识的产品在能效标识管理中心的网站不能查到,或查询到的备案资料与实际产品标识的内容不一致,即可放弃购买此产品,并可向工商和技术监督部门反映举报。
刘小朋还建议道:“消费者看空调产品是否节能,主要还是要看能效比(空调进行制冷运行时实际制冷量与实际输入功率之比)的数值,该值越大越好。”
“消费者如对空调厂商自我标识和宣称的性能有疑问,可选择经国家认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备案产品。”刘小朋表示,“如在美国有UL认证标识(UL是美国保险商试验所Underwriter Laboratories Inc。的简写)的产品比未经认证的产品价格贵5%至10%,此时选择权就交给了消费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