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北斗第八颗星 于 2013-7-2 23:07 编辑
九、袁盎的刚直 袁盎是西汉人,史载为人刚直,对于国事敢于说真话,丝毫不顾相关官员的脸面,像一把剑捅向阴暗处,在得罪了不少人的基础上,成全了他的刚直名声。其实如周星驰《九品芝麻官》的台词:“这贪官要奸,清官要更奸,要不然怎么对付得了那些坏人?!”,袁盎要做成事,得益于他对人情世故的洞悉,用老百姓的话就是老谋深算。先看他刚直名声是怎么来的。 第一个是因绛候周勃而来。周勃杀诸吕,难免居功自傲,不懂收敛,或许在汉文帝面前趾高气扬。不知怎么让袁盎知道了,通过一番辩解,最后对汉文帝说这样违反了君臣礼节。以后汉文帝摆出了帝王威严的气势,再也不恭敬了,而周勃也有了畏惧。没有不透风的墙,周勃气愤滴对袁盎说,我和你哥有交情,你小子却在朝廷上诋毁我。袁盎一点也不害怕,并不谢罪,我就这样你能把我怎么样。等到周勃罢相回到封国后,被人阴告谋反,囚禁在京城的监狱里,没有一个人为他伸张。袁盎敢于证明周勃无罪。都知道袁盎刚直不阿,说得绝对有凭有据,经得起推敲。周勃终于在袁盎的尽心尽力帮助下得以释放,也忘了当初的诋毁,倾心结交。 第二个因宦官赵同而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缘故,不只一次受到汉文帝的宠幸。也不知赵同哪根筋搭错了,或者是不想分一杯羹,时常说袁盎的坏话。三人成虎嘛,久而久之袁盎的好印象就要汉文帝心里打折扣了,为此忧虑,怎么样才能绝地反击呢?必须让赵同一蹶不振。机会来了,一天汉文帝和赵同共乘一车出巡,让袁盎碰上了。他跪在车前说,我听说陪同天子共乘高大车舆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如今汉王朝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单单要和受过刀锯切割的人同坐一辆车呢!于是皇上笑着让赵同下去,赵同只好流着眼泪下了车。从此再也不敢和袁盎过招了。 第三个是袁盎还敢于把他的刚直捅向汉文帝的慎夫人。不过特别指出的袁盎为了维护尊卑有序,不惜把慎夫人的坐席往后拽一拽,等众怒火朝他喷来时,又用吕后和戚夫人的典故劝化。有深意啊,其实可能是多此一举,因为原先在宫里时就“同席坐”了,也没见窦皇后不悦,习惯成自然,一团和气。难不成是窦皇后等秋后拉清单?说出那个典故,谁是吕后谁是戚夫人?有不良导向的嫌疑,袁盎的刚直不止有些过火了。慎夫人很聪明,一经点拨,懂得了什么是低调,把衍变为戚夫人的危险消灭于萌芽状态,这可是一般人不告诉她,为此赏了袁盎五十斤金子。 这就是袁盎,用他的刚直造就了他的名声,不止有名,更能得利。所以他的刚直是一把双刃剑。有所出有所不出,全有他自己的用意。 第一个不出是在晁错死之前,袁盎徙为吴相,辞行,种谓盎曰:“吴王骄日久,国多奸。今苟欲劾治,彼不上书告君,即利剑刺君矣。南方卑湿,君能日饮,毋何,时说王曰毋反而已。如此幸得脱。”盎用种之计,吴王厚遇盎。怎么样?袁盎也听劝,不再摆弄他那把刚直的剑了,吴王刘濞不同于汉文帝,骄横得很,不甘于屈居王爷的身份。若袁盎敢亮剑,吴王有多把剑磨得飞快,杀人不见血。为了活命,袁盎不得不变成酒鬼韬光养晦。 第二个不出是在晁错被诛后,袁盎故地重游,吴王盛情挽留给他官职,遭到拒绝后恼羞成怒,就派了一个都尉带了五百人围守,等第二天一亮杀之。袁盎尚且蒙在鼓里,凶险在一步步逼近。在这生死关头,袁盎的第二次不出让他化险为夷。原来在很早之前,他手下的一个从史和他的一个侍女私通,有人向袁盎告密。出乎意料,袁盎挂起刚直这把剑,很大度,就当没发生过。可从史吓坏了,二话不说逃跑了。袁盎知道后,赶紧派人追回,把侍女赐给了从史,这让从史感激涕零,受人隆恩自当图报,就在这一晚。他知道了即将被害的是顾主,买来美酒把兵士们灌醉了,趁着众人醉倒,他叫醒袁盎,袁盎这才逃离了虎口。 但最终袁盎死在了刺客手里,为他的刚直画上了句号。汉景帝的亲弟梁王很想兄终弟及,且汉景帝也承诺过。不知袁盎都说了什么话,在出了宫门以后,有关梁王做继承人的议论终止了。由此梁王忌恨袁盎,派出十几拨刺客,袁盎没有躲开其中的一拨,被刺杀了。 不管怎样,都该佩服袁盎的刚直,他都在为汉朝贡献一己之力,同时也是在为自己打拼,谁会和富贵以及流芳擦肩而过?只是朝堂深不可测,人心深处的阴暗更是吃肉不吐骨头的猛虎。宦海无涯,背负刚直也很累,任何时候都有危险。所以司马迁说:袁盎虽不好学,亦善傅会,仁心为质,引义慷慨。遭孝文初立,资适逢世。时以变易,及吴楚一说,说虽行哉,然复不遂。好声矜贤,竟以名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