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湖北省畜牧兽医局的数据,2012年,我省牛肉均价大幅上涨22.26%。全国涨幅更甚,据监测,2012年4月以来,全国牛肉价格涨势明显,到12月中旬,全国牛肉价格同比上涨35%。
而武汉市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武汉CPI落定2.8%,比全国水平高出0.3个百分点,但仍是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新低。在CPI涨幅收窄的情况下,牛肉却“逆势飘红”,涨幅达到CPI的7.95倍。市民惊呼:“牛魔王”来了。
曾经和猪肉价格相差无几的牛肉,是凭借了什么样的东风,一路高涨成魔?
连日来,本报记者兵分几路,展开多方调查发现,养牛行业正面临产业困境,上游商品化养殖趋缓,全国范围内牛源紧缺,下游无力承担成本压力。“牛经纪”跨省追牛、批发商销量大减过半、零售商注水牟利,业内人士呼吁,养牛行业亟待政策扶持。
牛肉连涨十几年步入“4”字头时代
在武昌一家超市,市民吴婆婆把刚称好的2斤牛肉又放回了柜台,“这一点肉就90块,一家人吃一顿划到四十多元,太不划算了。”
记者在该超市看到,牛腩40.5元一斤,牛腱45元一斤,牛肉价格步入“4”字头时代。而隔壁猪肉专柜,猪肉价还停留在“1”字头,一斤猪肉价格在15元左右。买一斤牛腱的钱可以买三斤猪肉。
“元旦后又调价了,一斤涨了4元。”上述超市牛肉专柜的销售员彭女士介绍,今年以来,专柜前后调价6次,价格相比年初,涨了11.5-13.5元/斤。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产业与技术研究室主任张照新介绍,受“猪周期”困扰,猪肉每隔几年就会经历一个高低起伏期,而肉牛行业并无此周期,近年来持续稳定上涨。
1995年开始在武汉做牛肉生意的河南人禄国建证实,牛肉已连续上涨十几年,近三年涨势尤为凶猛,“最早的时候,一斤牛肉也就5、6元一斤。以牛腩为例,2010年春节售21元一斤,去年春节涨到31.5元,今年还没到春节,就已经涨到40.5元了。两年时间,牛腩价翻了个番。”
湖北省畜牧兽医局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1-12月份全省牛肉均价为每公斤45.54元,同比增长22.26%。
销量同比直跌一半没人承认“赚到大钱”
按照经济普遍规律,在CPI没有大涨的情况下,某项产品价格暴涨,往往有人获得暴利,但在本报记者对产业链的跟踪中,却没人承认“赚到大钱”。
昨日上午十点,在硚口区古田四路的捷润肉类批发市场内,虽批发高峰期已过,但市场内仍然热闹,拿着菜篮子和塑料袋来淘批发价的爹爹婆婆不断进进出出。不过,对于牛肉贩子来说,这里的繁华只是“看上去很美”。
“都买猪肉去了,我们的销量比去年同期少了一半。”牛肉批发老板李先生的店内并没有顾客,他百无聊赖地拿着手机玩游戏。
同市场的批发户法老板惆怅地说道,卖价高,进价也高,一斤牛肉的利润空间和往年差不多,但现在一头牛能带五六十斤牛油,这些牛油卖出去1块钱一斤,这千把块的损失大大减少了利润。以往,进货时牛油会剔掉一大半再过秤,“但现在货源紧得很,能拿到货就不错了。”
而一家超市的负责人透露,牛肉价高难销,专柜销售额和去年同期比掉了一半,超市已经几次警告,销售额再上不来,就要被撤柜了。
“注水牛肉”横行餐馆分量缩水
对于产业下游来说,如何既不流失客户,又抗住牛肉大涨的成本压力,这是个老大难的问题。记者昨日走访市场发现,一些不法商家动起了歪脑筋,“注水牛肉”重现市场。
福井酒楼的产品研发吴经理告诉记者,今年供货商牛肉的数量、质量都在明显下降。吴经理称,酒店方一般会和固定的供应商提前签订购买合同,事先约定价格、重量,今年牛肉价格随行就市一路飙升,“供应商为减少损失,便在牛肉里注水,如果酒店方面把关太严,供货商则以少供货甚至不供货来应对。”
“市面上注水牛肉太多了,以前一斤新鲜牛肉制成的卤牛肉有6两,现在只剩3两了,另一方面,供货商还有可能用次一点的牛肉充当优质牛肉”,对此,吴经理很无奈。邓秋云介绍,如果牛肉的零售价格低于35元,那肯定是或多或少注了水。
昨日,记者来到位于国家电力附近的菜场,牛肉售价仅28元,而在一个不远处的连锁超市内,牛肉价格为38元,二者的零售差价达到10元。记者仔细观察二者的区别,菜场牛肉看上去相当丰满,厚度达3厘米,而超市牛肉则较为干瘪,颜色也较深,厚度仅1厘米。
原料上涨,餐馆无奈调价。记者昨走访部分餐饮企业,发现小餐厅的牛肉菜品都有小幅上涨,而半秋山等专营牛排的多个商家表示,因行业竞争激烈,目前菜单并无上涨,但毛利润明显下降,如果牛肉价格持续走高,不排除调价的可能。
涨幅比较明显的为新农牛肉,记者在街道口附近的一家新农牛肉店看到,牛肉面价格已从8元涨至9元,老板称部分店已提至10元。
不少消费者发现,尽管某些餐厅和面店价格并无调整,但牛肉分量明显有所减少。
“牛经纪”上演跨省追牛
称下手必须“快准狠”
在批发商和零售商在发愁怎么提高销量时,上游的“牛经纪”,则在风风火火地投入一场“抢牛大战”,上演跨省追牛。
昨日凌晨5点,黄陂的“牛经纪”邓秋云和老公叫了辆拉牛车便急匆匆往江夏耕牛交易市场赶。“昨晚和几个牛贩子约好,去迟了就没牛了”。在约好的地点,邓秋云看中三头牛,老板叫价一起36000元,“34800,我也不瞎砍,成交吧。”邓秋云告诉记者,砍价不能杀太狠,必须做到“快准狠”。不到10点,牛已被各地“牛经纪”们抢购一空。
而正在湖南收牛的湖北“牛经纪”潘先生,运气没这么好,他看中的一头牛被抬高了200元。“一个卖家,以前是10个买主抢,现在得有30个买主来抢。卖家坐地起价,这个出4100,那个出4200,哪个出价高卖给谁。”
邓秋云介绍,以前在耕牛交易市场,每天来自红安、黄陂等地的6个行市连在一起,每场有上百头牛可供挑选,可如今,每场多则四五十头,少则一二十头。毛牛的价格在去年一年内大涨4000元。
为寻牛,“牛经纪”们不得不上演跨省追牛。往年在湖南和贵州市场收牛的禄国建,今年已开始转战西北市场,到甘肃、青海一带收牛。“西北市场太远,以前去的人少,现在多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