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诗意天涯 于 2014-4-28 20:29 编辑
总认为,一档节目传递给人的,不应该单单是它表面的知识点简介,不单是它给人感官的暂时愉悦,更不单是它在商业运作成功后取得的诸多所谓“效应”。凌驾它之上的,应该有一种情绪,看不见摸不着但时刻萦绕挥之不去——比如《舌尖2》,看了第一集《脚步》后,我把这种情绪叫作:乡愁。
从来没有一个民族对美食的敬畏象中国人这样虔诚,这样说大致是不错的。古圣先贤总结的名言浩若烟海,但能惯通古今而又被当政者和草民一致奉若圭臬的,“民以食为天”应该算作一句。 中国人对美食的推崇,直接体现在对大千食材穷通其理的使用和繁琐工艺不厌其繁的探究上。勿论贫富贵贱古今纵横,都能立足自身哪怕再卑微的条件,把口福之享追求到极致。这也决定了这个受儒家论理思想影响深远的国度,不同土壤里发酵出的美食记忆,成为了所有门楣子孙的精神羁绊——尤其对身处异乡的游子来说,《舌尖》上的乡愁击中了每个人记忆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如果说《舌尖1》主打的是口舌之欲,那么《舌尖2》散发的就是文化,是美食背后的底蕴:比如辛酸,比如变迁,比如平凡中的伟大,比如根深蒂固的执着……主人公们或许是导演组千辛万苦从大江南北挑选出来的,但那只因为他们、她们或它们(食材)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并不说明虚假。那些清澈的眼神,那些黝黑的肤色,那些一路的行走,那些夫妻亲子间简单温情的交流,那些包罗万象的动植物原材料,那些看起来匪夷所思的祖传工艺,无不浸润着这片黄土地的泥土清香,在真实中体现出一种别样的美。
作为一部以“吃”为主题的纪录片,总导演陈晓卿和分集导演李勇是用了功的,他们准确把握住了国人的脉搏:质感十足的画面,深情中国风的音乐,回味隽永的旁白语调,朴实淳厚的乡音……它们层叠交响,浑然天成,为这份无限乡愁染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特别要点赞的是片子的文案,字字饱满声声含情,反朴归真的字句里似有种食人心魄的魔力。也难怪有网友称看《脚步》前要备足纸巾,以抵御催泪弹的空袭。跟随娓娓的画外音,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关于家乡的味道,一种灵魂深处“根“的牵引,而食材的新奇、手艺的炫技和盘中的精美,反而慢慢被推到了次要位置。
原来,故乡那一盘一碗的味道,才是真正家乡的味道! 原来,在我们不论贫穷疾苦还是美满富足的一日三餐里,乡愁已是如此的深入骨髓,再不能割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