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树根 于 2014-7-5 15:05 编辑
一、堵心
最近遇到一件堵心的事情。
一个好朋友,非常亲密的朋友,做了一件让我很反感的事情。
他本来知道我很反感这种事,而且曾经跟我一起反感,如果我那么做,他也很反感。
但他还是做了。
我不知道他做这件事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但他没有因为自己都反感别人这样做,就不做,也没有因为我反感就不做。
该做做,但瞒着我,不让我知道。
其实他做的这件事,本身也许不是很严重,但接下来,他一直为这件事遮掩,否认和狡辩。
后来还是被我知道了。我们吵了一架。然后他说他错了,以后不那样做了。
按说事情也就过去了。
可我依然感觉堵心。感觉一块心口压了一块石头。
感觉眼睛里揉进一粒沙子。也许沙子已经拿掉了,但眼睛还是很疼。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做错事可以原谅,只要你诚恳。
但为掩盖一件错事,做更多的错事。开始的错事也许没有伤害,但后来的错事就是伤害了。
”蝴蝶效应“。
比起那件事,真正让我堵心的是他后来的遮掩,他在这个问题上一直跟我说假话,从我们的关系来说,这太不应该。
最堵心的是:我因此开始觉得他不真诚。在此之前,我们相处的很好。
他说以后不那样做了,这件事可以过去了吗?我说可以。但心里并不十分相信。
我觉得,如果这件事我不知道,不过问,他会一直做下去。他只是在我的问责下才这样承诺,而这个承诺只是说给我听的,不是给自己的。再遇到这样的事,他可能还会做,只是不让我知道而已。
如果他能做得天衣无缝,永远不被我知道,倒也还好。
骗你骗到死,是大爱。
可是民间有句俗语:要想人不知,除非己不为。圣经中说:掩盖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隐藏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的。这就是所谓天理昭昭吧。何况我们是最亲密的朋友,他做过什么事,不可能瞒我一辈子。
二、慎独
洗碗擦地,闷闷不乐。
想起上学的时候看到的一句话:在真相不为人知的时候,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最能代表着他的品质。
好像是在一本《名人名言》之类的书里看到的,年深日久,原话记不清了,大致是这个意思。
这句话只是表述了一个事实。而儒家则提出更深刻的行为准则:慎独。
慎独:在独处中谨慎不苟。
不用我去解读,谁都明白这个词什么意思。至少知道字面的意思。
没有人监督的时候,你做事也要想清楚,你要做什么,你到底要什么?如果你真的想好了,你认为可以做,应该做,那你就做。
然后你无需遮掩,无需狡辩,无需说谎。
我能理解,他后来的遮掩和说谎,是出于保护我们的感情和关系,他怕我知道。
所以这一切的起点,还是那件事。虽然那件事也许不算什么,但后来的”蝴蝶效应“,却足以破坏掉两个人之间的信任和真诚。
道理很简单,但做起来,人们在各种欲望的驱使下,很难做到。
就如“珍惜”,谁都会说,而且说的头头是道,可在我看来,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该珍惜什么,如何珍惜。
我的那个朋友,如果他真的珍惜我们的感情,就不应该去做那件连他自己都反感的事。
三、眼睛里的沙子。
我真正知心的朋友很少,因为我对感情非常挑剔。这也可能是我的问题,不仅挑剔,而且敏感,如果有人对我说谎,我会感觉到,尽管我可能还不知道他做了什么事,但我知道他在遮掩着什么。
眼睛里不揉沙子。
我一直在怀疑,这是不是我自己有问题。
是不是人性本来如此,是我太苛求了?包括那件事,包括后来的遮掩,都是正常的,我如此磨磨唧唧,是我不正常?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物质的纯度能达到百分之百。感情也是如此?
现在,眼睛里进了沙子,怎么办?
是忍着,还是连眼睛一起挖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