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亮,走了。当代文坛的大师级的作家——张贤亮从此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80、90后出生的青年人也许不知道张贤亮这个名字,但是60、70后出生的中年人,特别是那些热爱或痴迷于文学的人,没有不知道他名字的,没有没读过他作品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有一部电影《牧马人》,就是根据他的小说《灵与肉》改编的,当时曾风靡一时。影片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不知打动了多少人;年轻演员朱时茂和丛珊一时成为众多少男少女心目中的偶像。 我最早知道张贤亮的名字是在上师范的时候,然后通过读他的作品对他逐渐有了认识、了解,随之便无限地崇拜了起他来,并在心里默默地视其为文学路上的“导师”。那时候的我正值青春年少时期,对人生,对文学充满着幻想,课余时间会经常到学校的图书馆借一些文学书籍来看。除了热衷于北岛、舒婷、汪国真的诗哥外,还爱看一些散文和小说,散文三毛、席慕蓉的偏多,小说就是张贤亮的。后来又知道张贤亮是淮安人,我和他也懒得上算是老乡,于是对更是热衷于他的作品了。 《绿化树》、《灵与肉》、《合欢》、《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都是张贤亮的早期的代表作,这几本书我都曾认真仔细地拜读过。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大都是描写文革时期,知识青年下放到农村、边疆锻炼的故事。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这些热血青年有的是怀揣梦主动去的,有的是被组织安排被动去的。他们在现实中遇到了人生中的许多问题。如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城市优越与农村落后的对比,追逐爱情,释放情感,灵魂和肉体的碰撞……作者在作品中大胆地对人性进行了描写,反应在那个落后、贫穷的环境里,男人和女人,一边是饥渴,一边是压抑,被作者描写的淋漓尽致。他的作品因为涉及性的描写,曾受到过批评,甚至是封杀。 “真金”总会发光的,优秀的作品最终是会得到别人的承认与赏识!在改革开放以后,张贤亮的作品得到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拥有了大批的读者,他的作品一度成为了畅销书。那些带着他的自传的小说深深打动每一位读者的心,那些真实的苦难,那些真实的人性的刻画,仿佛就在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把我们带到了那种生活的场景。张贤亮在中国文坛上有了他应有的地位,文艺评论家由他的作品的内容和创作的方式,称之为“伤痕文学”,他成为了“伤痕文学”派的代表。 张贤亮是个一个很有生活阅历的人。“文革”中,他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为了活着,他受尽了屈辱。“文革”结束,他拿起笔以小说的方式开始了对那些荒唐岁月的回忆与反思。他的小说和他的生活关系紧密,他写的都是自己的经历,尽管人物情节有虚构,但是里面满满的都是生活的质感,他对生活的感受和领悟,都通过小说表达出来了。他的小说都是忠实于他自己的内心世界的,遵从人的本质的自然属性,他不写那种虚伪的、矫情的东西,是对人性真善美的探索和呼唤,所以他的作品有很大的自传性、可读性。 但在现实生活中,张贤亮和他的作品一直是受争议的,褒贬不一。有人指责他的小说太荒诞,有人认为太低俗,有性描写。如他的早期作品《灵与肉》、《男人的风格》、《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也都因“低俗”问题饱受争议。以至现在他的新作长篇小说《壹亿陆》一发表,便引起文坛极大反响与争议。这种争议延伸到了他的牢狱之灾,乃至他的影视基地。 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人活着的时候总是逃脱不了别人的议论,不管你是优秀的,还是平凡的,是一介布衣,还是达官贵人。张贤亮也不例外! 斯人已逝,逝者安息!张贤亮虽然去了,但张贤亮的作品会留在中国的文学史册,就像“合欢”花一样馥郁芳香,给人一种愉悦的美的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