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燕集南亭 一生的相思 -- 之李季兰
查看: 4606|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生的相思 -- 之李季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4-12-6 11: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闲过信陵饮 于 2014-12-6 23:47 编辑

          认识她起始于对她的两首诗歌的喜爱,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这首《相思怨》是与朱放洒泪分别后写的.另一首则是: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的《八至》诗。可以看出,她已经从最初的柔情浪漫挣脱出来,幻变的清明剔透了,这中间有多少的曲折委婉?无人知晓.而我们只能从她传奇的一生清浅的掠过。

         也许是名字里的同一个字,以及我对兰的挚爱,从而使我对她分外的亲切与钟情.她出生的年代张爱玲说的很好,那是个“兴兴轰轰橙红色的时代”,在如此丰富明快的字眼里,可以热切感受到那个年代的豪情万丈与风情旖旎.

         史书上曾记载她“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然就是这"萧散"二字精心描摹出了她一生的淡定宁和与忧郁冷清.

        纵观其一生,浪漫而跌宕.清灯缁衣并没有掩盖她多情而纯净的心灵.从剡溪溪畔与隐士朱放的偶遇到朝云暮雨两相随的茶圣路羽,以及与飘然出尘的诗僧皎然的止水相知.都可窥其绝世清雅的风姿.

        风景是一个人的风景,当一切都沦为你生命里的细水长流之后,你终于明白,人生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的句号而已.

         朱放是以一种绝美的姿态降临的,恰逢那刻她情窦初绽,世界仿佛只剩下了电光石火,美是初见,偶然加上情愫,一切的一切仿佛太完美了,没有人能阻断这种火热的盘根错结 --- 除了离别.其实,每个男人都一样,在仕途的攀岩过程中,又有谁会为一个女子停下匆忙的步履?就这样他成为了她生命里的"惊鸿一瞥".于是,才了这首深情缠绵的《相思怨》.明月,高楼,琴音幽怨,谁知心底的煎熬,惟有这浮华飘渺的月色,与一腔幽蓝的思念.

        峰回路转与柳暗花明看似途中的偶然,实则也注定了一场必然。

        从她与路羽的相识可窥一斑,从最初的谈诗论道,煮雪烹茶,到后来的惺惺相吸.神交的愈弥久这种心灵上的颤动的愈深刻.一个精神上的红颜,一个生活中的挚友,谁不渴望?如果用一颗纯净的心灵来对待,那也就有了“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这样简炼的诗句与干净的情感.不过求的偶尔一醉,因为友人这样深切的关怀.千万不要辜负了吟风弄月这样美好的事情.

       皎然名如其人,皎如明月,清风洒脱.因与路羽的深交才认识了李季兰.如果说这个时候她依然没有丧失对爱情的美好向往的话,她势必转化到某个人身上,这个人不是别人恰是皎然,这个一心向佛之人.“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在这种不为所动面前,又一次的失意很明显的浮出了水面“禅心已如沾泥絮,不随东风上下狂。”然这只是偶尔的浮云避日,终不会酿成忘情的风火雷电.

         当平淡日益叠加,这一腔幽深的情终日寻不到出口,这个时候的她开始游走在红尘之上,文风行会,谈笑风生,试图掩藏寂寞背后的冷清.盛名之下的风景无比艳丽,终于,被远在深宫里的皇上捕听到了,只是美人已迟暮,又有谁知道那种年华易碎,落花流水别样的滋味?

         同所有有才华的女子那样,她的结局同样令人扼挽叹息.有人说她死于战乱,有人说她死于乱棍,终是什么已无人考证.

         而今,伊人已杳,江面只剩下点点青峰,幽幽月轮,依然无怨的流转着.那些噙齿含香的诗句与之一生传奇的画卷,被每个走近的人品了又品,叹了又叹.

           尘香散去,归入净土.所有凡俗纷杂在寂静中安然守侯.不知道为什么,在千百次的回眸中,依然无法遗忘这个手执拂尘神色萧然的女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4-12-6 12:1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这人我没听过,介绍下哟,好文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12-6 12:46 |只看该作者
嗯,很多年以前喜欢她的至近至远东西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12-6 14:2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闲过信陵饮 于 2014-12-6 23:49 编辑

       唐代三位著名女诗人,最早也是死得最不幸的是李季兰。据说她五六岁时,父亲带她到处显摆。一日庭中蔷薇花开,父亲要她当场写诗,她写的最后两句是:“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尽管蔷薇架的故事是后出的,但她看到蔷薇而引起“心绪乱纵横”,显然与一般女训要求太远了。其父颇失颜面,有些恼怒,下断语说:“此女子将来富有文章,然必为失行妇人矣。”(《太平广记》卷二七三引《玉堂闲话》)居然都给他说中了。她长成后,父亲或已不在,至少管不了她,就做失行妇人又何如,索性去做道姑。失行的事,记载并不多,一次是恶谑刘长卿:“尝与诸贤集乌程县开元寺,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季兰)乃诮之曰:‘山气日夕佳。’长卿对曰:‘众鸟欣有托。’举座大笑,论者两美之。”(《中兴间气集》卷下)所引皆陶渊明诗,大约刘长卿有疝气,虽然用语巧妙,实在也轮不到女冠多言。另一次则因附逆丢了性命。唐赵元一撰《奉天录》卷一载:“时有风情女子李季兰,上泚诗,言多悖逆,故阙而不录。皇帝再克京师,召季兰而责之,曰:‘汝何不学严巨川有诗云:“手持礼器空垂泪,心忆明君不敢言。”’遂令扑杀之。”事情的原委是在建中四年(783)秋,即将开赴河南前线的泾原军经过长安时哗变,拥立赋闲的河北旧将朱泚称帝,唐德宗仓皇逃至奉天避难。李季兰与严巨川都失身贼廷。德宗收复京城后,追究从叛者。严巨川诗全篇为:“烟尘忽起犯中原,自古临危贵道存。手持礼器空垂泪,心忆明君不敢言。落日胡笳吟上苑,通宵虏将醉西园。传烽万里无师至,累代何人受汉恩。”据说太常少卿樊系之陷伪后被逼起草朱泚即位册文,文成,服药而卒。严巨川感其事,追念唐之旧恩,写迫于叛军凶焰之无奈,“心忆明君不敢言”,意思与王维凝碧池诗同。李季兰不仅从逆,而且毫无自悔,于是扑杀。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12-6 14:2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手机复制不成,晚上接着弄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12-6 23:09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12-6 23:4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闲过信陵饮 于 2014-12-6 23:51 编辑

大凡佛道同占的宗教名山,一般是佛教庙宇居山腰、山底,道教宫观在山顶。道观之所以能够雄踞名山之巅,乃是因为道教是土生土长于中国的一派宗教。春秋时代老子撰《道德经》,原本为哲学著作;但到汉代张道陵、于吉等人,篡用老子之名,创立了“五斗米教”、“太平教”等宗教组织,从而兴起了以符籙禁咒之法行世的道教。道教因宣扬长生不老之术和驱灾免祸之法,因而广为贵族阶层和贫民百姓所信奉;男女道士都宽袍黄冠,出入豪富人家或浪迹江河湖海,为人谈玄说道、驱鬼镇邪,成了一种神秘而无拘的特殊人物。到唐代道教更是盛极一时,因为唐皇室姓李,与《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李耳同姓,为了说明自家皇朝是顺应天时、替天行道的,唐皇朝尊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自己则是他的后人。既然道教成了国教,那么势必使全国上下的人们趋之若鹜 ,后妃公主进入道观修行者比比皆是,名门闺媛也多争相出家作女道士,因女道士都头戴黄缎道冠,故又称为“女冠”。
      受唐代思想开放之风的影响,道观中也并非清静之地,许多才貌出众的女冠,虽以修行为名,但在道观中自由交际,成为一种“交际花”似的人物,李季兰就属于这一类的女冠。 虽然当时许多地处繁华地区的道宫中常有绯色新闻发生,但李季兰所处的玉真观因地处偏僻,还算是较为清静的地方。在这里,李季兰不知不觉长到了十六岁,这个豆蔻年华的少女出落得婷婷玉立,雪肌脂肤,好似一朵盛开的白莲。她在道观中读经之外,就是作诗、习字、弹琴。观主见她悟性甚高,对她悉心栽培,使她在翰墨及音律上造诣极深;但是道经的熏陶并没能制约住她浪漫多情的心性,身在清静道观的她,却一心向往着外面繁花似锦的世界。剡中就是今日的浙江嵊县一带,水木清华,物产丰饶,气候宜人。自东晋以来,这里就文风鼎盛,骚人名士辈出。玉真观虽地处偏远,但因景色幽谧,因而也不时地有一些文人雅士来观游览。文人中不免有风流多情之辈,见到观中风姿绰约又眉目含情的小女冠李季兰,总偶尔有大胆之士暗中挑逗。李季兰并不嗔怒,反而流露出“回眸虽欲语,阿母在旁边”的神情,令挑逗者更加心荡神怡。暗怀春情的李季兰,在观主和观规的约束下,虽不敢有什么过份的行径,但她的一颗心,早已浸润在爱情的渴慕中。从她的一首七律“感头”中,便大略可窥视她的一点心思:
朝云暮雨两相随,去雁来人有归期;
玉枕只知常下泪,银灯空照不眠时。
仰看明月翻含情,俯盼流波欲寄词;
却忆初闻凤楼曲,教人寂寞复相思。
        寂寞的道观,锁住了少女的芬芳年华。李季兰艳丽非凡,热情如火,却被种种清规戒律压抑着,春情只能在心底里激荡、煎熬,春花渐凋,时光如流,芳心寂寞,空自嗟叹。长昼无聊,李季兰携琴登楼,一曲又一曲地弹奏,渲染着心中的激情;月满西楼时,独对孤灯,编织一首“相思怨”倾诉心声: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没有人欣赏李季兰的才情与美貌,缩在玉真观中任芳华虚度,李季兰实在太不甘心。在一个春日的午后,乘着观主和其他道友午睡,李季兰偷偷溜到观前不远的剡溪中荡舟漫游。在溪边她遇到了一位青年,他布衣芒鞋,却神清气朗,不象一般的乡野村夫。青年人要求登船,李季兰十分大方地让他上来了,交谈中方知,他是隐居在此的名士朱放。两人一见如故,言谈非常投缘,一同谈诗论文,临流高歌,登山揽胜,度过了一个愉快心醉的下午。临别时,朱放写下一首诗赠与李季兰:
古岸新花开一枝,岸傍花下有分离;
莫将罗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肠断时。
       诗中包含着眷恋与期求,引动了李季兰丝丝柔情,于是两人约好了下次见面的时间才恋恋不舍地分手。从此以后,两人不时在剡溪边约会,相伴游山玩水,饮酒赋诗;有时朱放以游客的身份前往玉真观,暗中探望李季兰,在李季兰云房中品茗清谈,抚琴相诉,度过了好长一段优游美好的岁月。后来,朱放奉召前往江西为官,两人不得不挥泪告别;各处一地,两人常有书信来往,托鱼雁倾诉相思之情。李季兰寄给朱放的一首诗写道: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她象一个丈夫远行的妻子那样等待着朱放,天长日久,为朱放写下了不少幽怨缠绵的诗句,期望良人归来,来抚慰她“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的凄寂情怀。然而,远方的朱放忙于官场事务,无暇来剡中看望昔日的观中情人。就在久盼朱放不归来的时候,一位叫陆羽的男子又闯入李季兰的生活。提起陆羽,大凡稍懂茶道的人,就对他不会陌生,陆羽曾经在育茶、制茶、品茶上下过一番工夫,写成《茶经》三卷,被人誉为“茶神]。陆羽原是一个弃婴,被一俗姓陆的僧人在河堤上捡回,在龙盖寺中把他养大,因而随僧人姓陆,取名羽,意指他象是一片被遗落的羽毛,随风飘荡,无以知其根源。陆羽在龙盖寺中饱读经书,也旁涉经史子集其它各类书籍,因而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世外高人。寺中闲居无事,偶尔听说附近玉真观有一个叫李季兰的女冠,才学出众,貌美多情,于是在一个暮秋的午后,专程往玉真观拜访李季兰。这天天气薄阴,秋风送凉,李季兰正独坐云房,暗自为朱放的久无音信而怅然。忽听门外有客来访,打开门一看,是一位相貌清秀,神情俊逸的青年男子。李季兰请客人落座,先是客套一番,继而叙谈各自在宫观和寺庙中的生活,谈得十分投机。后来,陆羽经常抽时间到李季兰处探望,两人对坐清谈,煮雪烹茶。先是作谈诗论文的朋友,慢慢地因两人处境相似,竟成为惺惺相惜、心意相通的至友;最终深化为互诉衷肠、心心相依的情侣。好在当时道观中泛交之风盛行,所以也无人强行阻止李季兰与外人的交往。
      一次李季兰身染重病,迁到燕子湖畔调养,陆羽闻讯后,急忙赶往她的病榻边殷勤相伴,日日为她煎药煮饭,护理得悉心周到。李季兰对此十分感激,病愈后特作了一首“湖上卧病喜陆羽至”的诗作答谢,其诗云: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
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作为一个女道士,李季兰能得到陆羽如此热情的关爱,心中自是感激欣慰不已。一个女人若一生中不能得到一个知心男人的爱,就宛如一朵娇媚的花儿,没有蜂蝶的相伴一样无奈;更何况是李季兰这样一位才貌双全、柔情万种的女人呢!其实,当时李季兰所交往的朋友并不在少数,《全唐诗》中就收录有大量与诸友互相酬赠的诗作,这群朋友中,有诗人、有和尚、有官员、有名士,他们多因与李季兰谈诗论道而成为朋友的。但若讲到知心密友,就非陆羽莫属了,李季兰与他除了以诗相交外,更有以心相交。李季兰和陆羽还有一位共同的好友,就是诗僧皎然。皎然俗家姓谢,是大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出家到梯山寺为僧,善写文章,诗画尤为出色。皎然本与陆羽是好友,常到龙盖寺找陆羽谈诗,有段时间却总找不到陆羽,于是写下了“寻陆羽不遇”一诗:
移家虽带郭,野经入桑麻;
迁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叩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陆羽究竟到山中去作什么呢?经皎然的一再盘问,陆羽才道出是往玉真观探访李季兰去了。后经陆羽介绍,皎然也成了李季兰的诗友,常常是三人围坐,相互诗词酬答。不知不觉中,李季兰又被皎然出色的才华、闲定的气度深深吸引住了,常常借诗向他暗示柔情;皎然却已修炼成性,心如止水,不生涟漪,曾写下一首“答李季兰”诗表达自己的心意: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
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对皎然的沉定之性,李季兰慨叹:“禅心已如沾呢絮。不随东风任意飞。”因而对皎然愈加尊敬,两人仍然是好朋友。虽然对皎然的“禅心不动”大加赞叹,但李季兰自己都无论如何修炼不到这一层,她天性浪漫多情,遁入道观实属无奈,她无法压制住自己那颗不安份的心。虽然有陆羽情意相系,但碍于特殊的身份,他们不可能男婚女嫁,终日厮守,李季兰仍然免不了时常寂寞。三十岁过后的李季兰,性格更加开放,交友也越来越多,时常与远近诗友会集于乌程开元寺中,举行文酒之会,即席赋诗,谈笑风生,毫无禁忌,竟被一时传为美谈。渐渐地,李季兰的诗名越传越广,活动范围也已不限于剡中,而远涉广陵,广陵是现在的扬州,是当时文人荟萃的繁华之地,李季兰在那里出尽了风头。后来,喜文爱才的唐玄宗听到了李季兰的才名,也读了些她的诗,大生兴趣,下诏命她赴京都一见。此时李季兰已过不惑之年,昔日如花的美貌已衰落大半;接到皇帝的诏命,她既为这种难得的殊荣而惊喜,又为自己衰容对皇上而伤感,大有“美人迟暮”之感。在她西上长安前,留下一首“留别友人”诗云;
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
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
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归峰;
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漫相峰。
       其实唐玄宗要召见的,并非看在她的容貌上,而在于欣赏她的诗才;可多情的李季兰自己并不这么想,她更看重的是自己随流年而飘逝的芳容。就在李季兰心怀忐忑地赶往长安时,震惊一时的“安史之乱”爆发了,长安一片混乱,唐玄宗仓惶西逃。李季兰不但没能见到皇帝,自己在战火中也不知去向,才也好、貌也好,一切都变得无关紧要了。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八至》李季兰
从这一诗中也颇能感到李季兰的心性。
        李季兰结局另一说法:唐赵元一《奉天录》载:「…时有风情女子李季兰上诗,言多悖逆,故阙而不录。皇帝再克京师,召季兰而责之,曰:『汝何不学严巨川?』有诗云:『手持礼器空垂泪,心忆明君不敢言。』遂令扑杀之。」这首词写她奉召离乡之一刻。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12-6 23:5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这字端正,漂亮。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12-7 00:14 |只看该作者
十里平湖霜满天
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盼相护
只羡鸳鸯不羡仙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12-7 09:3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张大民 发表于 2014-12-6 12:46
嗯,很多年以前喜欢她的至近至远东西

也是特喜欢她的八至诗,特别是至亲至疏夫妻这句,那叫一个透彻。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4-12-7 09:4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4-12-6 12:16
这人我没听过,介绍下哟,好文

李冶啊,与薛涛,鱼玄机并列的一个女道士。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4-12-7 09:41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4-12-7 09:4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4-12-6 14:24
唐代三位著名女诗人,最早也是死得最不幸的是李季兰。据说她五六岁时,父亲带她到处显摆。一日庭中 ...

算是全的了,唉,实在是想不通那时的父母啊,就因为自己聪明的女儿做了首成熟点的诗,就能看穿她的未来,生生送入道观那种地方,断送自己亲亲的一生幸福!李季兰如此 ,鱼玄机如此,薛涛虽未进道观,也亦差不离如此。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4-12-7 09:4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楚天风云 发表于 2014-12-6 23:09

楚楚,乖~,抱一个~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4-12-7 09:5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4-12-6 23:49
大凡佛道同占的宗教名山,一般是佛教庙宇居山腰、山底,道教宫观在山顶。道观之所以能够雄踞名山之巅,乃是 ...

这字大滴~偶手机半天才能翻完,算你有心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4-12-7 09:5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碎红如绣 发表于 2014-12-6 23:50
这字端正,漂亮。

绣绣来了~一下子蓬壁生辉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4-12-7 09:5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碎红如绣 发表于 2014-12-6 23:50
这字端正,漂亮。

绣绣来了~一下子蓬壁生辉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4-12-7 09:5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死火 发表于 2014-12-7 09:41

今天这花送滴有点晚啊~不过来了就好~~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4-12-7 09:5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4-12-7 00:14
十里平湖霜满天
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盼相护

十里长亭霜满天,青丝白发度何年?
  今生无悔今生错,来世有缘来世迁。
  笑靥如花堪缱绻,容颜似水怎缠绵?
  情浓渺恰相思淡,自在蓬山舞复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4-12-7 10:17 |只看该作者
青芜 发表于 2014-12-7 09:54
今天这花送滴有点晚啊~不过来了就好~~

我这几天很忙,错过了很多好东西。也错过了一些事情。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4-12-7 19:59 |只看该作者
不知我这花花送晚没呵?子吟~~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4-12-8 11:28 |只看该作者
青芜 发表于 2014-12-7 09:53
绣绣来了~一下子蓬壁生辉啊!


是好字。:)
都是喜欢文字的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4-12-9 15:2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蝶儿,以后都唤你蝶儿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4-12-10 13:37 |只看该作者
向以侬 发表于 2014-12-7 19:59
不知我这花花送晚没呵?子吟~~

美人赠我以玫瑰,满心欢喜,怎会觉得晚呢?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4-12-10 13:39 |只看该作者
死火 发表于 2014-12-7 10:17
我这几天很忙,错过了很多好东西。也错过了一些事情。

偶也闭关几日,不知道有没有错过什么?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4-12-10 13:45 |只看该作者
碎红如绣 发表于 2014-12-8 11:28
是好字。:)
都是喜欢文字的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吧。

一定像绣绣同志看齐,象她学习,共同进步! 谁让我们都是毛主席的好战士呢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4-12-10 14:00 |只看该作者
过气柴禾妞 发表于 2014-12-9 15:24
蝶儿,以后都唤你蝶儿吧。

妞妞,这样叫才显得咱多亲切呢。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