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红尘散仙 于 2015-1-12 13:12 编辑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小说因为篇幅所限,因此故事情节这一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就要求一篇好的作品,你或者转折不多,但意境深远;你或者转折较多,跌宕起伏。小小说一般情况下,1500字以内为佳,作者往往从一个画面、一组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生活的一个层面,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思想。
其显著特点是:小、新、巧。奇。
一、 “小”指篇幅短小、取材小、入题角度小。选材精粹,语言凝练。
二、 “新”指的是立意新颖,风格清新,每一篇都能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你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人和事写出来,就完事了。
三、“巧”指结构精巧、严密。创作小小说,特别要在剪裁和布局上下功夫,应力求使时间、场所、人物尽可能地压缩、集中。(你不能千来字就弄一大堆人出来,看着太乱。)
四、“奇”指结尾新奇巧妙,出人意料。许多优秀的小小说常常在结尾处出奇制胜,使人拍案叫绝。(这一讲最后讲)
小说的情节分为四部分: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开端是作者反映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
发展是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一个过程。拿我们本篇课件来说,开端已经写了某事,那么发展下去就是以后,会出现了什么事情,这就要求一个变数,不能平坦如砥,要走弯路,曲曲折折,大白话说什么是情节的曲折,总是在你最高兴的时候出现意想不到的惶恐,又总是在你最绝望的时候出现峰回路转的希望,最终目的是让你想不到,让你别想消停。
此外开端有几点要求:一是要承接上文,使之连贯。
二是要紧扣主题,不能写到其他事情上去。
三是使矛盾继续,以小说《迷离》为例,开端已经有了女方第一次迷离,那么为什么不能有第二次?如果仅仅单方面的迷离,主题的意义能突显出来吗?所以必须得是继续迷离下去,让迷离充满着男女主人公的内心,是装迷离还是真迷离,扑朔迷离、让读者的心也跟着迷离叹息才是作者暗暗得意的构思。
四是不能写得太满,不能让矛盾达到顶峰,因为那是高潮部分。因此发展阶段,也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承接上文矛盾,又引发下文的高潮。
小小说发展的环节,一定要记着保留最精彩的地方,给第三部分――高潮。
附小说:《迷离》
男人坐在夏利车上,时不时地抬头看着眼前的车流,富康6万2、桑塔纳8万、甲壳虫25万……路上经过的车男人不仅认识,而且还熟知价格,这套本事来自“开心农场”的“抢车位”游戏。数得多了,男人有些得意又有些失意地笑了,他这才想起,应该打开“空车”的指示灯了。
女人从奥迪车上下来的时候,男人正数着奥迪A662万,直到女人走到他的车前,他才有些不解地抬起头。
你是……女人摘掉了眼镜,眼睛睁得大大的,甚至还涌出了点晶莹闪亮的东西,“你……我……我们二十年没见了,你还好吧。”
男人的眼光从奥迪A6上面移到女人脸上,又移到女人手里的包上,盯着包上的两个字母看了几秒钟,随即又把眼光定格在自己的方向盘上,语气淡得像壶白开水,哦,打车吗?
女人惊诧了一下,但随即她笑了,甚至笑出了眼泪,语气却更显亲热,真能装,你敢说不认识我,谁给我写了一百多封情书?谁赌咒发誓要养我一辈子?谁带着我上山抓松鼠,下河摸蛤蟆?你再敢说不认识我?还是……你把我忘了,你能忘了我吗?
男人没抬头,依旧淡淡地说,老板,你认错人了。说完,他发动车子,走了。
女人慢慢地抬起头,真的认错了吗?怎么能认错呢?女人的眼光变得迷离起来。
男人坐在夏利车上,时不时地抬头看眼前的车流,一辆公交车从眼前经过,男人笑了,游戏里可没有公交车。
女人从公交车下来,低着头从男人车前经过。男人怔了一下,按了声喇叭,女人仿佛没听见。男人急忙开车追了过去,把头伸出车窗,喂,老同学,是我。
女人回头看了看,我们认识吗?
男人急忙下了车,怎么不认识,上个月我们还说过话,你那时穿着貂皮,手里拿着LV路易威登,开着奥迪A6,洋气得不得了。怎么这才一个月就……炒股赔了?来,上我的车走,我送你。
女人摇摇头,你认错人了,我不想打车。
男人急了,我才没有认错,也不可能认错!上学的时候,我给你写过一百多封情书,我还说要养你一辈子,我还带你上山抓松鼠,带你下河摸蛤蟆。就算忘了我自己是什么模样,我也不会忘了你,我更不会认错你。
女人叹了口气,你真的认错了。说完,女人过了马路,从包里掏出一把钥匙,上了路边的一辆汽车,走了。
男人看着汽车后面的标志,奥迪……R8,奥迪R8多少钱?男人有点迷惑,他的游戏级别还买不起这样贵的车。真的认错了吗?男人的眼光变得迷离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