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听海观潮 于 2015-3-4 13:44 编辑
2015年2月7日-2月23日,正是国内春节,我们却因工作需要出差智利最南端的taitao半岛,对在那出露的蛇绿岩进行野外调查和采样。期间航班转转荷兰阿姆斯特丹-阿根廷布尼诺斯艾利斯-智利圣地亚哥-智利巴尔马塞达,再由公路到Aisen港口,轮船从Aisen港口穿越诸多海湾经由太平洋进入工作地区taitao半岛。历经各式颠簸,气流,海浪,那个辛苦危险可以想象。虽然到年30那天,我们的给养几乎消耗殆尽,大家在太平洋上摇晃的小甲板上度过,但工作还算顺利,最后完成任务平安返家。按本人以往的惯例,总是要八卦一下当地的山川美景以及风土人情,虽然总是说不到点,真心话,那一路的景美不胜收!
智利共和国,位于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脉西麓。东同阿根廷为邻,北与秘鲁、玻利维亚接壤,西临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是世界上地形最狭长的国家。智利人常称自己的国家为“天涯之国”,也有一种说法是寒冷的国家。智利是拉丁美洲比较富裕的国家,它拥有非常丰富的矿、林、水产资源,铜的蕴藏量居世界第一,它拥有世界上已知最大的铜矿,有“铜之王国”之称。它还是世界上唯一生产硝石的国家。智利地形多样,其东部是巍峨的安第斯山脉,有终年积雪的圣地亚哥;中部是由冲积物所填充的陷落谷地,海拔1200米左右,盛产葡萄等水果;而西部则为海拔300—2000米的海岸山脉,形成众多的沿海岛屿。智利独特的地形也造就其气候多样,北段主要是沙漠气候,传说中的旱极就在智利北部的阿塔卡拉沙漠;中段是冬季多雨、夏季干燥的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南为多雨的温带阔叶林气候。 一、巍峨的安第斯山脉以及美丽的山间盆地 二、秀美的海岸山脉 三、波涛汹涌的太平洋,去时候对我们还算温和,等我们完成任务回来却給我们3-5米的大浪,幸亏我们的船长及时躲进避风港湾。 风雨过后的小小避风海湾常常是如此宁静,美似九寨 看似宁静祥和的海湾依然逃脱不了自然规律,捕鱼的海豹,找食物的海鸟,就是庞然大物鲸鱼死后也成了秃鹰的美食。 四、工作场景,我们常常要用这小小的“冲锋舟”“抢滩”才能真正到达工作地点,虽然雨衣雨靴,但也常常落汤鸡的样子。不得不感谢冲锋舟上掌舵的这位老兄,每一次小心送我们上岸,又默默把我们的岩石样品送回船上,一天中,他的劳动量是非常大的。 五、工作虽然艰辛,但也不少乐趣,同事间互相玩笑,有时还跟船员一起钓鱼
这是我们的厨师,一手好菜,年三十那天几乎断炊,他却給我们端出了热气腾腾的圣地亚哥饺子,那个感动 船长(左)和大副(右),船长平时很少说话,但人很好。大副却是一个极其开朗的人,时不时过来和我们混在一起 钓鱼,乐趣也为改善伙食 我一钓就是这种大张着嘴巴的丑鱼,可想这鱼对我有多恨?呵呵 以为找到美味海鲜,很想我们的海红,满满装了一袋,结果船员告诉我吃了这个会晕过去。偷偷生嚼过一个,喉咙干涩发哑,呵呵 想起在太平洋的风浪,忍不住学呕吐状,这模样其实挺恶心,哈哈 师徒三,还有一师弟估计給我们拍照去了,所以没有出现在镜头,这片子拍得真心不赖,足见我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我们的革命乐观主义行为都是在这船上完成的,这船实际上只能在风平浪静的海湾当游船使用,载客最多约50人左右 六、去智利工作,遇到的人都非常友善,我们正要离开海港出发去Taitao的那天,遇到的海岸部队,过来与我们一起友善的合影聊天 这是到达工作地点时候遇到的巡逻艇,远远偷拍一张 也许在智利的亚洲人不多,我们平时老喊着老外,此时却也成了“老外”。这两夫妻看见我,很友善的打过招呼,其实已经走过10多米了还跑过了用他们手机跟我合影。也正好被我们同行一老师逮住补上这一张。 这张其实有亮点,呵呵 下一部分介绍下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因为匆匆路过,这个城市給我印象深刻的是美食和见到的涂鸦(图片再陆续补上)
先来一段百度来的文字:
她是一座拥有400年历史的古城,坐落在马波乔河畔,碧波鳞鳞的马波乔河从城边缓缓流过。1541年,西班牙殖民者瓦尔迪维亚率领150名骑兵来到这里,在位于现在城市中心的圣卢西亚山上修筑了西班牙在南美洲大陆上的第一座炮台,并在山下用泥砖和草木建筑了一批原始的住宅区,这就是圣地亚哥城的雏形。1818年4月5日,经过智利争取独立战争中一场决定性战役——迈普之战后,圣地亚哥成为智利的首都。公元19世纪因智利发现铜矿并逐渐大规模开采,城市迅速得到发展。在随后的年月里,数次遭受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破坏,市区历史性建筑物受到严重毁坏。今天的圣地亚哥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面积100多平方公里,人口534万,是智利最大城市,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