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15-6-16 15:36 编辑
由于端午的民俗,四川很多地方,衍生出一句经典——“取草帽。”
乡下,繁文缛节特别多。每逢中秋、端午、雨水等节日,订过婚的男子须到女方家送礼;女方家也会象征性回赠东西,一般而言,价值远低于男方所送出的。
端午节的惯例,男方除送既定的酒肉,外还得加应时食品粽子、咸蛋、皮蛋这三样,量按吉祥数字为准,差不多是每类40个,或60个,或80个不等,那种特显摆的,会送120个,甚至240个。女方呢,从前就是回赠一顶草帽,再后来才演变为其他东西的。
我有时会想,那个年代的电影镜头,常看到稻田里,一群汉子奋力插秧,面目全不清楚,倒是一顶顶的草帽特别显眼,不会正是端午草帽送得太多,泛滥得到处都是的缘故吧?呵,没准还真让我蒙对了。
所以呢,四川男子被邀去不喜欢的人家,他会没好气说:“我又不取草帽子,跑去干啥子?”又或者痞子男想调戏某个女人,他会颇占便宜地说:“我到你家取草帽子,要得不?”
先生初次到我家,刚好便是端午节。
此前,我倒是想摆脱他来着。觉得感情吧,不冷不热。人呢,好像也不算特别。所以实习时,故意跟他断绝了联系。人家压根不买账,不知从哪里打听到所在,蹬辆破自行车,哼哧哼哧辗转二、三十里,乱七八糟问路而来。问他找来做什么,居然抹一把汗回答:“没其他事。听说你在这里实习,就顺便跑来看看。”
那股子憨傻劲,笑得我不行,倒反在心里认可他了,于是邀请说:“到我家去不?”
他问:“啥身份?”“朋友呗,还能是啥?”我笑。
人家摇头:“不干。真心要我去,再隔几天,端午节,以男朋友身份去。”
呵,臭讲究真多。我闲闲笑:“随便你。”
端午那天,按约好的时辰,我去迎他。好家伙,正打算进餐馆吃饭。我截住他:“干嘛呢?”他挠挠头皮,神情尴尬:“第一次去你家,想先吃点垫着,免得不好意思添饭。”
瞪着他好一阵,我忽然就笑了,拖了他转身就走:“我帮你添,撑死你……”
父母管教虽严,家人之间相处,却很随意、很融洽。先生初次登门,就赢得了大家的好感。倒是介绍认识时,他老老实实跟了我叫“姐姐”、“妹妹”,轮到介绍父母时,人家竟然张嘴就叫“妈妈”。哇,雷倒一大堆人。
我扯他到一边,板着脸教训:“那是我妈!”他傻乎乎问:“有区别吗?反正我要娶你的。”
“问题是,你现在还没娶,”我强调,“应该叫阿姨!”“这么麻烦?”他皱眉头:“我们各叫各的好啦。”遇到这样思维不拐弯的家伙,我只得泄气,在心里宣布彻底败给他。
这也成为后来我母亲笑话他的把柄。“脸皮真厚,”母亲总逗趣说,“好歹也算知识分子,咋就那么俗呢?”先生每次都不恼,只一味嘿嘿傻乐,好像做了件极荣耀的事一般。
到午餐时,他竟混得溜熟了,跟父亲、姐夫他们杯来盏去喝酒,狼吞虎咽扒饭。下了饭桌,居然抚着腹部对我说:“啊呀,快撑死我了。我吃了三碗饭、四只咸鸭蛋、几个粽子……”
哭笑不得之余,我调侃他:“不是说,会不好意思吗?”他大言不惭:“怎么会呢?爸爸、妈妈多好呀!”
踢他一脚,我表示抗议:“是我爸、我妈!”
“那不是一样的嘛!”他理直气壮,死不悔该。
端午节那天离开,先生没取走草帽。
母亲说:“草帽太俗,差不多过时了,何况没在乡下,拿草帽来做什么呢?”我赶紧插言:“那算了吧,什么都不用给他。反正他也不是计较的人。”
“不行,人家初次登门,我们不能失礼。”母亲否决。
“那,咱家的那把破伞,给他得了?”草帽也遮雨,伞不是同类么?我为自个儿的聪明,得意了好一会儿。
“你就出馊主意。”母亲笑起来,叫过妹子,如此这般,嘱咐一通。
送先生出门,看他手里的东西,才知道妹子是去买件衬衣,算是姑且替换传统的草帽了。衬衣比草帽贵多了,我家算是亏了吧?反正也是亏了,赔进去我这么个大活人,只好不计较罢。
不知不觉,脱离乡土多年了。这“取草帽”的风俗,当年就已经悄然变通,不知还在流行不?但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那句经典口头禅,“去你家取草帽”,只怕会经久不衰的吧……
|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