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本书的序贴过来
情牵梦绕芦苇庄: 序 马嘶 癸巳年早春,老友郑新芳出示他回忆故乡和少年时期在家乡生活的书稿《情牵梦绕芦苇庄》,嘱我作序。我粗粗看了一遍,在深深地喜爱、钦佩与激动之后,遂欣然命笔,写下了这篇姑且称之为“序”的杂乱无序的文字。 这些年来,在历史文化名城保定,郑新芳是个大大有名的人物,特别是在文化界、知识界,那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是因为:他在这里长期进行中学语文教学,并担任有名的保定一中副校长和教师进修学校书记,桃李满天下,人人皆敬仰;而且,他又积极涉足于文学艺术、读书、新闻出版、保定城市发展史实溯源研究考证、网络文化等诸多学术领域,在许多方面都做出了令人钦佩的成绩。 他爱岗敬业,博学多思,治学严谨,勤于著述,有《审美论稿》、《月旦名流》、《保定名胜古迹诗话》、《杨绳武评传》等多种专著、文集传世和大量各种长短文章见诸报端和网络、博客。 2000年他从工作岗位上退居二线时,曾赋诗一首: 如愿以偿在今天,梦寐寻求五十年。 北溟辽阔昔日事,鲲鹏扶摇再图南。 这就十分明确地表明了他的“退而不隐”的积极态度。 不是吗?退下后,他似乎是更忙,也生活得更紧张了。现在,他仍然担任着保定市作家协会理事、河北省莎士比亚学会副会长、保定市莎士比亚学会会长等多种大大小小的社会职务。他每天东跑西颠,腿脚不闲,孜孜矻矻忙于各种分内与分外的事情。他广交文友、书友和各类朋友,参加各种会议、社会调查与史实考证活动。特别应该提出的是:在考察研究古城保定史实方面,他关注的事情多而又细,大者如古莲花池、大慈阁的建筑、木兰从军的地方是在保定完县(今顺平县),小到对远近闻名的驴肉火烧来龙去脉的考证,他都做了深入细致的考察研究,加以认真又睿智的解读,道出了人们从不知晓、甚至闻所未闻的结论,让人们不由得眼前一亮,点头称是,啧啧称奇。 新芳不仅才华横溢,文思敏捷,而且精通多种学问,举凡文学、艺术(如美术、古琴、戏曲、书法、围棋、建筑等等)皆有精湛的研究,并且能够言之成理,说出来让人信服。这些,我们从报刊、网上和他的博客上都可以看到。 近来,他又在并未搁置这些忙迫工作的同时,撒开记忆的网,默默地撰写他热爱着的故乡以及他幼年时期在家乡的值得永远怀念的生活,这就是眼前这部《情牵梦绕芦苇庄》。 最近几年我才知道,新芳老弟同我是冀东大地的同乡。我的故乡在唐山市丰南区煤河边,他的故乡在唐山市古冶区沙河岸,按照最短的直线来计算,相距只有几十里;如按道路来算,也就是一百里多一点。都是唐山市人,也是半个“小同乡”吧!我们的故乡在自然风物、社情民俗方面一定会有许多相同或相近相似之处的。真真是老乡亲!我这才明白,他找我为他的《情牵梦绕芦苇庄》写序,也算是事出有因了。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果然,我看了他写的这部描写故乡的书,感到十分亲切,真是又喜爱又激动又钦佩,也就愿意涂抹几句,算是给他的书作“序”。 这部《情牵梦绕芦苇庄》,同他的许多著作一样,语言自然、优美、精粹,富于抒情色彩,且处处见溯本求源的考证真功夫,因而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丰厚的学术性。特别是对家乡远古历史的精心考释和明确解读,更是让人叹服。 凭直觉,我甚至毫无根据地想,世世代代生活在郑新芳家乡的人们,从出生到辞世,恐怕没有另外任何一个人能够像郑新芳那样,对身边司空见惯的每一种事物,会产生那样深情的关注和寻根问底地去探求它的来龙去脉。真的,没有一个。是的,绝对没有哪一个开平人会像他这样关注并细心研究沙河、开滦煤矿、乃至村边的小庙和一草一木…… 请看:在写到《故乡的沙河》时,他写道: 沙河,古称缓溪水也。《汉书.地理志》:辽西郡海阳缓溪水南入海。”《水经注》云:“缓溪水出新平县(应为新安平县,即滦州)东北,世谓之大笼川,东南流,迳令支城西,又西南流,与新河合,南流注于海。”——这两段文字所说的“海阳”、“新平安县”都属滦州。“令支”,迁安县旧称。这里说明滦州的沙河,很古的时候称“缓溪水”。 …… 看,除了郑新芳,他的世世代代的故乡人又有谁曾做出过这样的考证结论? 新芳老弟做的是为故乡的自然、风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社情民俗寻根、立论和解读的伟业。这部书肯定是会作为一部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作而存留于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 2013年3月末于保定紫骝斋 (本文作者马嘶:原唐山市文联主席、唐山市作协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