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情感休闲 抗战军魂 寻访抗战老兵弓长喜---河南禹州
查看: 284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访抗战老兵弓长喜---河南禹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5-7-14 09: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喜羚侠 于 2015-7-18 00:25 编辑


弓长喜 禹州市朱阁镇黑水河村 属牛,生于1925年11月   411081192511268354

民国三十一年年馑,反动派(中央军)独四旅来禹州要兵,我是出壮丁,禹县集中,一共一个营或者是一个团(记不清了)到洛阳。

进了一战区洛阳长官部独四旅旅部传令班 旅长王蒲臣,参谋长李灵 团长有孔方迈,孔方迈是个结巴舌半天说一句话。传令班主要是给八大处送信。八大处里军需、副官、参谋三大处最重要。汤恩伯是第十三军,我们禹州、登封都是十三军。一战区还有独五旅,旅长马雄飞。

在独四旅又一年多到两年时间,洛阳失守后,我们到洛宁卢氏陕州,边打边撤,我们退到灵宝后,中央军第八站区上来了,飞机也来了。洛阳打仗期间,飞机每飞来一次,监狱里的犯人减刑一天。

在洛宁,下大雨,都跑不动了。我们驻西关,日军就驻在东关,第二天早上才知道,赶快跑。

在灵宝,部队被打散了,我跑到八战区长官部,到无线电台,负责摇电台,称“摇机兵”,又干了一年多。电台是一个营(的编制),有很多班,分散于各地。我们班12人,驻西安小南门,班长(小台长)李景昌,属于少尉阶级。


后来不在那干了,跑到西安警备旅,旅长忘记名字了,是个豁子,左上唇被枪打伤的。我还是摇机兵,不多久,警备旅调走,从西安--华州--洛南,到了西坪龙驹寨(现在丹凤县城---)。

日军投降的时候,我们就在龙驹寨,当时正在河里洗澡,说是要回河南了,老日无条件投降了。

在龙驹寨,部队被解散,补充至各部队,方法是人家来这挑人。我和老家邻村的蔡四李永信俩人被补充到85军110师,我在师里电台上,所以知道很多事。110师长吴绍周升任的85军军长,廖运周接的师长。

我们沿着西平---鲁山---洛阳---新乡行军。在新乡县,我们归了31集团军,司令王仲廉也住这。在这里,老日向我们缴械,我们通讯连接收了电话、电话线、牲口(大洋马,由红的、黑的、花的)。日本人和中国人一个样,说话也一样,不好看的是蒙古人。蒙古人囊草胡子。日本人不赖,蒙古人很赖,坏事都是他们干的。

我们通讯连有九个通信班,一个总机班,一个班一个伙(房)。日本人缴械后,食物不足,吃饭时候,他们就拿着绿盒烟(十根装的),给我们让烟,然后说:饥。我们给他们点吃的,就走了。日本兵虽然投降了,还每天晚上面朝东唱歌。

后来,日本兵都让走了,但把他们的兽医都留下了,给牲口看病。我们连也留下了一个,后来跑了,真不是东西。在咱国,他能跑哪哩?

老日娘们留下来很多,这些都是丈夫战死了的,中国百姓如果家庭条件好的(经过中方鉴定),可以把日本娘们领走,过日子。大多数都走了,留下极少部分。军妓不知道去哪里了。

和日本打仗的时候,日本飞机撒传单,用《四郎探母》比喻,他们是当年秦始皇派出去寻找灵芝的童男童女的后代,是咸阳人,现在他们回家来了。

日本投降后,中央给老日拉了很多车的中央票,老日在黄河桥南用中央票兑换老百姓的老日票,很多老百姓都拿着老日票去换中央票。老日在驻地撤退的时候,留下很多老日票,老百姓就捡老日票换中央票,好多老百姓都发了财。


淮海战役的时候,夜里比白天还亮,吴绍周升任副兵团长,没上任,继续带着85军,兵团长是黄维。廖运周是个老八路,在徐州救援第五军邱清泉的时候,起义了。

110师300团团长刘希侯,是个抗日英雄,有一次军长要撤他,师长不同意,就到师里当了参谋长,起义之事只有师长参谋长还有副官主任知道。起义撤退时,我们左胳膊扎白毛巾,路两边摆好了秫秸,摆了50里。师长带着328、329团跑步出来。300团任务是保卫军部
,他们要跟着出来的时候,解放军用大炮把他们打了回去。

当天早上出发,中午出来了,当兵的一看,到处都是八路,才知道投降了,面、牛羊猪肉已经杀好。我们是在总机,刘伯承司令派人来架线,才知道投降了。我们认为,在哪当兵都是当兵,反正有吃的,就在这吧。有两个团长想走,不允许,只好留下了。

旁晚 刘司令到,说:廖师长,你的炮借我用用。廖不太同意,刘说就用一夜。炮是八个骡子拉的大炮,能打2、30里。第二天早上,里头的队伍就投降了。

队伍散了之后,吴绍周坐在坦克车里横冲直撞,拒不投降。后来刘司令坐着卡车到了,说不要打,大家喊他出来。当时,黄维已经被俘,黄伯韬也已经战死。大家围着吴绍周的坦克车,只叫喊,不打。吴绍周无奈,下了坦克车,跟着刘司令走了。

110师就剩下了两个团,解放军后来把江汉独立旅拨过来给了110师。

起义之后,士兵多有怨言,埋怨仗没打就投降了,丢人。行军路上,廖师长说:你们还骂我,这一路上,你们见到了几个300团的人!没出来一个!(言下之意是300团留在里边,都被大炮打死了)。当兵的就不再说实在坏了。

弓老先生现在享受每月60元的老人补贴,家境贫寒,身体很差,几乎不能直立行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5-7-14 11:2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喜羚侠 于 2015-7-14 15:07 编辑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7-14 11:2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喜羚侠 于 2015-7-14 15:08 编辑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7-14 11:2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喜羚侠 于 2015-7-14 15:11 编辑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7-14 11:2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喜羚侠 于 2015-7-14 15:13 编辑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7-14 11:2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喜羚侠 于 2015-7-14 15:16 编辑

廖氏兄弟与国民党两个110师起义内情


  在安徽省凤台县(现属淮南市)的廖湾村,廖氏堂兄弟中出了3个国民党将领,他们是廖运升、廖运泽、廖运周。廖运升是黄埔军校四期生,廖运泽是黄埔军校一期生,廖运周则是黄埔五期炮科毕业生。

  1948年11月27日黎明,在淮海战场上,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黄维兵团第八十五军一一〇师广大官兵,在师长廖运周的率领下,遵循刘(伯承)邓(小平)首长的指示,在中原野战军六纵队领导的指导与协助下,有组织、有计划、有准备地在安徽宿县双堆集附近开始了起义行动。这一义举为全歼黄维兵团,加速淮海战役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仅仅时隔5个多月,廖运泽积极支持并和廖运升共同策划了国民党军第二个一一〇师在浙江义乌起义,在国民党军政界引起震动,加速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崩溃。

  第一个一一○师的组建

  1927年,廖运周在黄埔军校时由靖任秋(又名靖大康)、孙一中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叶挺领导下的第七十五团任参谋,并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后,他受中共中央军委委派,与许光达、孙一中等回到安徽,在寿县组织领导学兵团及廖湾村农民抗暴斗争。此后,参与组织了芜湖反蒋兵变,失败后到西北军中从事兵运工作。

  廖运周奉命“长期隐蔽、掌握部队、坚持斗争”,在敌人军队内隐蔽21年,接受党组织的单线领导。

  1938年元月,与国民党豫北师管区部队和东北骑兵旅合并为第一一〇师,隶属国民党第三十一集团军汤恩伯系统。该部的前身为冯玉祥所率西北军第二师,是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基本主力之一,抗盟失败后被国民党编为第四十六旅。二〇师初由张轸任师长,后汤恩伯欲直接控制该部,将张轸调任第十三军副军长,派其亲信吴绍周接任。廖运周在该部历任营长、团长、副师长,1942年,吴绍周被提拔为第八十五军军长后,廖任该师师长。

  1946年春,时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对国民党军工作部主任靖任秋与廖运周取得了联系,当时计划一一〇师在豫北举行起义,并成立了起义工作组,后由于蒋介石突然将八十五军全部调往山东,起义之事被迫取消。为了更好地开展对敌斗争,也应廖运周的要求,中原局先后派徐仁等10余人到该师帮助工作,廖运周把他们分别安排在师部的副官处、谍报队和电台担任要职,使他们有充分机会接触广大官兵,方便收集、传递情报,并在开封、郑州、武汉等地设置留守处、配备专用电台和情报转递站。

  1947年夏,一一〇师中共秘密党委正式成立,廖运周为书记。他们按照邓小平“积极准备,耐心等待,在最有利的时机起最大的作用”的指示,一方面进行起义的准备工作,同时积极收集、提供有关国民党军队行动的情报,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军行动。

  1948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已进入同国民党反动派战略决战的关键时刻,上级指示一一〇师秘密党组织,要“做好一切准备,迎接战斗,起义归队”。廖运周等预感到近期内解放军可能要打一场大仗,起义的日子不会太远了,因此非常兴奋。同年7月中旬,一一〇师中共秘密党委在汉口的璇宫饭店秘密召开会议,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并做了周密的分工:确定了进一步团结进步力量;分化调出较顽固分子;与国民党国防部派在该部的特务组织“人民服务队”进行坚决巧妙的斗争,以扫除起义行动的绊脚石,为顺利起义打下基础。

  
淮海前线 廖运周高举义旗

  1948年11月初,淮海战役打响,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捷报频传。蒋介石万分惊恐,急调黄维、李延年兵团急驰徐州、蚌埠增援。第八十五军也划归黄维的第十二兵团。11月8日,兵团接到东进命令,从确山、广水一带匆忙出发,行动迟缓,走走停停,于11月23日才到达阜阳。这时,黄百韬兵团的5个军已被歼灭,宿县解放。黄维兵团奉命向宿县攻击前进,但当时蒙城已被解放军占领,解放军放弃涡河、浍河转而向南移动,形成了对黄维兵团的包围。24日,黄维兵团第八十五军到达赵集附近,第十八军进入浍河北岸,第十四军在南坪集东南地区集结,第十军在孙疃集一带与解放军对峙,兵团司令部设在南坪集上。自恃高明的黄维,自动进入了解放军的袋形阵地。

  黄维到南坪集不久,意识到处境危险,立即召开军事会议,部署兵团向固镇方向转移,并通知一一〇师归他直接指挥,把该师的三二八团留给他做预备队。当天夜里,黄维的队伍还没有全部拉开,解放军即开始了全面出击,黄维的部署全被打乱,没有一支队伍到达预定地点。黄维急欲跳出解放军的包围圈,在第一次转移计划被打乱后,又筹划以4个主力师齐头并进的突围战术,迅速向西方突围,企图与进入固镇、蚌埠一带的李延年第六兵团汇合北进。一旦让两者合力打通津浦路,不仅黄维有跑掉的可能,而且对整个战局也很不利。廖运周接到突围命令后,感到事态严重,立即派人向淮海战役总前委报告黄维的突围计划,并要求利用突围之机举行起义。为了拖延时间,打乱黄维的部署,廖运周又主动向黄维提出“4个师齐头并进,在狭小地带展不开兵力,一一〇师愿打前锋,其他师跟进,以扩大战果”。黄维听后很高兴,又是夸奖又是鼓励,并拿出一瓶白兰地向廖运周敬酒,“预祝旗开得胜”。

  当时,第一一〇师正面是解放军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11月26日晚,廖运周又派人前往六纵联络,要求六纵队闪开一个口子,让一一〇师通过后再把口子合上,并要求派人指导。六纵首长立即把这些情况向刘、邓首长报告,刘、邓首长非常高兴,当即作了肯定答复,并指示“要不惜任何代价,坚决粉碎黄维突围企图,决不能让他跑掉,同时要严密组织,保证一一〇师起义成功”。六纵领导根据指示,立即召开会议,研究确定迎接起义的具体事项。司令员王近山为一一〇师亲自绘制了一张起义行军路线集结地域图。要求起义部队官兵一律左臂上扎白布条或白毛巾,沿解放军插上高粱杆路标的道路前进,还规定两军接触时,打3发枪榴弹,作为联络信号,到大吴庄、西张庄汇合,最好在天明前全部通过。六纵领导还向各旅通报一一〇师即将起义的情况,以最快速度调整了兵力部署,在放开的口子上集中兵力,保证放得开,关得住,并决定派富有经验的作战参谋武英带两名向导前往一一〇师,具体指导起义。

  接到指示后,廖运周把较可靠的团、营、连长召集一起,进行了起义动员,他分析了徐州被围,宿县、蒙城已解放,没有援兵,弹粮皆尽的形势,开门见山地提出已与解放军联系上了,决定起义,问大家赞成不赞成。大家异口同声说:“我们赞成。”廖运周向大家提出要求:一、行军纵队按解放军规定的路线走,解放军保证不向我们开枪,也不允许任何人向解放军开枪;二、任何人不能掉队,走不动的用车拉;三、严守机密;四、不愿走的可以提出来。大家纷纷表示“愿意跟师长走”。11月27日黎明,一一〇师官兵5500多人(缺三二八团),按拟定路线开出双堆集地区的赵庄,在通向解放军阵地的道路上迅速前进。

  由于动员和保密工作做得较好,从双堆集到大吴庄30多华里的行军中,尽管各营都有报话机,但没有发现泄密现象,也没有开小差和落伍的。沿途黄维不断用报话机向廖运周询问突围情况,廖一路上不断报告“进展顺利”。2小时后,一一〇师全部通过了解放军前线阵地,解放军第六纵队便迅速合拢口子,封闭了道路。下午1点多钟,起义部队到达约定集结地大吴庄,廖运周下令关闭全师报话机,停止使用电台,切断了与黄维的一切联系。一一〇师的特务组织也被缴了械。当晚,黄维数度联系不上一一〇师,才发觉情况有变,即派数架飞机在大吴庄四周扔下大量炸弹,但起义部队和解放军早已隐蔽,无一伤亡。

  起义部队到达大吴庄后,受到中原解放军六纵领导和官兵们的热烈欢迎,刘、邓首长派来了秘书袁血卒和第二纵队政委王维纲前来看望起义官兵,并正式公布廖运周的中共党员的身份。当晚,六纵召开了欢迎大会,为一一〇师补充了大米、白面。地方群众和文工团载歌载舞送来了大批的慰问品。11月28日即起义的第二天,一一〇师的炮兵即参加了阻击黄维兵团的战斗,很多人荣立了战功。29日,廖运周代表全体起义官兵发出“给毛主席、朱总司令致敬电”和“致第十二兵团全体官兵书”。

  毛泽东、朱德亲自发来贺电,对这次起义给予很高评价,并鼓励他们为解放事业再立新功。此外,中共中央、中原局、豫皖军区以及陈毅、邓子恢等领导也纷纷来电来函进行慰问。留在武汉等地的一一〇师官兵家属通过组织妥善安置后,新华社和《大众日报》才接连发稿报道了起义的消息。

  一一〇师起义后,廖运周派可靠部属持其亲笔信策动了国民党第八十五军第二十三师3个团的投诚,促使第十一师第六四八团残部及八十五军分份直属团、队1万多人投诚。1948年12月12日,人民解放军对黄维兵团发起总攻,至15日全歼黄维兵团,中将司令黄维、副司令兼第八十五军军长吴绍周、第十军军长覃道善、第十八军军长杨伯涛等15名高级将领被俘。1949年1月6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总攻,仅仅4天时间,杜聿明的第二、第十三、第十六3个兵团全部被歼,杜聿明被俘,第七兵团司令邱清泉被击毙,波澜壮阔的淮海战役宣告胜利结束。

  淮海战役后,起义部队被正式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十四军四十二师,廖运周任师长,许多起义的骨干在师里担任了重要职务。后来该师参加了渡江战役,进军两广、云南以及解放西藏等战役。


  就在一一〇师起义后不久,蒋介石为掩人耳目、稳定军心,将廖运升任师长的暂编第一师改编为第八十五军第一一〇师,划归蒋介石亲信汤恩伯节制,并派特务组织严密监视该师的行动。但蒋介石万万没有料到,这个一一〇师也遵照华东野战军首长的指示,在廖运升的率领下,于1949年5月4日在浙江义乌光荣起义。

  师长廖运升其人其事

  廖运升(字仲平)是黄埔第四期生,大革命时期参加过东征、北伐,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因联名反蒋被通缉,一度被迫离开国民党部队。九一八事变后,因瞻念国家民族的危亡又回到国民党部队,先后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抗战结束后,蒋介石调动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廖运升认为这个毁国害民的仗不能打,但又无能为力。已是国民党军一一〇师师长的堂弟、中共秘密党员廖运周从南京开会后回河南路经徐州,透露出内战必起,鲁南将有大战等信息,使廖运升下定决心退出内战战场,乘部队调往鲁西南前线之时,托词请了长假,回到南京闲住。廖运泽也下定不卷入内战的决心,辞去国民党九十六军军长职务,挂个国防部部员的头衔,和廖运升一样回到南京家中闲住。

  1948年,解放战争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国民党整师整军被解放军歼灭,蒋介石不得不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千方百计收罗炮灰,妄图凭借长江“天堑”维持反动统治。经曾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吴忠信的推荐,廖运升、廖运泽兄弟重被启用。廖运泽担任第八绥靖区副司令兼颍上指挥所主任及暂编第一纵队司令,廖运升为暂一纵队副司令,指挥所及暂一纵队司令部都设在安徽寿县正阳关镇。

  暂一纵队成立不久,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即密令保密局阜阳地区情报组中校组长刘惠生,携带电台及助手到寿县,执行监视廖部行动的任务。廖氏兄弟深知刘的来意,一方面对刘表示欢迎,委任他为中校参谋,一方面注意做刘的工作。刘惠生很受感动,思想起了变化,表示愿与廖氏兄弟合作,后来虽已觉察廖氏兄弟有“不轨行为”,也没有向南京方面报告。相反,保密局有电报和指示给他,他都与廖氏兄弟通气,从多方面对他们加以掩护和配合。

  廖运升与解放军建立联系

  廖运周在淮海战场起义的消息传来后,廖运升意识到必须加快起义准备,当务之急是尽快与解放军联系,求得解放军对起义的配合与支持。早在部队进驻正阳关之初,廖运升就与中共凤台县委有过接触,并派人去涡阳解放军六分区联系。廖运升随后加紧了与解放军联系的步伐,他立即派人去淮北游击区联系,另外找到了廖运周的胞弟廖运凯和表弟蔡树藩,要他们去解放区设法找廖运周。两人几经周折,找到已任二野四兵团四十二师师长的廖运周,并会见了兵团敌工部主任袁血卒。当两人带着廖运周写在白绫上的亲笔信回到寿县时,暂一纵队已南下,未能联系上。

  当时,华野已知廖运升部情况,遂于1948年11月中旬派朱淮明(化名李学明)到寿县、凤台与暂一纵队联系。经周密安排,朱淮明与廖运升在正阳关枸杞园的一个废弃炮楼上见了面。朱淮明传达了华野首长要求暂一纵队就地起义支援大军过江的意见。为了便于联络,廖运升还特派参谋张作六专门负责与朱联系,约定了联系方法和地点,并将一纵军官登记表、人员编制及周边国民党军队布防、武器配备等情况,写了书面报告,交朱淮明带回华野汇报。

  为了加紧起义的准备工作,廖运升多次与支持起义的参谋处长赵继武、团长张普庆、袁霞轩等密商起义方案,分析当时起义会遇到的问题。他们一致认为暂一纵队新编不久,成员复杂、人心不齐、武器装备差,仓促起事的话不好掌握;当时一纵周围有蒋介石嫡系刘汝明和桂系大批军队,起义后受到围攻恐难抵抗;此外,纵队里大部分军官家属在南京,起义后家属的安危也是问题;更重要的是部队起义后的去留问题,希望得到华野领导的指示,以便决定进一步行动。带着这些问题,朱淮明再一次回华野汇报、请示。

  廖运周在淮海战场起义后,对南京政府特别是对国民党官兵震动很大,国民党国防部唯恐暂一纵队也会发生“哗变”,一日数电命令廖部与刘汝明部队同时撤离,渡江南下,廖运泽也接到蒋介石的“廖运周已投敌,着速回宁”的电报。

  不久,朱淮明回到淮南,向廖运升传达华野首长的指示:“如起义时机不成熟,就不要急于起义,同意该队服从国民党命令撤退渡江,但不要把各县武装带走,要设法保护淮南煤矿和发电厂不遭破坏。”按照指示,廖运升为保护厂矿做了大量工作。

  南下前,廖运升在淮南田家庵的“爽园”又一次约见了朱淮明,提出当前国防部对廖部疑心很大,受令与刘汝明部队同时南撤,实质是被监视了,不愿过江也得过,在江北已经没有起义的条件,请朱淮明速向首长汇报。朱感到情况紧迫,当晚赶回华野机关驻地,但等他带着首长指示回到淮南时,暂一纵队已渡过长江,廖部与我党联系因此中断。

  当廖运泽接到要他“速回宁”的电报后,着实为难,如离开部队回宁有被扣押危险,但如拒不从命,部队就有被攻击或缴械的可能。他考虑再三,决定只身返宁。

  1949年元月,暂一纵队到达芜湖后,第八绥靖区的暂一纵队及颍上指挥所即行撤销,暂一纵队被改为暂编第一师,廖运升任师长,归第十五绥靖区指挥。芜湖防区由第十五绥靖区管辖,张士希任司令官,廖运泽被委任为副司令,但他未到任仍住南京。

  自部队撤到江南后,廖运升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事关个人安危及全军命运,他心中十分焦急。而此时,因收到特务关于廖部是“一窝共产党”的密报,国民党国防部密令张士希“注意一师行动”,张士希还派特务连给一师“放哨”,处处与一师为难。在此情况下,为了早日找到党组织,廖运升派人去沪、宁,找到与中共长期合作的民主人士余亚农和朱子帆,并与他们多次会晤。此外,通过在芜湖的民主人士张公侠与中共中央华东局芜湖工作组负责人方向明、石原皋取得了联系。双方多次商谈形势,交换情报,并拟定了三条行动规定:一是不与游击队发生冲突;二是积极准备迎接大军过江;三是密切注意国民党军动向。然而,南京国防部并不放心这支有“异常”行为的队伍来防守长江“天堑”,同年2月又命令暂一师前往南陵、泾县一带,担任江防的后方防务。

  暂一师到达泾县后,师部驻城内,第三团驻茂林。这时,游击队就在茂林一带活动。因恐与游击队发生冲突,廖运升派人与当地游击队负责人洪林取得联系,第三团团长张普庆代表暂一师与洪林议定:各驻防地不动;暂一师官兵外出游击队不予干涉;双方遭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对空放枪,暂一师决不出击。廖运升还派人掩护华东局芜湖工作组的同志给游击队送去一部电台。

  由于形势发展很快,暂一师又奉命南撤浙江,担任徽杭防务。南撤之前,华东局芜湖工作组派人嘱咐廖运升“小心谨慎”,并交代了与浙、皖游击队联络的方法和路线。

  临安改编第二个一一〇师

  暂一师于1949年4月3日到达浙江临安,被改编为一一〇师,将原来的7个团撤并为3个团,隶属八十五军建制,归王仲廉指挥,廖运升仍任师长,副师长刘希文。廖运泽改任衢州编练处副司令(司令张雪中),廖运泽接到委任状未予理会,而是带着家属去了苏州亲戚家暂住。

  一一〇师在临安改编后继续南下,不日到达杭州,部队驻城郊。这时,廖运升派专车去苏州将廖运泽全家接到杭州,同住西子湖畔的西子饭店,多次召开支持起义的骨干会议,共同研究起义的行动方案。经过多次研究磋商,他们决定不再跟国民党继续南下,在浙赣线上把握时机举行起义。

  1949年4月中旬以后,一一〇师一日数次接到南撤命令,由于与游击队联系尚未落实,也不知解放军到了哪里,只得遵命继续南撤。当部队到达萧山时,一位“商人”来到师部门口,把一封信交给警卫后,转身离去。廖运升拆开信一看,喜出望外,写信人自称是廖运周的好友,住杭州某旅社,希望与他会面,信尾署名“杨大伦”。廖运升心中明白,这是盼望已久的解放军联络员到了,他立即派人把杨大伦接到萧山,在自己家中与他会面。

  杨大伦原名杨振海,原二野联络部敌工科科长。1949年3月中旬,陈赓到漯河见到廖运周,嘱其再给廖运泽、廖运升写信,并派杨寻找他们的部队,督促他们抓紧时机就地起义。陈赓与廖运泽是黄埔军校一期同学,以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保持着联系。杨的到来更增加廖运升不再南撤的决心。廖运升与杨大伦多次磋商,决定加快起义的准备工作,把握时机立即行动。

  义乌城下 廖运升率部起义

  1949年4月下旬,一一〇师奉调浙江义乌,接替三十五师防务。5月2日,廖运升率师直属队于拂晓到达,师部设在只有几间平房的县图书馆内。当日上午,八十五军军长吴求剑派参谋李英伯等,押着一列火车,到达义乌车站,要一一〇师家属全部上车送往浙赣线终点站玉山县,从那再改乘汽车去福建。显然,吴求剑对一一〇师已有所怀疑,欲将家属扣为人质。对此,廖运升心知肚明,便始终以钱粮筹措不及需要时间、自己的家属去杭州城内看病未归为借口,坚持不集合家属上车,双方相持到中午。廖运泽视此情况,为了缓和紧张气氛,使起义能顺利进行,便带着全家上了火车。火车到达金华时,廖运泽全家下了车,改乘汽车去了广州,部队起义后转去香港,后来没有再回部队。

  吴求剑见没有接到一一〇师军官家属,更加起了疑心,他立即命令停发打算拨给一一〇师的武器,并向兵团司令李延年作了报告。5月3日上午,李延年亲自打电话给廖运升,态度非常强硬,称他已接到命令,一一〇师归他指挥,要全师立刻做好准备,等接运火车到达后全师登车出发,向福建方向撤退,否则“受军法处置”。廖接完电话后,感到事态严重,因此,他同杨大伦磋商后,当机立断决定就地起义,并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公开了杨大伦的身份。廖运升开门见山地说:“杨大伦是人民解放军二野四兵团陈赓司令员派来的,他带来了廖运周的密信和陈司令员的指示,他们动员我们即早起义,以策应解放军南进。”接着,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和一一〇师的处境,明确指出只有起义才有生路。廖讲完话,大家当场表示拥护起义。为了起义成功,大家分析了形势,指出当前首要的是必须迅速撤离义乌城,向山中转移,把部队及家属转移到安全地带。经研究决定:一、立即派随军记者胡明理去浙西山中,用早已定好的暗号与游击队联系,请他们支持、配合;二、通知全师各团各部门将废弃的杂物和不急用的物品立即运往火车站,等火车到来时用这些东西装车,以应付来人,拖延时间;三、由团长张普庆负责带领部分工兵在部队行动后,切断对外电线,扒断通向杭州的铁轨,封锁与外界的联系,以防国民党军队追击;四、晚饭后,全师官兵一律轻装,从原宿营地出发,以部队“调防”为借口,转移到山区安全地带,等待人民解放军的到来。会议之后,大家分头行动,廖运升又亲率部分队伍前去专署和县政府、县公安局,收缴了部分武器。就在胡明理与游击队取得联系回到师部后不久,从金华开来接运一一〇师的火车到达了义乌车站,随车来了几位八十五军的参谋人员。廖运升一面不动声色地命令士兵将准备好的破烂杂物“抓紧装车”,一边暗中命令部队向山区转移。同时,为了迷惑随车而来的参谋们,又特地派人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招待他们,并故意安排三一八师彭姓师长委托代运的一个炮兵连,当着参谋们的面上了火车,使他们误认为一一〇师已“遵命照行”。参谋们便在酒足饭饱之余登车启程驶回金华。在全师部队都转移进山区黄宅一带后,廖运升宣布了起义的消息,全场顿时沸腾了起来,有的人立即将国民党的帽徽摘下来摔在地上,有人带头高呼“拥护起义”的口号。

  一一〇师进入山区后,飞机日夜在山区上空盘旋,国民党大部队已逃抵义乌附近。为安全起见,部队多次转移。5月中旬,解放军二野三兵团十二军三十五师到达义乌,一一〇师全体官兵非常兴奋。廖运升立即集合队伍,把部队带回义乌城。三十五师师长李德生等到郊外迎接,一再赞扬一一〇师的义举,并设宴招待全师团以上军官。随后,一一〇师遵照二野总部命令进行了整编,原一一〇师3个团,分别拨给二野十二军的3个师,师直属团包括“学生队”编入十二军直属队。从此,一一〇师起义官兵8000多人跨入了人民解放军行列,随大军南下,追歼国民党逃兵,开始了新的战斗历程。

《党史纵览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