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燕集南亭 鞋匠论史之:顺帝梁皇后
查看: 4676|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鞋匠论史之:顺帝梁皇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5-7-28 11: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闲过信陵饮 于 2015-7-30 11:31 编辑

  
  太监能当皇帝吗?
  
  理论上似乎不能,因为太监没有生育能力,当了皇帝传给谁啊。而历史上也确实没有太监当皇帝的例子,这大约也是后来的皇帝们亲近太监的原因,因为他们无非也就是贪几个钱罢了。
  
  可中国历史上确实有位太监成了皇帝,虽然是在他死后被追封的。而这位太监,就是挥鞭的魏武帝曹操名义上的爷爷曹腾,他在曹丕篡夺汉朝江山建立曹魏后,被追封为皇帝。
  
  曹腾字季兴,大约出现于顺帝时期,活跃于桓帝时期。他的祖上,大概是个普通农民。据说其父当年曾被邻居诬蔑说偷了邻居家猪,结果他爹啥话也没说,就把自己的猪给了邻居。后来,邻居家的猪回来了,然后曹腾爹的好名声就传了出来。
  
  不过,这不能影响曹腾什么,作为普通劳动者家庭出身的曹腾,应该没读过什么书,也不会有什么当官的机会。但那个时候,郑众,蔡伦等前辈太监的光荣事迹应该激励着曹腾等有志青年,所以,不清楚什么原因,他光荣成为了太监。
  
  可能因为父亲遗传的原因,曹腾为人也很老实。所以,执政的邓太后便给他派了一个任务,就是陪太子读书。推测曹腾的年纪应该和太子差不多,少时玩伴原因,太子对他还不错。


      而且,当时的太监好象也没有后世那样让人瞧不起——这与东汉,唐朝、明朝时太监乱国有关。
  
  但这太子的命却实在不好,身边年长的太监们以及自己的奶娘王男因为和安帝身边的太监们争脸面,结果被杀了。太子突然见身边少了那么多熟悉的人,就感慨了几句。然后,居然就被废了。
  
  安帝死时,废太子十一岁。作为安帝唯一的儿子,自己爹的葬礼居然都不让他参加,所以他极度愤懑,可又没有什么办法。虽然不清楚曹腾于此时做了什么,但他应该是与废太子不离不弃的——当然,他也别无选择。好在,阎皇后选择的接班人,半年多就死了,这时候,阎皇后兄弟们就又想着再立别的诸侯王的儿子为皇帝。
  
  先帝有儿子,却非要立别人的儿子为皇帝,难道你阎太后要学邓太后?可邓太后是因为人家平原王连猪和羊都分不清,而且,人家秉政时,那是什么样的贡献,而阎家人不学无术,还在朝里作威作福,更何况刘保身体健康,聪明伶俐,凭什么不让当皇帝?
  
  所以,一帮富有正义感的太监们不干了。以孙程为首的十九位太监,对天发誓要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拼死为废太子夺回江山。
  
  这是个极为凶险的过程。因为孙程等人不过是中下级太监,而当时掌握朝廷大权的阎皇后一家不但手握兵权与朝政大权,而且宫里的高级太监还全都是阎家的人。可孙程们不管不顾,于是居然在一场惺风血雨之后,他们胜利了。
  
  这是个很值得玩味的过程。阎太后所立的小皇帝的葬礼正在进行中,阎显在宫中主持。孙程等人首先将江京杀死,然后挟持李闰为首,宣布汉顺帝即位,然后就开始召集文武百官。
  
  这是阎显很害怕看到的,因为在此之前,朝廷百官一直提议应由汉顺帝继承皇位,只是由于阎皇后与阎显等人的强势,才没有成功。现在孙程等人的举动,立即获得了百官的拥戴。阎显就琢磨调外兵进宫镇压。可孙程等人封闭了宫门,阎显吓坏了,阎太后还比较冷静。想着派当时的宫廷卫士长(越骑校尉)冯诗镇压,并且说生得顺帝者,封万户侯。冯诗谎称兵力不足,骗阎后身边亲信太监樊登一起出宫,出宫后就立即杀了樊登,然后归营自守。
  
  阎显的弟弟阎景当时为宫廷禁卫军总司令(卫尉),到是调了兵进了北宫,可当时的尚书郭镇,抱病率值班卫士就冲了上去,然后,于乱军中居然杀了阎景——阎景所带的兵没有反抗。
  
  这下大势已定。汉顺帝即皇帝位,时年十一岁。阎太后被迁入冷宫,第二年死去。而阎氏兄弟基本上被杀了个干净,家属也被发配到了越南。
  
  应该说,从政变的一系列变化来看,阎氏兄弟是不得人心,而汉顺帝即位是得人心的。那么,汉顺帝少经忧患,饱尝了人间冷暖,能发愤图强,成为中兴汉室的一代明君吗?
  
  顺这个谥号的意思是慈和遍服。本意上是个美谥。但就因为汉顺帝的原因,后世帝王没有再用这个谥号的。当然,著名的元顺帝,其实是明朝人为了恶心他而给的谥号,人家蒙古人上的谥号是惠。所以,可见汉顺帝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要说顺帝是个好人,并且不失聪明,还宽容仁慈。但好人却不一定是好皇帝。他可能最大的错误,是太相信手下这些太监,还有就是错误的立了一个皇后,当然,这太监中,就包括曹腾——当然,曹腾因为年纪的关系,应该没有参与这次政变。所以,他在顺帝朝,只是按部就班,先升为小黄门,然后成为了中常侍。
  
  他的作用,大概发生在顺帝死后,而现在暂时是顺帝的天下。
  
  阎后被废时,十一岁的顺帝还没有外戚,三公走马灯似换来换去。这时候谁在把持朝政呢?是太监吗?还是顺帝本人?从事情推测中,可能是朝中大臣,但太监的影子是一直存在的。

  
  扶持顺帝的太监中,孙程等人于第二年就被顺帝赶回了老家,罪状是因为孙程居功自傲,为保当时的司隶校尉虞诩,怀表上殿,呵斥左右——大概顺帝觉得孙程太过放肆了。
  
  其实,孙程所保的虞诩是个好官,也是东汉名将,为将时曾反用孙膑之计,兵员不足而增灶破敌,威服西羌,为官则一生刚正不阿。而孙程的正义感,再这个事件中得到了充份体现。当然,这件事的结果是虞诩被升了官,而孙程却被免了官。所以,被免官回家后,孙程极为想不通,大骂顺帝,然后扔了侯印,跑到了山里。
  
  这次事件中也能看出汉顺帝为人,按说孙程这种行为,杀头是不为过的。但顺帝知道后,只是派人找到孙程,并没有处罚他,还是让他以侯爵回乡。后来,又将孙程召回了京师,给予了高官。
  
  这样的仁慈,其实是具备当好皇帝的条件的。更何况,顺帝其实也有明察的地方。永和年间,本来默默元闻,也并没有多大资格与那些太监们争权的曹腾突然就被人诬陷要谋反,理由是他想与当时的大将军与梁商一起,要废掉汉顺帝而立其他诸侯王。
  
  顺帝病不相信诬告的太监们的话,这一点比较像当年的汉昭帝,不相信上官桀说霍光谋反。但诬告的太监们居然伪造了诏书,将曹腾抓了起来。顺帝大怒,立即处置了这些胆大妄为的太监。
  
  其实,这事也有些别的内涵在里。为什么太监敢于仿造诏书?这是不是说明,这种情况在当时时有发生?只不过,这次诬告的居然是秉政的大将军梁商,太监们碰上的对象不对而已。那么其他小偷小摸,多盖几处房子,多提拔几个近亲为官的事,是否经常发生呢?
  
  显然是的,这也是顺帝注定成不了好皇帝的原因。
  
  梁商是汉顺帝老丈人。他是因为自己女儿成为了皇后而被提拔的,不过,他算是个好人。秉政期间,也能谦恭退让,提拔贤良,只是后来被梁冀毁了一世英明。
  
  而顺烈梁皇后名妠,是当年被窦太后迫害的梁贵人的后代,父亲是梁商,哥哥是梁冀。烈的意思是执德尊业。与东汉先前的皇后一样,梁皇后年少时也是聪明有才华,并且美丽。另外还有一些窦太后与邓太后身上曾出现的奇特相貌。所以,十三岁时被选入宫,成为了贵人。
  
  梁皇后也算是一个好皇后,为贵人时不争宠,和善待人。当太后时,也任用一些贤臣,并灭掉了一些奸臣。她和她的父亲梁商一样,在史上都是很有贤名的。但因为亲近太监与信任自己的哥哥梁冀,所以让人失望。
  
  东汉的衰败与梁氏外戚掌权有着直接的关系,梁皇后与梁商这样的好人,仅仅是因为出了一个梁冀这样的不肖子的原因吗?
  
  公元132年,梁妠被立为皇后,这一年,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测量仪——候风地动仪。
  
  公元144年,汉顺帝刘保崩,年三十一岁。顺帝这人,如史书评价:本来久经忧患,应有励精图治的雄心,而且他即位时群贤毕集,本来很有机会有一番作为,但他任用宦官与乳母,并未对朝政有什么改进,所以,很让史家唏嘘,而东汉朝政日坏,怕是积重难返。
  
  另外,对后来政治格局走向有影响的是,他还有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他正式下命令允许太监的养子继承太监生前的封爵——也就是让太监也有了追求,曹操后来就得益于此。
  
  刘保只有一个儿子,就是汉冲帝。梁后与东汉大多皇后一样,无子。冲帝当皇帝,应该没有什么争议,虽然他只有两岁。但冲帝没当几天皇帝也死了,这个时候,争议就来了。
  
  前面说过,汉顺帝即位时群贤毕集,梁商也确实是个不错的外戚。他提拔了一批贤臣。而这些贤臣中,李固时任太尉(太尉即三公中的司马,改了名儿而已),以他为代表的公卿大臣认为应立清河王刘蒜。
  
  刘蒜已经年成,而且史书记载他严谨持重,举止有度。鉴于东汉王朝的弊端,这时候学习当年大臣们立汉文武,而使西汉走向光辉,是个最佳的解决办法。但梁冀不干,而且他手握兵权,所以不顾李固们反对,强立汉质帝。
  
  汉质帝与梁冀之间发生的故事,就是课本上所熟悉的“拔扈将军”的故事。八岁的质帝,一句话就丢了性命,梁冀谋杀了皇帝,居然没事,他的权势由此可知。
  
  于是,又到了议立皇帝的时候了,李固等人只能化悲痛与愤怒为力量,转而希望清河王刘蒜能登上皇位后,转变目前的局面。梁冀则因为前面的原因,这时候很孤立,而且,可能他内心也有些底气不足。
  
  这时从梁皇后的态度来看,她应该内心更为纠结。纠结的原因很好理解,就是既不想立长君而让己家失势,又从理智上明白李固等人的意见是正确的,加上质帝的事情,她的态度是闹出了这么多事,我不管了,你们定吧。
  
  这时候,曹腾打破了这种平衡。
  
  曹腾此时应该已成为后宫太监的代表人物,当时职务应为中常侍。这里需要补充下,东汉后宫地位最尊贵的太监,理论上应该是大长秋。这个官位的官佚为两千石,是皇后的卿。当然,如果宫中此时太后或者太皇太后仍健在的话,同时会立太后或太皇太后三府,按地位高低排名为太仆,卫尉,少府,前面再加上太皇太后所居的长信宫,以及太后所居的长乐宫名,命名为长乐太仆或长信太仆。
  
  这三个官位,虽也是两千石,但本着孝道原则,地位在大长秋之上。蔡伦当年就当过邓太后所居长乐宫的太仆,应是当时宫时地位最高的太监。
  
  太后三府不是同时设置,有时候有这个官,有时候没那个官。这要看太后的需要,而且,太后去世后,这个官就会自然消失。所区别的是,西汉时,大长秋及以上的官职,不一定是太监,所以,西汉时与李广齐名的程不识,曾作为长乐卫尉。而东汉时,基本上全是太监。
  
  而太监中的更杰出人物司马廷曾任的中书令,全称是中书谒者令,不过是后来尚书令的别称,官佚在东汉(注意是东汉)时是千石。而且职权远不如东汉时的尚书令大。
  
  其实可以看出,太监的地位从西汉到东汉,有了质一样的飞跃。中常侍这个官前面说过,是个从千石升为比两千石的官员,但就因为常在皇帝左右,所以权力很大。
  
  曹腾表态,支持梁冀。
  
  原因是因为刘蒜看不起太监。因为,曹腾曾经去拜见过刘蒜,但刘蒜却没有礼遇他。按说,曹腾也是朝廷命官,虽然受了那一刀,不是个完整的男人。但按礼节,刘蒜怎么也得表示表示。可他却把对曹腾的蔑视,完完全全地表达了出来。所以,曹腾意识到这人如果当了皇帝,肯定没有同袍们的好果子吃,所以,立即表态支持梁冀。
  
  于是,梁冀立即再用强权,立刘志为帝,即后来的汉桓帝。曹腾因为拥戴之功,被封侯,又升为大长秋。
  
  刘志是章帝玄孙,刘保是章帝的重孙。梁太后的妹妹,嫁给了刘志,于是成了妹妹的婆婆。
  
  刘蒜没当成皇帝,不知道他清楚不清楚原因是自己是没有礼待太监,更不知道他有没有后悔。后来,又被当成皇位可能的继承人而被利用,卷入到诬陷谋反的案件中,随后自杀。
  
  曹腾到是飞黄腾达,所以曹氏族人随后也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至于他本人,则很有意思。要说他是怀恨刘蒜,也不确切。因为他在宫中如日中天时,当时的益州刺史种暠弹劾他收受外官的贿赂。其实,这官员送礼给曹腾,曹腾还没收到,就被种暠截获,算不上曹腾的罪过,所以桓帝不认为曹腾有什么罪过。
  
  而曹腾平白无故受了这么个弹劾,不但没报复种暠,居然逢人便夸种暠是个好官。后来,种暠做到了三公,逢人便感激曹腾当年的胸怀。
  
  而且,曹腾似乎没有做过什么恶,相反还举荐了不少英才。所以,当年不立清河王刘蒜,大概是出于对同辈太监们命运的担心。只是,他所支持立的刘志,却实在不是个好皇帝。而是个后来被诸葛亮与刘备经常叹息痛恨的皇帝。
  
  这大概便是曹腾最大的罪状。只是,这个罪状于东汉是罪,于曹操是功。所以,曹操的孙子汉明帝,将曹腾追封为高皇帝,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有皇帝称号的太监。
  
  梁皇后后来无心政事,政权被梁冀把握。她后来于150年号称还政于桓帝,当年崩,年四十五。不过,由于自己妹妹仍然是皇后的原因,梁冀继续折腾,直到九年后,被另一帮兴起的太监杀死。
  
  这是下一篇的故事。
  
  曹腾的养子叫曹嵩,据说有曹腾遗风,不过比曹腾更喜欢钱,后来还用钱买了个太尉当。他的孙子曹操就不必说了吧。
  
  只是,《三国演义》里说曹嵩是夏侯氏之子,而《三国志》却不认可。近来看了篇文章,说是根据现代医学DNA检测,根据排除和推理综合判断,曹嵩应为曹氏族内养子。
  
  这个,可能更容易让人信服。
  
  不过,三国志说曹操后来说自己是曹参的后代,根据DNA判断,也是不正确的。他们之间,应该没什么关系。
  
  那么,曹操其实不是什么名门之后,而是真正早根儿阶层,虽然依靠曹腾(其实还有那么点儿恶名儿)有了点儿地位,但真的是雄才大略,一代英杰。
  
  所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完)



章帝窦皇后
和帝邓皇后
安帝阎皇后
娶妻当得阴丽华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5-7-28 14:57 |只看该作者
长知识了——————
读过留痕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7-28 14:59 |只看该作者
不过,三国志说曹操后来说自己是曹参的后代,根据DNA判断,也是不正确的。他们之间,应该没什么关系。
————————————————————————————————————————————————
这个DNA判断,搞得我有点儿懵

求科普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7-28 15:26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7-28 15:38 |只看该作者
苏力 发表于 2015-7-28 14:59
不过,三国志说曹操后来说自己是曹参的后代,根据DNA判断,也是不正确的。他们之间,应该没什么关系。
— ...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CarzQtrj4VcCJK0bZgK08YcMR20vYao-oPJc1F0sRYxsyAlWbQnhd6PAsrbVXfJ8NFerZaZe0HdoL9rtWgsn4q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7-28 15:40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7-28 16:04 |只看该作者
好几天不见,问好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7-28 16:04 |只看该作者
最近很忙,很少上网。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7-28 16:05 |只看该作者
看了前面一部分,不但学了知识而且读来浅显易懂,有趣味性。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7-28 16:39 |只看该作者
水烟 发表于 2015-7-28 16:04
好几天不见,问好

也就昨天不见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5-7-28 16:39 |只看该作者
水烟 发表于 2015-7-28 16:04
好几天不见,问好

怎么,有如隔三秋之感?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5-7-28 16:39 |只看该作者
水烟 发表于 2015-7-28 16:04
最近很忙,很少上网。

发财大大地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5-7-28 16:40 |只看该作者
水烟 发表于 2015-7-28 16:05
看了前面一部分,不但学了知识而且读来浅显易懂,有趣味性。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5-7-28 20:05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5-7-28 20:06 |只看该作者
还不错,一会儿细读,细回。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5-7-28 23:53 |只看该作者
这段有点复杂,得好好捋一下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5-7-29 08:01 |只看该作者
青芜 发表于 2015-7-28 20:06
还不错,一会儿细读,细回。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5-7-29 08:01 |只看该作者
莫冉 发表于 2015-7-28 23:53
这段有点复杂,得好好捋一下

有多复杂?我解释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5-7-30 09:1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青芜 于 2015-7-30 09:27 编辑

这个汉顺帝原本有机会中兴汉室,却纵容太监误国。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5-7-30 09:2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那个元顺帝也不是什么好人,虽然是朱元璋给他的封号,讽刺意味浓,但其人其行确实是亡国之象。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5-7-30 09:46 |只看该作者
青芜 发表于 2015-7-30 09:17
这个汉顺帝原本有机会中兴汉室,却纵容太监误国。

历史评价应该是这样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5-7-30 09:47 |只看该作者
青芜 发表于 2015-7-30 09:24
那个元顺帝也不是什么好人,虽然是朱元璋给他的封号,讽刺意味浓,但其人其行确实是亡国之象。

挺奇怪啊,元朝虽然退出中原,但其政权前后延续了四百年,应该说直到清太宗时还灭
而且,一般入主中原的异族最后都被汉民族同化,只有蒙古例外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5-7-30 09:48 |只看该作者
青芜 发表于 2015-7-30 09:24
那个元顺帝也不是什么好人,虽然是朱元璋给他的封号,讽刺意味浓,但其人其行确实是亡国之象。

当然,例外的还有,就是这是冷兵器时代唯一以南伐北而取得胜利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5-7-30 09:48 |只看该作者
青芜 发表于 2015-7-30 09:24
那个元顺帝也不是什么好人,虽然是朱元璋给他的封号,讽刺意味浓,但其人其行确实是亡国之象。

秦汉是以西击东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5-7-30 09:5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嘿嘿,朱厚照也是太监误国的例子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5-7-30 09:55 |只看该作者
青芜 发表于 2015-7-30 09:54
那个哀帝是个同性恋

断袖就是他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5-7-30 11:24 |只看该作者
特意来读,没读完尼,留痕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5-7-30 11:32 |只看该作者
青芜 发表于 2015-7-30 09:54
嘿嘿,朱厚照也是太监误国的例子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5-7-30 11:32 |只看该作者
静听花语 发表于 2015-7-30 11:24
特意来读,没读完尼,留痕

,下班了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5-8-6 15:31 |只看该作者
曹操本姓夏侯,老闲这里有木有啥历史根据呢?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