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15-8-26 08:10 编辑
到底什么贬值了?
在昆明有一个颤巍巍的老人家,拿着一张62年前的存单去银行兑付,这张当年存额为5万元的存单,现如今已经贬值为5元,银行方面很“大度慷慨”,核算下来连本带利20多元,银行让老人家兑取50元。
老人家愤怒了,以至于砸坏了银行的一块玻璃,我估计这玻璃也低不下50元,当然,也许银行继续大度,也就不追究了,于是老阿婆,您知足吧,还有五十元呢。
存单没问题,1953年存入的,银行也“认账”:此存单有效。就是额度人家不认。
想一想也不能认,这要是五万块经历了62年,利息该有多少?
这是一个现实版的中国梦的灵异故事。
其实,老人家真不该去银行,一把年纪颤巍巍的揣着一个历史的存单,就这存单,单纯在当下的文物市场,或者收藏市场上,我觉得都不会低于原值。
这是敲骨吸髓最现实版的一幕。所有有关诚信与此无关。当然,你如果把这一幕想象成一个恶棍无赖我也无话可说。
这世界至少有一件事我们是明白的,那就是人与人不能比,国与国也丝毫不具备可比性。相比于动辄看到罪恶的帝国主义世界出现的ATM机发疯,自动吐钱,人们自觉地排着队领取,然后银行鸟悄的认倒霉,我们更觉得中国版的许霆的故事,更接近我们的常态。
有关此类的故事我们没少看,至少我们知道此类的老存单如何兑现的故事都带着让我们无法遏制的羡慕和钦佩。你当年存下多少,就算百年之后,不会少你分文,而且利息都在,这是诚信还是别的什么呢?
好了,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感知这个问题。假如是62年前,这个老人家欠了银行5万块现如今会怎么样?也会告诉老人家:因为货币贬值的原因,您当年欠的五万块,只需要还给我们20元吗?当然,这种假设根本毫无可能,因为任何一个“人民银行”都不会允许你欠着它们的钱,不但要本金,利息要少不了。
会吗?!如果会,那才是中国梦!
当然,会不会,你我他都懂的。
存单上明明白白的写着中国人民银行,币种为人民币,一个贬值的理由,就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天空,然后血本无归,这一幕你难以置信,却不能不信。
其实,我倒是觉得银行在这件事的处理上确实足够愚蠢,它们又失去了一次为自己正名的最好的广告契机,假如它们给这张存单一个更好的交代,让老人心满意足之后,最大的赢家是银行,而不是老人。还用投重金做广告吗?这送上门的机会。
这是何等体面的一个有关诚信的广告:看看,纵然过了半个多世纪,我们依然坚持着诚信,中国人民银行是储户最好的保险……
再配上耄耋老人拿着存单兑现的幸福画面,何其中国梦?!
可惜,没有这样的剧本和桥段,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愤怒绝望的老人,倔强却又无奈的坐在银行大门口……
就这画面,我突然想问问自己,到底我们什么贬值了? 2015年8月26日星期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