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燕集南亭 西汉卷第四:孝景王皇后(完)
查看: 8598|回复: 7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汉卷第四:孝景王皇后(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5-9-14 10: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闲过信陵饮 于 2015-9-17 10:05 编辑

  公元前154年,即汉景帝前三年的正月(武帝之前,以十月为岁首),汉景帝刘启派中尉张嘉到时任御史大夫的晁错府上宣诏,说是汉景帝要宣晁错进宫议事。
  
  中尉即后来的执金吾。汉时,这个官职等于同列卿,景帝时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卫戍部队司令。御史大夫职同于副丞相,虽然工资与中尉相同,但地位要高于中尉,并且在西汉初期时,按惯例是丞相的接班人。
  
  不知道宣副丞相进宫议事,是否需要中尉这样级别的人。但当时形式严峻,以吴王刘濞为首的吴楚等七国刚刚发生叛乱,作为景帝的重要谋臣,晁错时常被景帝宣入宫中议事。所以晁错并未起疑,身着朝服与中尉出府。
  
  但张嘉却将他骗到了法场,然后宣景帝诏书,将晁错腰斩于东市,并将晁错的父母、妻子、同产不分老少,一起处死——这便是古时有名的夷三族。
  
  晁错有无遗言留下,史书并未记载。故而不清楚晁错对于景帝骗杀自己的行为作何感想。但汉景帝要杀晁错,为什么要用这种欺骗的方法呢?
  
  恐怕是景帝此时心中怀有愧疚。
  
  但有愧归有愧,在当时,景帝却认为晁错必须杀,因为景帝一直希望能用晁错一家老小的死,换来天下的和平。
  
  这一切,全是因为七国之乱。
  
  七国指的是: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
  
  吴王刘濞是刘邦的侄子,当年随刘邦平定英布叛乱,刘邦认为刘濞很武勇,加之自己的儿子们年幼,再加之吴国当时地处要冲,需要一个强力的诸侯王坐镇,所以就将刘濞封在吴国。地盘共有三郡五十三县。西汉初期时,中央政府允许民间自己铸钱,而吴国境内有铜山,并且近海,所以吴国通过铸钱与煮海为盐,使国家相当富裕。
  
  因为富裕,吴国境内的老百姓都不用交税,而刘濞父子经常存问孤寡,赞助生活不能自理的家庭,吴国上下都对刘濞父子感恩戴德。到了汉文帝时,刘濞应该是刘姓宗室中最年长的。而以文帝的性格,对刘濞自然是礼敬有加,所以刘濞不可避免地有了些骄横。
  
  这种骄横,应该是发自于内心,并且影响到了他的儿子。所以,吴国太子进京朝拜托时,与时任太子的刘启下棋,结果对刘启很不恭敬,刘启一怒之下,用棋盘打死了吴国太子。
  
  景帝这个行为,让双方一时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下:中央政府担心吴王不满,而吴王其实也担心中央政府怀疑自己不满。但文帝确实是个比较厚道的人。虽然不能因为误杀了吴国太子就让皇太子抵命,但对吴王的不满情绪,一直是安抚有加。
  
  所以,在汉文帝时,吴王内心的不满情绪还是得到了很好的安慰,并且,他也不是只有一个儿子。所以,尽管史学家认为,吴王二十年托病不朝,文帝不但不治罪,反而送吴王拐杖和茶几的行为是让吴王认为中央政府懦弱,但想来也确实是一个最佳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景帝继位后,这种微妙平横必然会被打破。所以,景帝听从晁错削藩建议,削掉了吴王三郡地盘中的其他两郡后,吴王定然会认为是景帝在先下手为强,谋反是必然的。
  
  刘戊的地盘有三郡三十六县,他是刘邦弟弟刘交的孙子。汉景帝二年时,薄太后去世。按当时规定,天下都应该服丧,更何况身为刘氏宗亲的刘戊。此时,汉文帝当年遗诏中不允许禁止的东西,现在都被禁止。比如:不许喝酒做乐,不允许娶媳妇。
  
  按说刘戊的祖父楚元王刘交和父亲楚夷王都是好读书,结交天下有才华人的谦谦君子,并且刘戊的父亲为了教导好刘戊,为他请了好几个有名望的老师。但刘戊显然没有按照自己父亲设定的方向发展。他在为薄太后服丧中,不但饮酒作乐,还与人“私奸”。私奸的意思,可理解为暗自谋划些不利于国家的事,也可理解为男女方面的事。
  
  从当时情况看,刘戊谋反是不大可能的,所以,极有可能是在男女之事上出了问题。但这个问题对于刘戊的身份来说:纳几房小妾,强奸几个宫女,算不上私奸,那就极有可能是与自己父亲的姬妾之间发生了问题。
  
  这种罪过,朝议结果是必然是废除封国,但景帝还算仁厚,只是下诏削掉楚国的一个郡,于是刘戊就有了怨恨,并参与到吴王的谋反中来。
  
  赵王刘遂是刘邦的孙子。父亲刘友当年因为对吕氏媳妇不满,被吕后关起来饿死。文帝即位后,立刘遂为赵王。他的地盘经过多次变迁,七国之乱时,大约也有三郡四十余县。刘遂在景帝时也犯了过错,但是什么过错,不清楚,被削掉了常山郡。
  
  刘遂是七国之中,反抗精神最强的。一开始,刘遂东连吴楚,北接匈奴,但吴楚失败后,匈奴也拒不发兵支援,刘遂拒守邯郸七个月,最后被栾布与郦寄引水灌城,城破后自杀。
  
  以上三国是七国之乱中,实力最强的三个诸侯王。
  
  胶西王刘卬(音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都是当年刘肥的儿子。刘肥的嫡传到孙子时,无后。文帝根据贾谊死前的上书,要多建王以少其力,就将诸侯国中最大的齐国一分为七,把刘肥的七个庶子分封为王。景帝允许老百姓贩卖自己身上所拥有的爵位。而王国当时高度自治,刘卬就想从中渔利,结果事发后被削走六县,所以对中央政府也是极不满意。他是率先与刘濞勾结的诸侯王,并暗中连络了自己的兄弟们。
  
  从以上情况可以得知,汉初七国之乱的直接起因是因为中央政府的削藩举措。
  
  而为什么要削藩呢?晁错在其中又起到什么作用呢?
  
  西汉时实行的是郡县制,省一级的,只是一个监察机构,并未算正式行政划分。到汉景帝时,全国大概有六十郡,而直接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只有十几郡。其余四十多个郡都处在王国的统治之下。当时的诸侯王,除了太傅、丞相少数几个官职由中央政府指派外,其余官员由王国自行任命,行政机构设置如同中央政府。这就意味着诸侯王在王国之内,有人事、经济、军事等大权。而吴王刘濞的所作所为,吕后之乱时齐王刘襄的起兵,应该给了朝野有识之士极大的担忧:那便是随着时间推移,血源关系慢慢淡化后,王国对中央政府的威胁将会越来越大。
  
  所以,以贾谊为代表的有识之士,早已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贾谊曾建议多封诸侯王,使诸侯王控制的地盘缩小,以减轻其对中央政府的威胁。而文帝,其实已在有意识地去做,比如将齐国一分为七。当然,王国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武帝时期主父偃的《推恩令》。
  
  但晁错,却是削藩措施中的急先锋。他可能急了一些,所以牺牲了自己,换得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
  
  晁错是现在的河南省禹县人,也就是《三国演义》里说的颖川多奇士的颖川郡人。晁错的才学,一开始属于法家学派,后来又学习儒家。文帝时,他开始在政坛崭露头角。
  
  晁错大约是贾谊之后,西汉最杰出的政论家。他曾多次给汉文帝上书,内容涉及到军事、经济、民政等一系列内容,受到了汉文帝的关注。但由于晁错成名作在于提倡太子应在当皇帝之前,熟悉治理国家的办法,所以一直是太子体系的官。
  
  晁错由于能言善辩,很受汉景帝信任。景帝继位后,马上由中大夫(即光禄大夫,景帝时,这个官佚为千石,武帝时提升为比两千石)被提拔为内史。内史即后来的京兆尹,是个相当于列卿的官员。而且景帝对晁错言听计从,晁错当时在朝廷上的地位要超过正宗的列卿。
  
  但需要说明的是:晁错的所有主张,即使以今天的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但他却在当时,遭到了除景帝之外所有大臣的反对。这大概有几个原因:一是史书记载晁错的为人是峭直刻深,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严厉、正直、苛刻、心狠。这句话却并不是对晁错的褒义,更多程度上是贬义。第二个原因是,他的主张以及措施,或许是正确的,但却并不一定是最佳的方法,而且他的操作,似乎太急功近利了一些。汉初时由刘邦到文帝一直以来实行的是“无为”而治,各种社会矛盾在调和中逐渐淡化,但晁错却想以猛药治顽疾,这是极有可能带来风险的。而这种风险,是其他有远见大臣所担忧的。
  
  第三则是,晁错可能是个清官,但他却并非谦谦君子,他的所为,还是带有很强的功利与自我标榜性质的。
  
  所以,晁错首先被当时的丞相申屠嘉不满,并利用晁错在太庙围墙上开墙修府门的举动,想诛杀晁错,但因汉景帝的袒护,没有得逞。这件事情据汉景帝所言,是他让晁错开的门,可既使是真的,在太庙上开门这样的举动,也不是汉景帝有胆能同意的。晁错没有阻止,可见其为人。
  
  申屠嘉为人廉直,并不是个小肚鸡肠或者嫉妒的人。因为这事,他被气的吐血而亡,临死前对自己手下说,他恨不先杀了晁错,然后再向景帝汇报。
  
  显然,当时的丞相,有这样的权利处置,申屠嘉的言论,也显然并不是为私。而申屠嘉一死,时任御史大夫的陶青继任丞相,晁错升为御史大夫,位在上卿,职相当于副丞相。以陶青一惯所为,晁错基本上在汉廷一手遮天。
  
  所以,晁错开始大力推行削藩政策,并且言辞激烈。他说不削藩吴王也会反叛,削藩也会反叛,不如直接拔掉毒瘤。这个观点,不能说不对,可总是让人觉得有些不对劲儿的地方。因为要说谋反,吴王在景帝杀死吴国太子时就有反意,但却因为文帝的优待而没有谋反。那么随着时间推移,会不会出现刘肥的齐国那样的局面呢?
  
  所以,这是个选择题。但晁错不惜刀兵,强力推行削藩,可却错误的估计了汉景帝的承受能力与他在景帝心中的地位。
  
  当时除了窦婴外,其他大臣迫于晁错与景帝的关系,没有发表什么反对意见。于是,晁错应该又一次发挥了其雄辩才能,景帝终于下诏削藩,而吴王刘濞的反应也很直接,杀掉了宣诏的大臣以及朝廷派来接收所削郡的官吏,举兵三十万,联合楚国反叛。
  
  景帝一开始,并未惧怕,可晁错给景帝出了个法子,就是让景帝亲征,自己留守长安。这个主意,后世多有指责。按说祸是晁错挑起来的,他怎么也该自己出征,让景帝留守。既使自己再不知兵,也应该当奔赴前线尽一分力量。怎么能把自己的君主置于危地,而首先考虑自己的安全呢?
  
  所以,当曾在吴王手下当过丞相的袁盎建议杀晁错以谢吴王时,景帝默然良久,表态说,不会因为喜欢一个人而对不起天下。
  
  晁错的死期便到了。
  
  这也怪不得袁盎,因为晁错才是个小肚鸡肠的人。因为他不喜欢袁盎,袁盎也不喜欢他,所以他掌权后,就不断地对袁盎进行报复,逼的袁盎走投无路,才不得已出此下策。而晁错的父亲在此之前,已服药自杀,因为他预见到晁错所为必将给家族带来灾难——他还真算对了。
  
  其实,汉景帝杀晁错,可能与幼稚、胸怀、冷酷什么的真的无关。
  
  晁错不容于叛军,也不容于朝廷大臣,杀了晁错,使吴楚清君侧的口号没了口实。并且对内能最大可能的团结忠于朝廷的力量,对外,也是对没有反叛且持观望态度的诸侯王的一个表态。
  
  所以,晁错必然以冤死的姿态结局。最终换来的是一句,景帝得知吴楚并未因晁错已死而退兵,对从前线赶回来的邓先说的后悔杀晁错的感叹。其实,这句感叹大可不必认真,因为景帝未必是对晁错的在天之灵说的,而更大程度是为了打消“兔死狗烹”或是“伴君如伴虎”的顾虑而已。
  
  因为纵观七国之乱的全局,晁错恐怕必死无疑。景帝所需重用的周亚夫、梁孝王、窦婴、栾布、郦寄这些后来平定七国之乱的功臣,都是巴不得晁错早死的人,而景帝肯定是明白这些的。
  
  七国之乱历时三月,并未对西汉社会的持续繁荣产生多大影响。吴王刘濞雄心万丈,最终却被周亚夫以骄兵与断粮道之计一战而击溃,逃到东越后,被当初的盟友献头给了中央政府,吴国也随之灰飞烟灭。周亚夫于此战达到了其人生的顶点,但也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为他后来被饿死埋下了伏笔。
  
  七国之乱中功劳最大的是周亚夫吗?
  
  历史学家可能认同,但梁孝王刘武,并不一定认同。这个例子也可作为旁证,印证汉景帝为什么要杀晁错。
  
  刘武与汉景帝同是窦太后所生。汉文帝的小儿子梁怀王骑马摔死后,根据贾谊的建议,将刘武改封到梁国。梁国在现在的河南省一带,是吴楚进攻关中的重要屏障。而景帝与梁王因为窦太后的原因,不但在梁王朝见时,与梁王同车出行,并曾多次当着窦太后面表态说,要在自己千秋之后,传帝位于梁王。当然,这几次表态因为袁盎和窦婴的干扰,没有得逞,但可见景帝与梁王的关系。
  
  吴楚叛乱时,兵围梁都睢阳,梁孝王拼命抵抗,局势一度十分危险,所以,梁王向周亚夫求救。但周亚夫出征时,早已和景帝定下计策,打算牺牲梁国,使叛军和梁国两败俱伤,以利于平叛。景帝同意了——这大概与杀晁错心态一致。因此,周亚夫对于梁王的求救置之不理,于是梁王又向景帝报告,景帝亲自下令周亚夫救援,但周亚夫仍然不理。
  
  虽说古之名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联系到之前周亚夫在细柳营的举动,他肯定有勇气这样干。但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景帝迫于窦太后的压力,装模作样的下了道诏书,而周亚夫已明白其中的利害关键?
  
  总之是,梁王是顶住了。可周亚夫和梁王结了仇。所以,梁王后来利用一切机会,不停地说周亚夫坏话。但最终使周亚夫死的,恐怕不是因为梁王,而是他自己。
  
  以周亚夫的性格,对景帝未必会恭敬。再加上平定七国之乱后,周亚夫名震天下,升任丞相,于是有了些骄横。景帝想封自己的大舅子王信为侯,周亚夫以当年刘邦的“非刘氏不王,非军功不侯”为借口拒绝,景帝哑口无言。景帝后来又想封匈奴投降的人为侯,以鼓励匈奴人投降,周亚夫认为,封投降的人为侯,对忠臣不公平。但景帝认为周亚夫愚腐,坚持己见。周亚夫就摞了挑子……
  
  景帝请周亚夫吃饭,故意没给周亚夫筷子,其实也是想试试他的脾气改了没有。结果周亚夫当场索要筷子,而景帝问他,皇帝请他吃饭,也不能让他高兴吗?周亚夫虽向景帝请罪,但态度却并不恭敬,所以,景帝认为,自己死后,肯定太子(武帝)用不了这样骄横的大臣。
  
  所以,后来有人举报周亚夫谋反时,景帝不留情面地将周亚夫交给廷尉审查,结果,周亚夫气性很大,绝食五天而亡——真饿死了。
  
  而袁盎,因为反对景帝传位于梁王的计划,居然被梁王派刺客杀死。
  
  当然,擅杀大臣的罪名,景帝虽看在窦太后面上没有对梁王治罪,但却对梁王刻意地疏远。梁王最终也因此,郁郁寡欢去世。
  
  到是他死后,梁国也被一分为五。再随后,中央政府借平定七国之乱的胜利,将诸侯王封地大大缩小,并收回诸侯王的除享受赋税外的所有权利。直到汉武帝时,实行推恩令,最终将来自于诸侯王的威胁消除。并影响中国后世两千年……
  
  晁错虽死,到真是有利于国,而自毁其身家。因此,他也必为后世所牢记。
  
  周亚夫死后,汉景帝终于封王信为盖侯。
  
  王信是景帝皇后的哥哥,《汉武大帝》里的武安侯田蚡是皇后的弟弟。为啥景帝皇后的哥哥姓王,而弟弟姓田呢?
  
  孝景王皇后名娡,是现在的陕西兴平人。王皇后的母亲当年是楚汉之际诸侯燕王臧荼的孙女。此人降汉后,被刘邦封为燕王,后谋反被杀。王皇后的母亲先嫁给王仲为妻,生下王信、王皇后与妹妹王儿姁(许)。王仲死后,又改嫁田氏,生下田蚡和田胜。
  
  王皇后开始嫁与同县金王孙为妻,但她母亲找人算命,说王皇后和妹妹将来都是大贵之人。王皇后母就想倚仗这俩女儿,强逼金王孙与王皇后离婚,金家虽不同意。但王皇后之母仍然将王皇后和妹妹送进了太子宫,给景帝生下一子三女,儿子即是后来的汉武大帝。
  
  景帝一开始是有皇后的,但这个皇后是当年薄太后给景帝安排的。景帝既不喜欢她,她也没给景帝生下儿子。所以薄太后死后,薄皇后的处境基本上是可有可无。景帝一开始立的太子,并不是汉武帝。而是栗姬所生的儿子刘荣。
  
  栗姬是齐国人,名字没有流传下来。自己儿子成为了太子,对于栗姬来说,可能是很有利的。因为薄皇后当时的处境是必然被废,所以她顺理成章会成为将来的皇后。这一点,不光她自己心里清楚,连景帝的姐姐刘嫖也清楚。所以,刘嫖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想将女儿嫁为太子妃。
  
  但栗姬不干。原因是因为景帝和自己的姐姐关系非常好。而景帝后宫中的女人,想得幸景帝,就会走刘嫖的门路,居然每次都能得逞。所以栗姬出于嫉恨,回绝了刘嫖的建议。
  
  刘嫖也不是低声下气求人的主。太子不要,就嫁给武帝。王皇后同意了。于是刘嫖开始不停地在景帝面前说栗姬坏话,并说王皇后以及武帝的好话。
  
  然后,景帝曾经病重,对栗姬嘱托后事说,我要死了,你一定要善待我的嫔妃们和她们所生的儿子。结果栗姬应该表达出了景帝死后,她一定会收拾这些人的态度。景帝大概意识到栗姬可能会在自己死后,像当年吕后一样,残忍对待自己的子孙与姬妾。于是,大概任为栗姬绝不能成为皇后,可暂时没有发作。这时候,薄皇后变废,所以,一切看在眼里的王皇后适时地暗示大臣上书请立太子之母为皇后。
  
  这是个高明的举动。
  
  而上书的大臣不明就理,以为一切顺理成章。所以,上书的大行一句母以子贵,便招来杀身之祸。景帝从这件事上,怀疑栗姬暗中与朝中大臣勾结,于是立即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然后,栗姬作梦也不会想到这个结局,所以忧惧而死。
  
  然后,景帝先立王皇后为后,几天后又立武帝为太子。
  
  而刘荣,后来因侵占文帝庙园的田地,被召到中尉府受审,被郅都严厉训斥,然后自杀。
  
  需要说一下郅都这个人。
  
  郅都被司马迁列入《酷吏传》。与现在理解的意思有些不同,酷吏并不是指坏官,而是指用严刑酷法治理地方的官员。郅都不畏公卿权贵,勇于执法,能迅速稳定社会治安。为边境太守时,匈奴人听说他的威名都不敢犯边。人称“苍鹰”。
  
  这人是个清官,也是个好官。所谓酷吏,不过是严格的维护了法律秩序而已。
  
  只是,因为逼死了刘荣这件事,他受到窦太后的嫉恨。景帝虽然一开始将郅都调至边境,但最终在窦太后的逼迫下,杀死了郅都。
  
  这样看来,景帝还真是个孝子,只是这样的孝顺,让人读来好是心酸。
  
  窦太后的眼睛,在文帝时就瞎掉了。这老太太喜欢黄老之言,她对朝局的影响,将会一直持续到武帝时期,而从年纪上看,她至少活了七十多岁。
  
  不过在景帝时,窦太后的言行,仅限于逼迫景帝传位给自己的儿子梁孝王,以及拼了老命也要杀掉郅都。
  
  这样看起来,她其实出发点不过是希望自己的儿女们都能过的舒心如意。封王信为侯这件事上,她是景帝坚定的支持者。虽然出发点是因为自己的哥哥没能及时封侯,心有不平。窦太后一兄一弟,在文帝死后才封侯,并且兄长其时已死。但是不是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印证,王皇后很善于处理自己与婆婆的关系呢?
  
  王皇后先前与金王孙有一女,根据《汉书》记载此女名俗,但这个名字并不确定。因为根据汉书记载,也有可能是指“随流俗而在闾巷”。这个女儿后来在汉武帝继位后,被接入宫中,封为修成君,汉武帝称之为姐。
  
  王皇后除生了汉武帝外,与景帝还有三个女儿。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平阳公主。平阳公主只是习惯称呼,这人其实被封为阳信公主,只不过她先嫁的丈夫是平阳侯曹寿(曹参之曾孙),所以被称为平阳公主。平阳公主出生时间不详,但从他是汉武帝姐姐推测,她再嫁卫青时至少已四十五岁……
  
  景帝去世后,武帝即位。王皇后的母亲被封为平原君,史记《孝武本纪》(正确叫法应为今上本纪)中的平原君,应该就是指此人。而王皇后的另两个弟弟田蚡和田胜也被封侯。
  
  以窦太后的身体情况和年纪以及汉武帝即位时的年纪来看。窦太后对朝局虽有影响,但影响最大的应该还是王皇后。她直到汉武帝继位十五年后才去世。
  
  公元前141年,汉孝景帝刘启崩于未央宫,在位十六年,年四十八岁,葬于阳陵。景的意思是布义行刚,意指传播仁义,品行刚强。
  
  汉景帝继承了文帝以来宽徭薄赋的作法,并继续发扬。比如,将赋税下降至三十税一,再比如持续减轻肉刑。同时,他也以一场战乱,解决了汉初以起诸侯王坐大的局面。虽然,可能因为这件事,景帝并未有资格享有庙号,但他也确实是一个好皇帝。
  
  史赞: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只是,晁错的牺牲,未免让人唏嘘。
  
  公元前154年,七国谋反时,齐王刘将闾一开始参加了秘谋,但当七国真正造反时,齐王反诲了。所以他的三个兄弟:胶西王、胶东王、淄川王率兵围困临淄。齐王派一个姓路的中大夫到长安向景帝汇报。景帝对路中大夫说,回去报告齐王,好好坚守,周亚夫已打败了吴楚,马上就能移兵救齐。路中大夫返回齐都时,被围城的叛军俘虏。叛军逼他对齐军说,朝廷军队已被打败,让他劝齐军投降。
  
  路中大夫答应了。但他到了城下后,却奋不顾身的喊出:朝廷已击败吴楚,马上会来救援。一定要坚持,不要投降。
  
  于是,叛军杀路中大夫,他没有留下名字。
  
  后来,便是大汉的极盛。
  
  (完)
2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5-9-14 10:24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9-14 11:14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9-14 11:34 |只看该作者
嗯,我努力看努力看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9-14 11:35 |只看该作者
一小则一小则的,这样容易看些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9-14 11:36 |只看该作者
不由得更佩服闲过了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9-14 11:36 |只看该作者
送花花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9-14 13:19 |只看该作者
哈,论史就象牙膏,只要挤总是有的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9-14 13:19 |只看该作者
话说刘肥怎么生了这么多儿子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9-14 13:21 |只看该作者
那时的王国分封是不类似前苏联?当然是政治体制,世袭不算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5-9-14 17:17 |只看该作者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15-9-14 13:21
那时的王国分封是不类似前苏联?当然是政治体制,世袭不算

同,不过,更严格来说,像现在的俄联邦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5-9-15 09:3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更读~~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5-9-15 10:55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5-9-15 16:18 |只看该作者
闲老大辛苦咧哒~~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5-9-15 16:19 |只看该作者
晚上准备挑灯夜读咧{:4_138:}{:4_138:}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5-9-15 16:19 |只看该作者
奉上热腾腾滴爱心咖啡哒~~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5-9-15 16:20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5-9-15 21:4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辛苦,有点乱,再读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5-9-16 08:11 |只看该作者
水烟 发表于 2015-9-14 11:34
嗯,我努力看努力看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5-9-16 08:12 |只看该作者
水烟 发表于 2015-9-14 11:34
嗯,我努力看努力看

我一直想勇力写到你有兴趣看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5-9-16 08:12 |只看该作者
水烟 发表于 2015-9-14 11:34
嗯,我努力看努力看

你便是我的动力啊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5-9-16 08:12 |只看该作者
水烟 发表于 2015-9-14 11:34
嗯,我努力看努力看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5-9-16 08:12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5-9-16 08:13 |只看该作者


没有嗑头的表情,真是表达不出感激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5-9-16 08:13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5-9-16 08:14 |只看该作者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15-9-15 21:44
辛苦,有点乱,再读遍

乱吗?我还相对来说得意这篇的叙事,自我感觉理的还算顺,我也再看看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5-9-16 10:12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5-9-16 08:13
没有嗑头的表情,真是表达不出感激

俺到时候把你滴一些精彩论史分享到情感去哒~不同意不好使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5-9-16 10:13 |只看该作者

恩呢~好事成双咧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5-9-16 10:14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5-9-16 11:44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5-9-16 08:14
乱吗?我还相对来说得意这篇的叙事,自我感觉理的还算顺,我也再看看

不是你说的乱,而是人物关系有点乱,俺得好好理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