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烟台的酒店后,就想着到附近的海边走走看看。从南大街转到解放路,步行几百米,便是滨海广场。这是烟台山景区一带的海岸,东起炮台山、月亮湾,经过海水浴场和滨海广场,直至最西边的烟台山。
烟台山,依旧巍峨在海岸上。山顶处白色的灯塔,还是那么醒目,那么亲切。如今的烟台山,虽然早已辟为公园,却游客稀少,只有外地游客跟团慕名来此。而当地人宁愿在海边逗留,也不大会去光顾充满异国情调的小山峰。
可是,对于从未登过山顶的我们,却对这标志性灯塔情有独钟,更想看看曾经的各国列强使领馆旧址,看看这个曾经被多次入侵的中国北方港口城市,由那些身披文明外衣的强盗们留下的历史遗迹。于是,买了半价的门票,一步步登上山去。
陡峭的台阶,使得双腿费力地抬起,路两边都是充满欧陆风情的建筑和花园,色彩明快,线条简单。通过铭牌,可以看出这些别墅的出处,无一不是当年侵略者用来奴役中国人的官方设施。山顶上的龙王庙,居然还曾经是入侵法军的司令部,这一遗址,却与对面海岸边矗立的中法友好医院大厦隔海相望。人类历史真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与当年强盗的后裔携手合作,或许会使人减轻民族仇恨。
山顶上的白色灯塔南面,有一个民族英雄纪念碑,“民族英雄垂名千古”的红色大字,镌刻在花岗岩碑体正面。纪念碑的高度,仅次于灯塔,雄踞在烟台山上,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而牺牲的英魂们,把一切侵略者的痕迹踩在脚下。
烟台山顶的瞭望台,原本就是防止海上入侵而设置的军事要地。烟台的城市名称,也来自于这一狼烟升起的报警设施。灯塔航标,千百年来指引着航船进出烟台港,这是烟台人民的骄傲,也是民族之魂的象征。站在塔下,仰望塔尖,不禁肃然起敬,继而从四周各个角度瞻仰这座历史丰碑,极力把灯塔的高大身影,印刻在脑海中。
天公似乎不作美,不时飘落些雨点,一反中午时的骄阳天气。阴霾笼罩在烟台山海域,视野在薄雾般的空气中显得迷茫。正想顺着到海边的石阶下山,却又担心雨会突然大起来,此处无遮无掩,而且是个“死胡同”。只好放弃下山的念头,在观海平台上,眺望大海。
山石边生长的洋生姜,倒成为与海相伴的风景,金色的花朵迎风盛开,使得鲜有人迹的山道岩石,增添了些许生气。这是一种北方常见的宿根植物,其地下的块茎,可以食用,而酷似向日葵般的花朵,更是可供观赏。后来在烟台养马岛又看见海边成片开花的洋生姜,让久违的我,好好过了把眼瘾。
海边的礁石间,架设起一座吊桥,游客可以穿越吊桥,来到位于烟台山脚的惹浪亭。奇特的名字,让我好奇,继而生发感想。一个“惹”字,寄托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观海情怀。游客坐在亭内的石凳上,稍事休息的同时,遥望着大海。与海相伴,会勾起几多联翩浮想,几多人生感悟。
与忙碌的海钓者遥相呼应的,是繁忙的烟台港。一排排吊车,吞吐着来自各地货轮上的集装箱。远处的轮船,从渤海湾驶过,甚至还有来自韩国的货轮。这里与威海一样,都是距离韩国最近的中国港口。威海的韩国商品市场的繁荣景象,便证实了两国贸易往来的现状。
惹浪亭的四周,是一圈安全护栏,铁链上挂满了红色的连心锁,有的上面还写着名字和日期。似乎各地旅游景点都有这种象征着心心相印的标志物,那一把铁锁,便是一家人的心。看着这些红色的铁锁,不由地想起我们曾经在黄山等地也挂过这种连心锁。无论是连心锁,还是祈福的红飘带、黄飘带,都是人们美好愿望的寄托,也成为景区的一道人文风景线。
路过朝阳街,我们买了些烟台苹果。还价是一种本能和习惯,所以3元一斤的苹果,被10元4斤买来。便宜的价格,让人惊讶。虽然苹果上有些干疤,却也一点不影响口味。而最好最大的红富士,也就卖5元一斤。于是看中了这个地方,临行前必须采购一些。
晚餐在即。烟台的鲅鱼饺子,是心中最大的念想,也是勾起怀旧的媒介。几乎每次来烟台,都少不了品尝这种黄海之滨特有的美食。因此在一家海鲜小店前,我们留住了脚步。每人一盘18只的鲅鱼饺子,手工包制,个大肉嫩,美味可口,不仅吃出了当年的味道,而且仔细研究出了料的成分。这样,只要买到鲅鱼,我也能做出近似烟台味道的鲅鱼饺子来呢。后来果然回家后买来鲅鱼,自己包起了鲅鱼饺子,虽然没有烟台的够味,却也相似,至少不在烟台也能吃到这道美味。
夜晚的滨海广场,灯火渐次明亮起来。在没有星月的夜空中,一边是漆黑的茫茫大海,一边是闪烁的城市华灯。几只色彩不断变幻的探照灯光柱,从憧憧楼影上掠过。每当扫向大海时,都会被黑暗吞没,而显得分外无力。
海钓者依旧念念不忘从大海里索取,走了白天的一拨,又来了夜晚的一拨。看看他们的战果,居然惊奇地发现,鱼饵竟是我们吃的蛤蜊,而没有渔浮的钓竿,全凭鱼儿上钩后挣扎的力感。钓者网兜里的鱼儿各式各样,有扁有圆,都是我们不常见的海鱼。几斤的收获,可以让一家人美餐一顿大海的免费馈赠。而晚餐后的烟台人,纷纷在广场上锻炼、散步,这是一种内陆城市所无法享受到的悠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