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15-11-15 08:45 编辑
远庖厨未必是君子
我们所谓传统里有很多用今天的观点看很可笑的说辞,其中所谓“君子远庖厨”大概算是一个。这个说辞的由来是《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上》。孟子和齐宣王的一段对话,最后的这句“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大意就是,所谓的君子是该远离杀生现场和厨房的,君子为何就一定要远庖厨,原来是眼不见为净。
且不说这观点何其荒唐虚伪,且从立意表达上也足够让人不屑。
后孟子护道者总是出来为老孟这句让很多人不以为然的话做引申的辩解和解读,大意就是不能粗暴的从字面含义上去解读这段话,老孟这段话的核心要义是,君子要有忍仁之心,故所以,君子不能直面杀生,那场面过于惊悚血腥,所以,君子最好离庖厨远一点。
当然,至于君子是不是照吃照喝,那都不重要,只要你没看见那场面,一切就符合君子的操守了。
这是操守吗?这是操蛋,虚伪的操蛋。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一个事实是,远离庖厨的未必都是君子,另外必须知道的是,近庖厨的未必是小人。
相比于在庖厨之中为美味佳肴辛苦的人们而言,秉持着“君子远庖厨”却不耽误吃喝的人,怎么都是两个字:虚伪。
不折不扣的虚伪,彻头彻尾的虚伪。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这是一些所谓君子们秉持的一种操守,大前提是,如果真能做到这般,倒也真的不失为正人君子,问题是,有多少人打着“君子远庖厨”这样道德的幌子,在招摇。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这个就是明显的心口不一,不忍见其死,吃肉的时候兴高采烈的吧。何不干脆就说我要吃你呢,真的是“仁义道德”的字缝里写着“吃人”。
原本是一个吃货,非要弄出道德的高义,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梳理着身上透着血腥的羽毛,告诉世人:我不忍啊。
这要不是虚伪,那么什么才算虚伪?
当然,现在更有懒人也试图用此说辞为自己装点门面,你让他帮把手,他会搬出来“君子远庖厨”来为自己的懒做挡箭牌。对这一类的货色,基本可以采取饿他几天,估计就不是远庖厨的“君子”了。
不忍心和不去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为结果。远了庖厨的“君子们”如果真的能做到不仅远庖厨,且真的是不沾荤腥,倒也是一种君子之为,而那些口呼“不忍心”,却大快朵颐的君子们,一方面在招摇着自己的“不忍”,另一方面却在胡吃海喝,什么都敢吃,什么都能吃,然后抹去自己嘴上的油腥,出来假惺惺,这就特别招人恨。
这和当了婊子门前偏要竖一贞节牌坊的“行为艺术”没什么两样。
我也不忍看血腥的杀生场面,大凡遇到总会自觉绕开,但,我非君子,并不想理想化或者拔高自己的这种“不忍”,简单的说,就是觉得这种血腥的杀戮,带给我的是一种生理上的本能抵触,而和什么君子情怀没一毛钱关系。 孔孟之道有个很好的说辞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话说的倒是没错。你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既然如此你提倡什么“君子远庖厨”?是君子你内心秉持守着你的君子底线就是了,何必建议“君子远庖厨”?
至于走路都要看看能不能踩死蝼蚁的人,建议别活了,这活法,太累了。 和时局结合的紧密点说个例子,当年我们昆明火车站发生暴恐事件之后,法国人酸不拉几的又是人权,又是宗教不咸不淡的扯了很多,现如今,巴黎也遭难了,它还敢扯这套说辞吗?
迂腐和伪善不管用,这世界就该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用电影《少林寺》里那个即将被火烧死的老方丈最后的话说:超度他们,于是弟子们也开了杀戒。
这世界谁是君子?谁又是不折不扣的小人?
收了神通罢。 2015年11月15日星期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