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松江的佘山,令无数久居闹市的上海人向往。无论是东佘山还是西佘山,在那古木参天的森林边,都有着茂密的楠竹林,阵风掠过,身姿婀娜,影影绰绰,一片葱绿的海洋。这可不是一般的楠竹,其笋号称“兰山竹笋”,曾得到过皇帝的诰封。每逢清明前后,雨后春笋带着泥土的芬芳从地下冒出,便有了佘山的“兰笋节”。
可是,价格不菲的“兰笋节”收费,让寻常百姓望而却步。只有都市中的中上等阶层,才会不吝钞票,来此一挖。想想自己还不能沾上个边,去花上几大张,寻找挖笋的感觉,总觉得有点不值。于是,便有了大胆的“偷笋”设想,比起网上偷菜,要更加刺激得多。
驱车来到东佘山森林公园,顺着陡峭的台阶一路上来。半山腰一条甬道,穿越密密的樟树林。走在这条小路上,耳畔不由得回响起那首前苏联民歌《小路》——“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我要沿着这条细长的小路,跟着我的爱人上战场......”
正待沉浸在往日唱这首歌的回忆中,眼前一片稀疏的竹林出现,夹杂在樟树林中。顺着无路的山坡下去,脚踩在落满树叶的松软泥土上,手扶着粗壮的毛竹,哪里有竹笋呀?失望加失落,转而想,就算来此踏青了罢。
踌躇之间,忽见脚下有一小簇紫褐色的尖塔状,带着顶尖的毛茸茸,正向泥土外的世界钻出来。哈哈,这不是竹笋又是什么?再细看,旁边还有好几处都有这种迹象。环顾四周,没有人迹,这一带比较隐秘,于是急找一段枯树枝,掰一小截,充当工具,开挖起来。
对于挖笋,过去也没多少经验,只知道它的身子大半在土里。经过观察与思考,我发现,对于长在山坡上的竹笋,就没那么费事,只须把坡下的那半边泥土掏空,露出笋身,再用力将笋向镂空泥土的一边一掰,卡嚓一声,半截嫩笋就断了。要是长在平地上,就必须先把笋尖四周的泥土掏开,再如法炮制。呵呵,最后在一个泥土很松的地方,居然连根拔出了个整个竹笋。
挖笋,只是找找感觉,顺便感受那种刺激和心跳,决非为了赚那俩笋子钱。所以,找好感觉后,立马住手,适可而止,千万别贪婪!
出了这片树林,再行两百多米,就到了真正的兰笋节的挖笋地,那里的竹海,早已被组织者围上了警戒线,周边还有人看守。可以看见,竹林中,大大小小的竹笋,一个接一个,让人眼馋。悄悄摸摸自己的包包,里面已经装了几枚小笋,心里也就踏实满意了。
回家后,特地给自己的“战果”拍个照,顺带让朋友们养养眼哦。接下来,就是把竹笋切成小块,配上排骨、咸肉和百叶结,一锅鲜美的汤就等着我们享用了......真的好鲜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