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泌水 于 2020-4-16 13:52 编辑
看到本栏目推荐主题里有名家闲散之人的‘’庄子与惠施‘’一篇,我心里就犯嘀咕,别是撞车了吧。
打开来看,就释然了。闲散兄说的是庄子和惠施的故事,挟带又说了老子、孔子、诸葛亮和周瑜。
而我呢,就想说一点庄惠之间‘’斧正‘’的事儿。如果闲散君以前看到过我这片小文,也会会心一笑的。
“斧正”这个词语来自《庄子·徐无鬼》中的一个典故。庄子和惠子两人交谊很深,时常在学问上相互切磋取长补短。惠子早亡,庄子很痛惜,借一个寓言故事表述了二人之间的深密关系:
楚国郢都有个人,在刷墙时鼻尖上溅了一点薄如蝇翼的白粉,他找了个工匠帮他去掉。工匠嘱他站稳,抡起斧子照他鼻尖就是一下,那人镇静端立,只觉一股疾风掠面而过,白粉全都不见了,而鼻尖却一点也没受伤。宋元君听说后,把这个工匠召去,要他再表演一下运斤(斧)成风的功夫。工匠说:“我确实有过这种技能,可是和我配合的那个人已死去好久了”。
庄子由此发出感叹说:“自惠子死后,我失去了学业上的挚友,再也没有和我谈得投机的人了!”
后人在把写成的文章呈给人看或请人修改时,便常常用“斧正”二字以明来意,以示谦恭。
从这个故事里隐约看出,庄子是以执斧者自居的,而那个求斧正的就是惠子。鼻有浮灰,一至于运斤去扫除,虽迹近夸张,但正可以表明一种情形:庄、惠二人在论道明理时方法方式的激切程度一如“运斤成风”。
细细品摩这则寓言故事,觉得斧正的成功与否与求斧正的人关系至重。欲求斧正,自己要有勇气和胆量,要站正立稳。不能左摇右晃,前忽后闪。对执斧者还要敬信无疑,身家俱托。只有这样,执斧者才能放心大胆,积精全神地把技艺发挥到极致。
持文章求斧正者,必是相信斧正者的才艺高出于我,定有好的批评建议贻我,必有高妙独到的见解益我。只有抱定这个宗旨,做好虚心诚意受纳的准备,才能温良谦和宽怀大度,使对方感念到你的诚恳,摒除疑虑犹豫。推心置腹地提出问题,运斤成风地荡扫错讹。
求斧正已属不易,那斧正者更有难度。人家鼻子上被粉尘沾污了些许,自己看不见,没去洗涤,也没去擦拭,而来求你以斧祛之,为的是去污快而彻底。只有感情上敬重你,技艺上相信你,才离席降阶来求你帮助。你要仔细掂量自己有没有那把金刚钻,敢不敢揽这瓷器活。再者,还要看清来求斧正的是个什么人。若是那形骸放浪,举止轻浮,闪烁其辞,文过饰非的人,虽磕头拜门,也莫给他斧正。把不紧这个关口,一斧头抡下去,万一有个闪失,轻则劓鼻,重则枭首,果如此也,虽千埋万怨,噬脐晚矣!
为人家文章斧正者,自己要有较高的文学艺术造诣,所谓打铁先得本身硬。先通读一遍文章,即可粗知为文者的水平和所指所寓。再逐章节仔细看去,得其主旨要义。间或纠正错别字,矫正句式不当、词义不达,整复前后倒置、过当不及等等。得其要领,击中肯綮,虽直言厉色,却能使求斧正者下心折服,暗自点头嘉许。若不得要领,指鹿为马,吠形吠影,泛泛空谈,虽辞端意美,和颜悦色,终是无助于人。反惹得求斧正者嗤鼻冷笑:“嘻嘻,不过尔尔!”隔靴挠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说的就是这个事儿。
宋元君找到那个能工巧匠,要他再表演一番斧正,那匠人为啥推脱不干?因为求斧正者和斧正者是紧密配合息息相关互为因果的。单有好的斧正者而没有好的求斧正者,或光有好的求斧正者而没有好的斧正者,完美的事情终是办不成。
很自然地想到网上晒文。文章登在网坛上,作者的目的虽然各异,但爱好文字是最基础的。都希望自己的文章从内涵到句读十分健全健康,征得友声共鸣共贺,一团和气,皆大欢喜。事实上这是不正常的。一个人的才识见解是有局限的,一篇文章在出炉前,虽经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总是还有白玉含瑕,挂一漏万的现象。学校语文课本中的很多文章,几经作者修改,教研机构层层把关,一经悬诸国门,仍有人能指出其中瑕疵,使原作者折服,执教者称是。
窃以为,我们绝大多数网坛作者的文章,都和语文教材中的范文比不上。比不上的原因是有毛病,有毛病就要改正。改正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自查自改,二是别人帮助。别人帮助叫批评,自查自改叫自我批评。批评不是责怪,是批语和评论的意思。一篇文章登录伊始,作者要有被批评的思想准备,更要有自我批评的勇气。惟其如此,才是正常的文学生活现象。有了正常现象的作者才被读者认可推崇,有了正常现象的网坛才具有朝气蓬勃的活力。
文学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跟斧正和求斧正的道理原是相通的。只有作者和评论者都具备较高的品德和素养,文学才能健康发展,著评双方才能在互动中再次受益。
一丛鲜花能得到渥溉除害,删冗补缺,它必然会璀璨夺目,也必然会在大好春光里盛开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