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接兔爷》
查看: 267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接兔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6-9-16 08: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飘着的云 于 2016-9-16 08:06 编辑

《接兔爷》

/飘云

又是一年月儿明
枣树下
擦净桌子,您拿出
月饼、花生、瓜子、葡萄、石榴
一一摆放

小女孩,问啊问
摆它做什么
接兔爷

哦,一把花生装进小兜
兜太小了,拿出几个
兔爷为什么长这个样子
为什么穿衣服
瓜子顺着花生与花生的缝隙流下去

小兜兜满了
小女孩也满足了
跑出大院子
不知道的是
奶奶又往盘子里补了补

她还不懂兔爷到底怎么回事
这不,她抱着兔爷琢磨着
听说你救了很多人
把瓜子喂进自己嘴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6-9-16 08:1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这个加精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9-16 22:56 |只看该作者
挺有趣味的,很好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9-18 06:57 |只看该作者
以前不知道兔爷,是学着上网以后,听说的。觉得特别有意思。。北京有个文友还说,要是不担心碰碎,给我寄一对过来。。。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9-18 06:59 |只看该作者
田螺 发表于 2016-9-16 22:56
挺有趣味的,很好

确实如此,取材和角度,有小女娃的烂漫天真和无邪漾起来。。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9-18 07:5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不错不错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9-20 00:50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16-9-18 06:57
以前不知道兔爷,是学着上网以后,听说的。觉得特别有意思。。北京有个文友还说,要是不担心碰碎,给我寄一 ...

兔爷是啥?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10-7 20:18 |只看该作者

接兔爷,是老北京的一种习俗。那会儿我还小,也不是很懂得,后来随着日子变迁,到处开发建设,这种老北京的东西基本都没有了。我也是偶然想起小时候的事,才写下的。

民间传说兔儿爷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先给您讲一个传说故事:有一年,北京城里忽然闹起了瘟疫,几乎家家都有病人,吃什么药也不见好。
        月宫中的嫦娥看到人间烧香求医的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到人间去为百姓们消灾治病。玉兔变成了一个少女,来到了北京城。她走了一家又一家,治好了很多病人。人们为了感谢玉兔,都要送给她东西。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别人借衣服穿。这样,玉兔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有时候打扮得像个卖油的,有时候又像个算命的……一会儿是男人装束,一会儿又是女人打扮。为了能给更多的病人治病,玉兔就骑上马、鹿,或女骑上狮子、老虎,走遍了北京城内外。玉兔消除了北京城的瘟疫,就回到月宫中去了。可是,她那美好的形象却永远留在了北京人的心中。于是,人们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骑鹿的,有乘凤的,有披挂着铠甲的,也有身着各种做工人的衣服的,千姿百态,非常可爱。每到农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给她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来酬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人们还亲切地称她为“兔儿爷”、“兔奶奶”。
        兔爷的历史记载
        清末徐柯在《清稗类钞·时令类》中说:“中秋日,京师以泥塑兔神,兔面人身,面贴金泥,身施彩绘,巨者高三四尺,值近万钱。贵家巨室多购归,以香花饼果供养之,禁中亦然。”但由于“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的风俗,小孩子经常在傍边模仿母亲祭祀的样子,兔爷就慢慢交给小孩子祭祀了,再后来就演变成儿童玩具,并产生了好多能活动的形象。例如在《春明采风志》就曾记载记载:“其制空腔,活安上唇,中系以线。下扯其线,则唇乱捣。”
        而它最早出现在明末,用来祭月的,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明《北京岁华记》载:“市中以黄土博成,曰兔儿爷,着花袍,高有二三尺者。”
        清末徐柯在《清稗类钞·时令类》中说:“中秋日,京师以泥塑兔神,兔面人身,面贴金泥,身施彩绘,巨者高三四尺,值近万钱。贵家巨室多购归,以香花饼果供养之,禁中亦然。”
        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这样描写:“脸蛋上没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红的,上了油;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点浅红;这样,小兔的脸上就带出一种英俊的样子,倒好像是兔儿中的黄天霸似的。它的上身穿着朱红的袍,从腰以下是翠绿的叶与粉红的花,每一个叶折与花瓣都精心地染上鲜明而匀调的彩色,使绿叶红花都闪闪欲动。”
        民间习俗
        传说终归是传说。兔儿爷的产生,其实源于人们对月神的崇拜和对神话的确认。有关月亮的传说在此产生重要影响。月中有兔的传说始于春秋时代。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反映了神话的内容:一弯新月中并置着口衔灵芝的蟾蜍和奔跳的白兔。这说明汉代仍流传月中有兔子的神话。河南郑州出土的西汉晚期画像砖“东王公乘龙”也出现了玉兔捣药的形象。1968年,江苏省丹阳市发现了一座南朝佚名陵墓,墓中出土了两块画像砖,分别表现月亮和太阳,月亮砖中有一棵树,树下有一只捣药的玉兔,杵臼毕具,十分生动。
        在民间,老百姓们都遵守着“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的俗约,所以,祭月多由妇女承当。通常总是跟在母亲身边的小孩子非常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因此产生了专供儿童祭月用的造像:兔儿爷。
        小孩买回兔儿爷也像成人一样供养祀拜。清代乾隆年间杨柳青印制的木版年画中,有一幅“桂序升平图”,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儿童拜兔儿爷的情景:图中兔儿爷高坐案上,西瓜、石榴、桃和月饼供放于前;两童子跪拜,一童子击磬,神态动人。这种民间节令习俗也传入宫中,皇家也按民间习俗供奉兔儿爷。清末徐柯在《清稗类钞·时令类》中说:“中秋日,京师以泥塑兔神,兔面人身,面贴金泥,身施彩绘,巨者高三四尺,值近万钱。贵家巨室多购归,以香花饼果供养之,禁中亦然。”故宫博物院现藏多种兔儿爷,那就是皇家小儿祭月的遗物。
        兔儿爷既然为儿童专用,就不免带有玩具色彩。通常供奉之后,就成了孩子们的玩具,于是又出现了牵线操纵可使手臂活动的活动兔儿爷。据《春明采风志》记述:“其制空腔,活安上唇,中系以线。下扯其线,则唇乱捣。”与兔儿爷同时上市的还有多种兔子造型,如“兔子山”,一群小兔集于山石之上,形态各异,持诸般乐器吹吹打打,情同庆典;有活动小兔,下安弹簧,稍有碰动,即乱颤乱抖,活泼有趣;还有一种“兔儿奶奶”,大概是兔儿爷的“配偶”,一副老妇人的装束,与兔儿爷并排供奉。山东济南市则盛行“兔子王”,也是泥塑成型,兔首人身,两臂抱拢,执药杵,作捣药状。
        北京的兔儿爷家喻户晓,因此还派生出许多与兔儿爷有关的俗语和歇后语,例如“兔儿爷的靠旗——单挑”,这是因为兔儿爷的靠旗只有一边;还有“隔年的兔儿爷——老陈人儿”,因为兔儿爷是泥制的,很少能保存到第二年,所以,如果见到去年做的兔儿爷,那可就属于老兔儿爷了。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10-7 22:26 |只看该作者
飘着的云 发表于 2016-10-7 20:18
接兔爷,是老北京的一种习俗。那会儿我还小,也不是很懂得,后来随着日子变迁,到处开发建设, ...

知道了,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